台北慈濟醫院自2013年起,醫療人員每年都前往忠義育幼院為院內孩童進行健檢、舉辦各式節慶活動。2020年12月9日,兒童復健中心吳欣治主任、兒科部王緒斌醫師、兒科病房游雯欣護理長與楊惠儀社工師帶著歡喜的心,前往忠義育幼院健檢,守護孩童健康。
圖說:12月9日,台北慈濟醫院醫療團隊前往忠義育幼院進行義診。(圖/范宇宏)
一行人剛走進屋內,莫美杏社工督導便熱情迎接,感恩台北慈濟醫院醫療團隊自2013年起,不間斷地關懷院內孩童,給予孩童很大的幫助。
兒科部王緒斌醫師分享,育幼院收容的孩童多來自複雜家庭,在缺乏家庭照顧與環境刺激下便容易合併發展問題。台北慈濟醫院與忠義育幼院密切聯繫,不定期為新進的孩童們評估診斷,確認他們是否有到符合年紀的發展,若有遲緩狀況,再進階評估遲緩程度及了解原因。
圖說:兒科部王緒斌醫師透過簡單互動,評估孩童發展遲緩程度。(圖/范宇宏)
躺在軟墊上的寶寶眼睛眨呀眨,一旁的社工師說明:「他已經長了兩顆牙齒,有追視能力。」王緒斌醫師點點頭,溫柔地抱起寶寶,仔細為他評估心音、關節、生殖系統等,「有沒有看過媽媽呢?知不知道媽媽的體型?」聽聞社工師回應後,王緒斌醫師再次敲敲寶寶的膝蓋,測試肢體張力與神經反射,而後寫下記錄並告知社工師照護的注意事項。賴莉芯社工師說道:「透過醫師的專業評估與建議,能幫助我們從日常生活觀察孩子們的狀況,如囟門關閉的部分,醫師給予的幾項建議與觀察方法,都讓我們安心許多。」
圖說:王緒斌醫師為寶寶評估身體功能(左圖);診斷寶寶的乾咳是否為感冒症狀(右圖)。(圖/范宇宏)
「好久不見!妳長大啦!」看見孩子那刻,楊惠儀社工師露出明朗笑容,歡喜問候。怕生的孩子不予回應,但眼神仍透露出些微訊息。最終在兒童復健中心吳欣治主任的專業引導、育幼院媽媽和社工師的鼓勵下,順利「破冰」開始上課。吳欣治主任與楊惠儀社工師依據孩童的背景、年齡及興趣,耐心給予適合的教學,利用鑲嵌積木、串珠、拼圖或繪畫等遊戲工具互動,評估下一階段的治療需求。
「他玩得非常好,理解能力很不錯,有完形概念。」
「而且他還知道先後順序,剛剛說上面他也知道。」「原來是惦惦呷三碗公型!」看見孩子順利完成指示,表現超乎預期,社工師與育幼院媽媽都開心極了,紛紛比出讚的手勢。針對育幼院媽媽提出的擔憂,吳欣治主任也細心說明,「完全不用擔心他有過動傾向,你看,他從剛剛坐到現在,非常專注地完成指示。職能治療師會推測過動可能是因為學校的小朋友會跟他搶玩具,他覺得無聊才會亂跑。」
圖說:楊惠儀社工師牽著孩童的手,引導他做出跳躍動作(左圖);面對怕生的孩童,需要耐心引導放鬆(右圖)。(圖/范宇宏)
圖說:吳欣治主任透過各式教具,刺激孩童反應,以此作為評估發展遲緩的根據。(圖/范宇宏)
遇到情緒不穩、有語言發展遲緩的兩歲孩童,吳欣治主任也會建議育幼院媽媽「要讓孩童了解自己處在安心的環境,不用透過搶也能得到玩具」、「當孩童僅用肢體語言表達需求時,可把握機會引導他說出完整句子,避免馬上回應」等等。
經過兩小時,健檢順利結束,大家歡喜道別。吳欣治主任給予祝福,期望透過義診早期發現孩童們發展上的困難,並藉由適當的環境刺激與教育,幫助他們養成與環境互動的習性、改善情緒行為及壞習慣,而後找到願意接納他的家庭,朝著一般孩童的發展之路邁進。
(文/許嫚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