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鼓勵同仁藉由品質管理方法持續進行改善,3月28日,台北慈濟醫院辦理「2025醫療品質暨病人安全改善成果發表會」,共七組跨單位組成的團隊參與,並邀請台灣醫療品質協會吳宛庭副秘書長蒞臨指導,協助精進改善方案。
圖說:3月28日,台北慈濟醫院辦理「2025醫療品質暨病人安全改善成果發表會」。(圖/范宇宏)
張恒嘉副院長致詞表示:「很感恩大家今天的參與,每一個參賽團隊從討論到發表的過程,對醫院品質都有潛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每年舉辦成果發表,即是希望鼓勵同仁將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的文化在單位持續扎根,如此台北慈濟醫院就能夠不斷提升,成為全國乃至全世界最好的醫院。」
圖說:張恒嘉副院長表示,每年舉辦成果發表,即是希望鼓勵同仁將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的文化在單位持續扎根。(圖/范宇宏)
此次活動由吳宛庭副秘書長、張恒嘉副院長、護理部陳依萱督導及企劃室羅佩元組長擔任評審。吳宛庭副秘書長則在每組報告結束後,以自身輔導經驗,提供專業的實質建議,鼓勵團隊在正式競賽前進行完善。
圖說:吳宛庭副秘書長(上)、陳依萱督導(左下)及羅佩元組長(右下)給予評審建議。(圖/范宇宏)
本次由12B病房、胃腸肝膽科及醫品中心以「降低胃腸肝膽科病人出院14天內非計畫性再住院率」榮獲特優。14天內非計畫性再住院率是醫院照護中很重要的指標,以胃腸肝膽科為例,113年1月至113年4月再住院的多為腸胃道出血、腸胃道癌症及腸阻塞病人。因此團隊參照過去資料及醫師經驗,歸納並選取八項真因進行對策擬定,對策群組包含「腸胃幸福組合包」、「照護加倍,腸胃無憂」、「腸道護航計畫」以及「整腸健胃,好好回家」,團隊透過制訂相關作業指標、建置14天內重返急診通報、優化家庭與團隊會議啟動機制、擴大出院準備服務領域、提供疾病衛教單張、病房護理人員操作初篩系統再教育等形式進行改善後,114年1月至114年2月的再住院率下降至不到4%,超乎預期成效。
胃腸肝膽科兼醫品中心主任蕭宗賢醫師感恩評審肯定,提到吳宛庭副秘書長是位非常有經驗的指導老師,因此能夠給予團隊很實際的建議,讓團隊特色更鮮明。未來團隊將發展新住院病人之家庭照護能力評估系統,醫療團隊也會更及早召開家庭或團隊會議,並與資訊人員合作,藉由資訊系統主動提醒醫護人員執行組合式照護作業及相關衛教。
圖說:醫品中心蕭宗賢主任(左)、12B鄭愉軒護理長(右)登台發表。(圖/范宇宏)
圖說:本次由12B病房、胃腸肝膽科及醫品中心以「降低胃腸肝膽科病人出院14天內非計畫性再住院率」榮獲特優。(圖/范宇宏)
獲得優等肯定的是8A病房、11A病房、血液腫瘤科與一般外科「建構癌因性疲憊照護流程——降低中重度癌因性疲憊比率」。癌因性疲憊指的是病人因疾病或治療所帶來的痛苦無法透過休息緩解,形成持續且主觀的疲憊感,這樣的情形會影響病人耐受性,影響治療效果與恢復速度。因此團隊以中重度癌因性疲憊患者比例為目標,建立風險評估系統,強化中西醫整合治療;安排正念減壓課程、規劃健走空間,讓病人靜心重拾能量;建立癌因性疲憊認知與評估標準,確保醫療端及早介入;同時也與營養科合作,製作癌症食譜電子書供病家參考。透過上述四項最適策實施,癌症病人中重度癌因性疲憊比率大幅改善,也帶來病人癌症完治率提升的附加效益。
一般外科陳家輝醫師說到:「誠如評審建議持續修正,期待讓所有來院診治的患者都能減少癌因性疲憊的發生。此次競賽也能夠讓各團隊相互學習,為我們帶來許多幫助,受益匪淺。」
圖說:團隊以活潑的隊呼開場(左);一般外科陳家輝醫師(圖右)及血液腫瘤科楊牧峻醫師(圖左)代表說明(右)。(圖/范宇宏)
圖說:獲得優等肯定的是8A病房、11A病房、血液腫瘤科與一般外科「建構癌因性疲憊照護流程——降低中重度癌因性疲憊比率」。(圖/范宇宏)
佳作則由8B病房、骨科「創建肩關節鏡術後加速康復療程的照護整合模式提升照護成效」取得。接受肩關節鏡手術的病人平均疼痛指數達4.4分,住院天數將近4天,醫療團隊期待藉術後加速恢復(ERAs)介入,讓病人在最佳狀態下接受手術,減少、縮短疼痛及住院天數。遂從建置ERAs介入肩關節鏡手術標準化模式、強化團隊成員認知及全方位術後康復照護三方面著手,讓病人平均疼痛指數下降至3.2分,同時平均住院天數亦減少近1天,病人滿意度高達九成。
8B病房林芷伃護理長謙虛表示會偕同團隊繼續努力,持續檢視各階段執行成效、嘗試更多創新方案,期待在外部競賽中取得佳績。
圖說:團隊彼此打氣,展開分享(左);骨科朱崇華醫師進行發表(右)。(圖/范宇宏)
圖說:佳作由8B病房、骨科「創建肩關節鏡術後加速康復療程的照護整合模式提升照護成效」取得。(圖/范宇宏)
張恒嘉副院長也在最後予以勉勵,希望各團隊經過今天的相互交流後,能將所學習到的手法及建議運用在未來的品質改善。隨後各評審依次頒發團隊獎狀及獎金,以資鼓勵。
圖說:評審依次頒發獎狀及獎金,眾人歡喜合影。(圖/范宇宏)
活動圓滿落幕,台北慈濟醫院致力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之提升,期待藉由團隊的積極參與,讓品質改善深植各單位並徹底落實。
(文/鄭冉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