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歐美疫情日益嚴峻,台灣在民眾與中央互相配合下相對安全,但各家醫療機構需要面對的防疫事項卻遠比大眾想像中的多。台北慈濟醫院10B病房護理長陳美慧便想起了日前有這麼一段小故事……
圖說:母親中風後,阿宗更珍惜與她相處的每一刻。(示意圖/連志強)
1月21日晚間六點半,一名約莫40歲的男子快步走進病房區,至護理站前停下腳步,背包被他單手甩到櫃檯上,力道不小,碰的一聲讓現場兩位護理師嚇了一跳,「先生,有什麼需要協助的嗎?」其中一名護理師輕聲詢問。男子不語,放下手中大包小包、脫下外套,一陣翻騰後才開口:「我之前說要陪,為什麼不行?慈濟不是應該很有人性嗎?」慍怒的話語重重落在護理站,一瞬間全場安靜。
護理師進一步詢問男子需求、細聽事件始末後,耐心說道:「沒辦法,防疫規定就是只能一人陪病。」但即使語氣再和緩客氣,不如期望的回應依舊讓男子難以冷靜,音量越來越大,激動跟衝突就在一線間。
「這是規定,真的不要為難我們。」
一句「不要為難我們」徹底觸怒阿宗,他大聲咆嘯:「我哪裡為難你們?是你們一點通融都不行!慈濟是佛教、我媽也是佛教(徒),怎麼這麼沒人性!」
他是阿宗(化名),從事藝術工作,其母親聶女士(化名)現年70歲,是位瑜珈老師,去年底中風,在其他家醫院開刀後順利進入復健階段,1月20日輾轉至台北慈濟醫院,由復健科劉建廷主任收治入院。當時國內疫情進展到第四波感染,全台上上下下格外緊張,各家醫院陸續開始實施門禁管制、限制出入口、調整一般病房和加護病房的探病時間與陪病人數。相較復健科的其他病人,聶女士的病情相對穩定,但情緒上卻容易躁動及憂鬱。「那是因為,媽媽如果沒有看到我和叔叔的話,會沒有安全感、沒有意願做復健。」入住的第一天阿宗便為母親解釋,並懇切拜託單位通融,讓他和叔叔、看護可以一起陪伴聶女士。
但防疫當前,怎容得了任何通融?單位主管不斷與其溝通,告訴他陪病人數只限一人,或者他們別聘請看護,自己來照顧、輪流即可,但礙於經濟困難阿宗他們不能不工作,僅能作罷;幾番溝通後仍是無解,阿宗開始到處投書,致電給院內社服室和公家單位,當然也是碰壁。
單位審慎評估,決定在1月27日為阿宗一家人開家庭會議。當日,劉建廷主任、陳美慧護理長、兩位護理師、律師、社工師及阿宗和其叔叔,共八人集聚10B病房會議室。
在會議開始前,阿宗已在裡頭等待,陳美慧護理長見狀,想起了 上人曾說過的話,便拿著一塊抹布、一瓶酒精,進去擦桌子。「妳不是護理長嗎?幹嘛還要自己擦桌子?」「沒關係啦,大家都在忙呀。」靜默半刻,她繼續說,「哇!你真的不簡單、很孝順!我看媽媽住進來的這一個禮拜,你都忙得焦頭爛額,一直為媽媽擔心,放不下她。」隔閡在那,但溫柔能融化它,幾句愛語,打開了阿宗的心扉,他娓娓道來對母親的愛與虧欠。
原來,他來自單親家庭,與母親相依為命。現在這雙用於創作的巧手,在十五年前曾用來打架滋事,也曾因酗酒發抖,「當時真的很壞,為了挺朋友,幫朋友充場面……」走過那段一度跨越法律禁忌,彷彿所有快樂都要即時享用,毫不保留後路的灰暗時期,回首,阿宗才發現原已失聰的母親為他哭瞎了雙眼,陷在黑暗無聲的世界。現在的阿宗將想要彌補母親的嚮往,全部寄託在覺悟後的每一日;而對醫事人員說的一言一句,其實都是他無處安放的焦慮,「我真的很後悔,我想彌補她。但這個禮拜媽媽忘記我了,媽媽在退化,來復健不是希望她更好嗎?為什麼她越來越糟糕,我是她兒子,她怎麼會忘記我?」這番話聽到陳美慧護理長心底也是難受,正想接話,劉建廷主任和其他人已陸續來到。
圖說:阿宗緊握母親的手,對他而言,母親是比生命更重要的存在。(示意圖/連志強)
家庭會議現場,劉建廷主任用法規及公文「說理」,還提供相關資源與管道給阿宗,以利他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法,而陳美慧護理師則是運用 上人教導的四攝法「說情」,不斷告訴阿宗,「我們會努力爭取讓你跟媽媽相處的機會。」、「我們真的很想幫你。」最終成功協調出醫病兩方皆可接受,且不違法的彈性陪病方法。會後,阿宗不斷向同仁們道謝,事件圓滿結束。
經過此次,陳美慧護理長深刻體悟到「四攝法」的力量,亦更體會 上人教導的「法度」。她說道:「疫情期間,必須站在『法規』上行事,難免會拉鋸人情、造成人與人之間的疏離,該如何兼具法跟情、如何運用慈悲與智慧,化解這份隔閡便是一大考驗。」因此,她運用 上人教導的「四攝法」(即布施、愛語、利行及同事四法),先抱持奉獻、付出無所求之心,然後給予阿宗正向鼓勵,使其起歡喜心,並站在他的立場思考,透過妙觀察智、轉識成智、成所作智的過程,完整了解他的要求與背後原因後,再以平等之心去幫助他。
現在的聶女士持續復健中,而阿宗也明白自己一時的失控,確實為難了護理師,但透過溫柔溝通,醫病間的隔閡已然化解。而且,劉建廷主任、陳美慧護理長和護理師還等著聶女士康復後,教大家做瑜珈呢!
(文/許嫚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