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氣:9,834

聰明就醫-第一次頭痛就醫 不需立即進行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檢查

第一次頭痛就醫,不需立即進行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檢查

神經科 蕭振倫主任

頭痛是一個相當常見的病痛,許多人會到醫院尋求醫師的幫忙。除了控制症狀之外,「我為什麼會頭痛?」也是大家非常想問的一個問題。在大家的心中,總覺得會不會是腫瘤、腦中風、血管瘤、腦出血這一些嚴重的病變造成了頭痛,心中總會覺得要不要來一張電腦斷層或是核磁共振比較安全。

根據最新版的國際頭痛疾病分類,頭痛可分為原發型頭痛及次發型頭痛兩大類。大多數的頭痛病患都屬於原發型頭痛,像是偏頭痛、緊縮型頭痛、三叉自律神經頭痛、和身體用力相關的頭痛(像劇烈運動後的頭痛)、對身體直接刺激的頭痛(像吃冰引發的頭痛)、以及顱外頭痛 (疼痛的位置在頭皮)。這一些頭痛都是相對單純的頭痛,背後並沒有隱藏其他的疾病,腦部沒有結構性病變,不需要做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等腦部掃描。而次發型頭痛顧名思義就是由各種腦部疾病造成的頭痛,也就是大家比較怕的那一種頭痛,需視情況作進一步的檢查,包括腦部掃描的檢查。

是不是所有頭痛的病人都要接受腦部掃描檢查,這個問題其實不論國內外都一直被提出來討論。

在1994年美國神經醫學會統整了十七個較具規模的案例分析,發現在所有因頭痛而前來求診的病人,如果身體及神經學檢查為正常者,再利用神經影像學檢查發現有可治療的顱內異常病變的機率僅有2.4%左右。如果進一步排除了原本已在診所或小型醫院治療,經醫師判斷須轉診至醫學中心進一步檢查的病人,這些頭痛但神經學檢查正常的病人,腦部掃描發現顱內病變的機率更降至0.4%左右。在考量病人接受電腦斷層顯影劑的危險性及其經濟上負擔,故並不建議例行性地對頭痛病人進行腦部影像(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檢查1

2000年美國頭痛論壇所發表的文獻也建議神經影像學的檢查,在非急性頭痛的病人中,應該只用於有無法解釋的神經學症狀的病人身上,沒有特殊神經學症狀者不須例行檢查。但是對於急性頭痛的病人、中老年才發生頭痛的病人、頭痛急速惡化或頭痛會將病人從睡眠中驚醒等病史的病人,則發現顱內出血或其他病灶的可能性大為增加2

在台灣頭痛學會的網站上也有如下之建議:有經驗的醫師可以從每位患者頭痛的特徵與臨床神經學檢查,即可知道頭痛患者是否有長東西的可能,是否需要進一步的儀器檢查。 注意!只有極極少數的病人(不到千分之三)之頭痛是因腦部有病灶所造成3

至於哪一些病人比較可能是次發性頭痛,台灣頭痛學會也列出了較為相關的症狀4

  1. 任何突發性嚴重的頭痛。
  2. 頭痛伴隨抽筋的現象。
  3. 頭痛伴隨有發燒的現象。
  4. 頭痛伴隨神智不清。
  5. 頭痛伴隨昏迷。
  6. 頭部外傷以後的疼痛。
  7. 以前不頭痛,現在突然發生的頭痛。
  8. 以前有頭痛,但現在的型態改變。
  9. 咳嗽、用力或彎腰的時候,其頭痛增加。
  10. 頭痛導致半夜醒來。
  11. 頭痛伴隨著眼睛或耳朵的疼痛。
  12. 頭痛伴隨著頸部僵硬。

總結上述,在頭痛病人中,真正有腦部病變的人只佔有一小部分,如果在詳細的神經學檢查後沒有任何異常,其中腦部有病變者在台灣更是只有不到千分之三的機會。對初次就診的頭痛病人身上,仔細的詢問頭痛相關症狀和完整的神經學檢查可以有效的幫助醫師區別原發型頭痛和次發型頭痛。常規性的腦部掃描檢查,對於初次就診的頭病人並不是必要的。

參考文獻:

  1. Frishberg BM: The Utility of Neuroimaging in the evaluation of headache in patients with normal neurologic examinations. Neurology 1994;44:1191-7.
  2. Frishberg BM, Rosenberh JH, Matchar DB, et al: US Headache Consortium. Evidence-based guidelines in the primary care setting: neuroimaging in patients with nonacute headache. 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 2000 [online]. Available at:http//www.aan.com. Accessed January 1, 2001.
  3. http://www.taiwanheadache.com.tw/teach_07.asp
  4. http://www.taiwanheadache.com.tw/teach_36.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