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氣:9,313

聰明就醫-低風險肺結節不必過度頻繁追蹤電腦斷層

低風險肺結節不必過度頻繁追蹤電腦斷層

胸腔內科 藍冑進主任

近幾年來癌症躍居台灣國人死亡原因的第一名,而其中又以氣管/支氣管和肺癌佔所有癌症死亡的第一位,這些肺癌的存活率與其發現時的肺癌期別有很大的關係,即使現在醫學發達,新藥不斷研發,晚期肺癌平均五年存活率也僅有大約16%,相較之下,初期肺癌經手術切除後,五年存活率可達80%以上,由此可見,發現早期治療是肺癌治療預後的重要關鍵,基於這樣的因素,國人經常把”低輻射劑量胸部電腦斷層”當作健康檢查項目之一。

        低輻射劑量胸部電腦斷層雖然可以有機會發現早期肺癌,然而大家多半只注意到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的好處,卻未注意到它帶來的可能壞處,由於其低輻射劑量胸部電腦斷層的高敏感度,經常意外發現微小結節,但卻無法辨認其良惡性,這樣篩檢出異常時,會對病患的心理造成很大的衝擊,此外,一些高風險病患族群,也可能因為低輻射劑量胸部電腦斷層沒有異常發現,而忽略戒菸與生活型態的調整的重要性。

過往的文獻指出,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肺癌的陽性預估率(確診為肺癌的比率),甚至只有約6.4%,亦即絕大多數的肺結節,最後診斷並不是肺癌。那為什麼有些人肺部會有肺結節呢?推論可能在過往的歲月中,有些人被感染性病菌,像是肺結核、疱疹病毒、麻疹病毒、水痘病毒等等所感染,會在肺部留下發炎的痕跡,亦即結疤組織,形成影像上的肺結節,因此很多病患的肺結節未必是癌症。然而有些病患因為承受不了不確定的心理壓力,花費時間與金錢,密集追蹤電腦斷層,過度頻繁追蹤卻可能導致暴露不必要的檢查輻射劑量,其中輻射暴露的風險無法估計,長期輻射暴露會不會反而導致增加一些癌症發生的風險,這個問題沒有人知道答案。因此輻射暴露的風險和追蹤電腦斷層之間,必須取得其好處與壞處之間的平衡。因此在缺乏足夠的證據之下,醫界並不鼓勵一般低風險民眾做例行肺癌篩檢,而低風險病患族群若”意外”篩檢出肺結節,若是專業判斷肺結節的型態亦屬低風險,其實沒有必要頻繁地追蹤電腦斷層。

高風險病患族群

        抽菸是引起肺癌最重要的風險,若是抽菸史超過30包年,且戒菸未超過15年者,皆應該注意,從未吸菸但長期暴露於的二手菸病患也是高風險患者,但在台灣,肺癌患者不吸菸的比例遠遠超過國外,因此,其他風險因子要列入考慮,例如若家中的直系親屬有兩位以上得過肺癌,則其得肺癌的機會為一般民眾5~7倍;曾經罹患肺結核、慢性肺阻塞或其他肺部慢性疾病患者,也會使肺癌發生率提升; 職業環境暴露於高致癌環境也會導致肺癌的發生率增加;台灣女性肺癌患者,其中93%不抽菸,廚房油煙和空氣汙染被認為是可能因素,對於這些患者,其追蹤頻率應由專業醫師判斷,不符合這些狀況的低風險患者,則不建議密集追蹤電腦斷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