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 上人親臨新店慈濟靜思堂主持歲末祝福,下午,由台北慈濟醫院各醫療科主任分享醫療團隊為病患拔苦予樂,用愛改寫人生的醫病故事。另有醫護行政組成的抗疫團隊,輪流分享在艱鉅的COVID-19疫情期間,全院同仁如何齊心戮力,建構強而有溫度的防疫網。
圖說:11月7日下午,家人齊聚新店靜思堂,專注聆聽大醫王分享。(圖/范宇宏)
在大醫王分享精湛醫術之前,趙有誠院長致詞表示,「在台灣平安的我們,能在 上人的帶領下發揮大愛幫助他國夥伴,應心存感激,萬萬不能鬆懈,還是要戒慎恐懼、虔誠茹素,敬天愛地護眾生。」提及台北慈濟醫院同仁懷抱同一信念,竭盡所能搶救每位病人,並且結合社區志工的慈善力量,於病人出院後持續予以關懷與陪伴,進而翻轉其命運,趙有誠院長感慨:「社會真的因有慈濟而變得不同。」鼓勵同仁除了要茹素造福,也要精進聞法,學習 上人的智慧與慈悲。
圖說:核子醫學科程紹智主任及護理部滕安娜副主任擔任司儀(左圖);趙有誠院長鼓勵同仁虔誠茹素、精進聞法。(右圖)。(圖/范宇宏)
人醫持愛挽性命 精進醫術無邊境
「成為大台北地區心臟及血管手術中心的領頭羊」是台北慈濟醫院心臟外科十五年來不變的目標。諶大中主任以「用愛心養好心」主題,分享醫師在承擔重度級急救責任過程,運用智慧施行精湛醫術,團隊間合和互協,幫助數位命懸一線的生命戰士度過難關,如:張燕醫師為患有嚴重脊椎側彎的小兒麻痺患者進行高難度逆接血管手術,使其免於壓迫之苦,於術後恢復原有生活品質;又如蔡貴棟醫師的病患在第三產期併發主動脈剝離,幾度瀕臨死亡,科內同仁攜手決策,先行剖腹產,而後執行耗時且風險極高的升主動脈及主動脈根部置換重建手術,術後母子均安,完整了一個家庭。諶大中主任深信:「嚴密的訓練是良好品質的第一步。」心外團隊亦與急診部合作,定期舉行ECPR緊急救命術(ECMO+CPR) 演練,為醫護人員打下扎實的基礎、縮短事件發生時的應變時間,提升搶救病人的成功率。
投影幕上映著一張3D模擬頭骨影像,影像醫學部許元昱主任指出,28歲女病患遭男友槍擊,子彈由左側臉頰射入、右側耳朵後方射出,雙側鼻孔出血,送至本院急診時血壓極低、昏迷無意識,情況十分危急,但影像醫學部醫師施予經動脈栓塞後,血流全然止住,病患入住加護病房8天後轉至一般病房,於33天後健康出院;另有69歲女病患因蜘蛛膜下腔出血入院,於複合式手術室內順利完成後交通動脈動脈瘤夾除手術,以及79歲男病患接受冷凍消融治療肺部腫瘤等分秒必爭的個案分享,使現場人員體認到,影像醫學部是不可或缺的「幕後英雄」,因有其精準診斷,其他醫療科方能對症治療。最後,許元昱主任以68歲女病患因生食豬肉,使腦部寄生豬囊尾蚴之案例,呼籲大家謹記 上人慈示:「病從口入、非素不可!」
圖說:心臟外科諶大中主任分享今年度科內進步的成果(左圖);影像醫學部許元昱主任分享搶救遭槍擊的個案。(右圖)。(圖/范宇宏)
胸腔外科謝旻孝主任則分享「漏斗胸權威」外科部程建博主任自2014年起,透過改良式矯正手術與完備的照護,改善了550位先天性胸壁畸形患者的生活品質,並在精益求精的精神下,將照護流程標準化,提升病患預後及滿意度。在說明肺癌手術治療的演進時,謝旻孝主任也分享自身如何在2017年首次完成左上肺葉全切除術後,持續在達文西之路精進的歷程,另分享:「台北慈濟醫院每年胸腔鏡手術超過400例,透過國民健康屬數據可了解到,我們的食道癌和肺癌預後指標皆高於全國。」不僅如此,無論是食道腫瘤摘除、胸部外傷或是氣管內異物除去等專業技術,胸腔外科皆具備足夠實力,在團隊默契合作下提供患者完善的治療與照護。
「我們盡心盡力,費盡心思急救的目的,便是希望病人能夠自在呼吸。」胸腔內科藍冑進主任以「肺盡心思 自在呼吸」主題,介紹胸腔內科肺復原團隊、睡眠治療團隊、重症團隊、呼吸道團隊及肺癌團隊五星團隊,在緊密合作間,使重症病患死亡率逐年下降、避免非預期拔管之發生,同時提升計劃性移除氣管內管成功率;建立睡眠團隊門診,提供睡眠中止症患者一條龍的服務,分析大數據,找出精準治療方法,讓患者睡眠時上呼吸道產生阻塞而缺氧得以改善。「運動是重症復原最好的方式。」藍冑進主任說到,肺復原團隊的胸腔復原運動是全台唯一透過「整合型運動心肺功能檢查」,依患者心肺功能制定的專屬運動處方籤。這樣替病患著想的用心,不僅為病患帶來更美好的生活品質,更讓團隊榮獲SNQ國家品質認證。
圖說:胸腔內科謝旻孝主任說明肺癌手術演進的過程(左圖);胸腔外科藍冑進主任帶領五星團隊,改善無數肺友的生活品質。(右圖)。(圖/范宇宏)
大哉教育習懺悔 齊力抗疫不停歇
在COVID-19疫情蔓延之際,有一群人正堅守崗位,他們承擔莫大風險,齊心合作,綻放醫療光芒。時任感染管控中心副主任的兒科部吳秉昇醫師用平穩有力的口吻,說明自身負責規劃防疫措施與教育訓練、擔任中央指揮中心的聯絡窗口,依照中央指示調整政策,並簡述台北慈濟醫院自1月21日台灣出現第一例確診案例起,每日召開防疫會議直到五月,期間承擔中央指派任務、歷經指標個案於院內住了13天,足跡遍及各科室及檢查室,使同仁們暴露在感染風險中,與病毒短兵相接,最終成功抗疫獲得甜美果實。而護理部急診督導蔡碧雀分享位於第一線的急診部,如何在一月起執行各項防疫措施,與社區志工協力合作、規劃檢疫站動線,在短短三天內將五星級的檢疫站完工,並於2月22日第一起確診案例爆發的隔日立即啟用。
圖說:感管中心吳秉昇主任帶領抗疫團隊,執行各項防疫政策(左圖);急診部蔡碧雀督導分享與社區志工合作搭建檢疫站過程。(右圖)。(圖/范宇宏)
在疫情之初,承擔照護責任的護理部12B蘇郁心副護理長說道:「真的很擔心,很擔心我們會不會成為防疫的破口?」擔心眾生健康之餘,她其實也是被隔離的成員之一。她從一開始擔憂與害怕,但調整心態後勇敢面對,為了家人說著「善意的謊言」,真性情的模樣打動了現場聽眾的心;一張溼透的制服照,無聲地訴說內科加護病房詹宜恩護理師在照護個案過程,遇上的困難與辛勞,「阿公很喘,血氧濃度變得很低,但換管是很危險的動作……」所幸在同仁齊心協力下,困難一一突破,她更表示,感恩第一個個案成為照護團隊的老師,讓日後的照護流程更為順利。護理部12A張君瑜副護理長分享疫情初時,得知同仁曾接觸指標個案時手足無措的心情,且說到當她告知同仁解隔訊息時,同仁自責內疚、擔心單位運作的回應,激勵她必須更加勇敢地扛起專責病房責任,說道:「搶救生命、照護病人是醫護人員的使命,儘管心中一樣有害怕有擔心,但我們願意繼續前行。」而營養科吳晶惠主任以「危機就是好食機」為主題,分享營養科於疫情間發揮良能,為隔離同仁客製化餐點、極力推廣全院茹素。
圖說:蘇郁心副護理長分享被隔離時的心情(左圖);詹宜恩護理師訴說照護第一例確診個案的艱辛。(右圖)。(圖/范宇宏)
圖說:張君瑜護理長分享疫情期間戰戰兢兢的心情(左圖);把握疫情期間,營養科吳晶惠主任極力推廣素食 (右圖)。(圖/范宇宏)
前線應戰,也需堅強的後盾支援,工務室楊明崇主任秉持「使命必達」精神,訂定訪客車道管制、搭建病房隔離牆與儲存大量酒精等;公共傳播室潘韋翰主任擔任醫院的訊息中樞,於每日清晨蒐集疫情資訊供內部制定政策,並且在第一時間做好防疫規劃的公告周知。總務室江英仁主任與人文室鄭翔文主任則分享後勤補給事項,因有他們提供完善的物資、安排隔離住宿、員工出境等,作為溫柔的後盾,使防疫工作得以圓滿。作為壓軸的急重症管制中心吳燿光主任分享,因有胸腔內科楊美貞醫師鍥而不捨、抽絲剝繭查病因,才能發現第一例確診個案,讓上層及時做出對策,全院上下一連心度過疫情關卡。
圖說:楊明崇主任說明工務室的作業項目(左圖);公傳室潘韋翰主任每日清晨蒐集資訊,於防疫會議報告(右圖)。(圖/范宇宏)
圖說:總務室江英仁主任說明準備防疫物資的準備事項(左圖);人文室鄭翔文主任運用溫柔的力量,鼓勵前線同仁(右圖)。(圖/范宇宏)
圖說:急重症管制中心吳燿光主任解釋發現第一起指標案例的因緣。(圖/范宇宏)
聽完一連串的報告,姚仁祿師兄表示敬佩,認為這些動人的故事需要被分享下去,「善念只要觸動另一個人的心底,就能產生一波一波的振幅;或許各位認為這只是應該承擔的責任,但其實不然,簡單的一念心,其實是在改變社會。」抗疫團隊的分享,勾起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簡慧娟署長的回憶,她回饋在疫情爆發時,真的很忙碌、很辛苦,說道:「每一個成員都非常重要,感謝可以聽到這麼務實且真實的作法、感恩台北慈濟醫院成為中央很大的支援!」
圖說:醫療科與抗疫團隊的分享,觸動了姚仁祿師兄與簡慧娟署長。(圖/范宇宏)
趙有誠院長細數在疫情期間,面對一個個無預警的課題,即使惴惴不安,仍一肩扛起起守護全院同仁與民眾健康的重擔,縝密思考,指引台北慈濟醫院同仁打贏這場疫戰的日子。 上人聞言,表示既感動又不捨,「感恩大醫王以大仁慈為前提,勇於承擔守護病人性命的責任。」 上人慈示,於疫情期間,為保護醫療志工的健康,因而叮嚀他們盡量減少出席,亦彰顯其重要性。感恩有醫療志工膚慰病人、擔任醫師與病人間的橋梁,真實體現何謂用生命走入生命,奉獻自己為他人,「一個個的個案都在訴說人間疾苦,此苦無人可擋,靈方妙藥為自我照護,避免病從口入;大哉教育告誡我們,唯有茹素才能健康,方能維持完整的愛。而貧病孿生,需要慈濟人疼惜生命,解開更多人的病苦。」
以人為本,以病為師的溫馨醫療分享,讓在場人員無不為之感動。期待這份溫暖能如陽光般照進每個人的心窩,使其更有力量,在所在之處發揮良能,救拔需要幫助的人,溫暖每顆需要被關懷的心。
(文/許嫚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