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氣:310

交流專業與人文 印尼慈院歡喜來訪

  為了讓印尼慈濟醫院的同仁與志工更了解慈濟的使命與願景,並了解如何在院内推廣慈濟理念,學習如何培養同仁的人文精神。2022年11月23日,慈濟印尼分會執行長劉素美師姊、印尼醫療志業執行長郭再源師兄以及印尼教育志業執行長黃榮年師兄帶領72位醫療團隊及志工,到台北慈濟醫院交流,針對醫療、醫藥、護理、行政管理、電機管理、醫療志工作業流程細節進行了解,參與的主管和同仁們親切接待、毫不藏私分享,貴賓們感受到如家人般的溫暖,將專業經驗與醫療人文帶回印尼。

圖說:印尼慈院家人們來訪,交流專業與人文。(圖/盧義泓)

  家人們一早抵達台北慈院,受到同仁與志工熱情歡迎,隨後在國際會議廳與同仁們相見歡,此次擔任司儀的護理部滕安娜副主任特別用印尼語與印尼家人們道早安,讓印尼家人們感受到台北慈院滿滿的親切與熱情。隨後,趙有誠院長致詞歡迎遠道而來的家人,「很歡喜見到印尼的家人們,印尼慈院從基石慢慢打造成守護病患的醫院,這都是大家合和互協的成果,非常熱烈歡迎印尼家人們前來交流。」接著,印尼醫療志業執行長郭再源師兄感恩表示,「北慈的熱烈歡迎讓我們有賓至如歸的感覺,此行以感恩、尊重、愛來北慈學習慈濟精神,想必一定收穫滿滿。」而印尼教育志業執行長黃榮年師兄則歡喜分享:「這次交流希望能學習到北慈的運作管理,提升印尼慈院的品質,嘉惠更多病患。」印尼慈院精益求精的態度,值得成為醫療的典範。

圖說:台北慈院用掌聲及歌聲迎接印尼家人們的道來。(圖/盧義泓)

圖說:護理部滕安娜副主任以印尼語開場,為今天的交流揭開序幕(左);台北慈院趙有誠院長歡喜致詞,很開心見到印尼家人們(右)。(圖/范宇宏)

圖說:印尼醫療志業執行長郭再源師兄期待今日的交流能有所收穫(左);印尼教育志業執行長黃榮年師兄表示一踏入台北慈院就感受到滿滿熱情(右)。(左圖/盧義泓、右圖/范宇宏)

  貴賓們期待此行能體會台北慈院的醫療人文,台北慈院趙有誠院長以「愛是人間最好的藥」為題,祝福印尼慈院一定會是最成功、最有愛的醫院。趙院長從2019年楊先生心臟衰竭的故事開始說起,楊先生因心臟衰竭需要換心臟,排序第193順位的他終於被通知到可以換心臟,手術前最掛念的就是他的女兒,最後,台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諶大中主任順利完成換心手術,讓父女倆免於天人永隔。此外,在楊先生女兒的求學過程中,趙院長不斷給予鼓勵、關心,甚至幫她寫了大學的推薦信,透過自身的努力及院長的鼓勵也如願考上護理系,希望未來能夠幫助更多人。感恩、尊重、愛,是台北慈濟醫院落成時, 上人送給台北慈院的祝福,醫院所有人共同的心願就是看到那些人生曾經走到絕路的人,在醫護人員給予他肉體及心靈的力量後,重新站起的改變。

圖說:印尼家人們認真聆聽趙院長分享的故事,並記錄下來,期許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要保持為病人服務的心。(圖/盧義泓)

◎醫療流程及經驗分享

  在聽完台北慈院趙有誠院長溫馨的分享後,醫療組前往急診、影像醫學部、內科加護病房、血液腫瘤科病房參觀。急診由鄭敬楓副院長與急診部楊久滕主任陪伴醫療組成員實地參訪,說明到院前緊急醫療救護體系運作差異,台灣以救護技術員為基礎,印尼以醫師為基礎,另外針對救護車案件預知看板系統介紹,說明急診檢傷流程、急診專科醫師制度、急診醫師與護理師排班人力規劃,急診分區運作及床位數目等,並分享醫院大量傷患機制啟動經驗。其中Dr. Bun Suwoto特別詢問搶救腦中風病人的處置與時效,楊久滕主任分享台北慈院有優秀的腦中風治療團隊,可以在黃金治療時間內給予病人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還有執行動脈取栓血管內治療,並依據病況輔以MRI的檢查,即時搶救病人,大幅減少病人中風後可能造成的後遺症。

圖說:鄭敬楓副院長說明急診的分區運作(左);急診楊久滕主任分享急診檢傷流程(右)。(圖/范宇宏)

  隨後,影像醫學部許元昱主任向同為放射科醫師的Dr. Irina Kurniadi與整形外科醫師Dr. Hendra Wijaya Wong介紹醫院放射影像的會診制度與拍攝流程,簡介CT與MRI的攝影環境、技術師資格與每月服務量,並說明可30分鐘內完成前線緊急病人的攝影需求。而Dr. Hendra Wijaya Wong則針對三叉神經痛的射頻灼燒治療與緊急取血栓手術是由放射科醫師執行,表示印象深刻,也進一步詢問病人如何轉介給放射科、如何與神經科合作,許元昱主任也一一回饋相關制度與分享臨床經驗。而血液腫瘤科高偉堯主任則向醫藥組介紹骨髓移植中心的設備,正好在前日有一位骨髓移植個案,高偉堯主任也透過個案分享作業流程,讓印尼慈院家人們了解護理人員的人力安排以及行政作業的系統運作。

圖說:影像醫學部許元昱主任及張勝昌技術主任向印尼家人介紹放射影像的會診制度與拍攝流程(左);血液腫瘤科高偉堯主任向印尼慈院家人們分享骨髓移植個案。(左圖/范宇宏、右圖/萬佳麗)

  下午第一站,醫療組來到內科加護病房,蘇文麟主任跟醫師們介紹醫療多團隊交班平台,指出病人可完整接受含醫師、護理、藥師、營養、呼吸治療、社工、復健與安寧共照等八大團隊的照護,同時解釋重症末期病人撤除維生系統的條件與台灣醫療法規,醫護團隊仍會鼓勵病人接受加護病房限時醫療一段時間,當醫療盡力到達極限時才轉向撤除維生,除協助病人能有尊嚴的走完人生最後一程外,也能讓床位有最大化的運轉與調整。另外針對跨科別醫師共同照護模式,蘇文麟主任也以中西合療為例,分享一位失智、肺炎、呼吸衰竭的病人,在拔管後會診中醫而改善呼吸功能,展現西醫救急、中醫療養的合作模式。

圖說:內科加護病房蘇文麟主任透過平面圖說明病房空間配置、床數與疫情時病人收治動線,並跟醫師們介紹生命數值監測儀器。(圖/潘韋翰)

圖說:心蓮病房陳正裕主任,向醫療組介紹病房軟硬體配置與收治安寧病人流程(左);心蓮病房專屬空中花園,藉由環境也能讓末期病人在身心靈上都獲得照顧(右)。(圖/潘韋翰)

◎藥學新知與智能規劃

  在吳大圩主任、詹千慧股長的陪同下,醫藥組來到門診藥局調劑區,從藥品的分類標示開始介紹,如紅色標籤為高風險藥物,黃色標籤為需避光藥物,白色標籤則為一般藥物,而管制藥物則由智能調劑櫃儲存。藥房組長Fatimah針對智能調劑櫃的使用方式與管控機制提出疑問,詹千慧股長說明智能調劑櫃已與醫囑連結,所以藥師需要掃描處方藥袋的QR Code,該管制藥品的櫃子才會顯示綠燈,表示可以開啟,而智能調劑櫃除了輔助藥師降低風險外,對於藥品存量管控也會顯示於屏幕上,協助藥師三班點交與每日結存的工作。接著,鄒雅薇股長分享整體發藥的流程,將處方審核與處方調劑劃分成兩條動線同步進行,如此既能提升效率,也能縮短病人等待領藥的時間。

圖說:藥學部分享調劑的流程,並介紹藥品的分類標示,降低拿錯藥的風險(左)。藥學部吳大圩主任說明用藥新知平台(右)。(左圖/范宇宏、右圖/劉文菁)

◎兼具專業與人文護理

  廖如文副主任帶著護理一組來到六樓手術室,首先介紹手術作業流程,包括術前的評估檢查及同意書的簽署、門診病人與住院病人的動線分別、雙科醫師會診程序等等,手術室護理組長Erniyanti詢問院內使用的手環是否有顏色區分病人狀況,以及如何讓手術室的護理人員能夠確認病人身分,廖如文副主任一一回答道,除了拒絕急救的病人會以紅色手環區分以外,為了維護病人隱私並不會有其他分別,而病人的資訊透過掃描手環上的條碼便能在電腦上完整顯示。台北慈院楊緒棣副院長則說明手術室外資訊面板的內容,如手術等候人數、執刀醫師、病人是否麻醉等等,以利護理人員進行行政作業的安排。

圖說:台北慈院為了維護病人隱私,手環顏色並不會有其他分別(左);楊緒棣副院長說明手術室外資訊面板的內容,以利護理人員安排流程(右)。(左圖/范宇宏、右圖/林慧萍)

  稍作休息後,護理組集結至13樓聆聽教學部吳燿光主任的教學分享,吳燿光主任透過簡報介紹台北慈濟醫院教學部臨床技能中心的主要負責的OSCE考場作業,並帶領眾人實地觀摩中控室與考試診間的硬體設備。之後護理組轉移至16樓汲取護理部對於護理人員的教育訓練與人文培育,張凱雁督導分享教育訓練的核心是為了培養新進護理師應用護理專業知識、實證護理導向、品質管理與醫療資源的能力,期待在3個月內養成可信賴的專業能力,並在之後2年依單位專科所擬定的常見且重要的護理進行課程進行培訓。劉怡婷督導則分享透過設計不同的教育型,培養護理人員以「病人為中心」的「全人照護」態度及技能,安排迎新傳愛新人營、敘事醫學人形圖等各式活動,讓護理人員能夠換位思考,同理病人,達到慈濟醫療志業的精神。

圖說:教學部吳耀光主任帶領護理組實地走訪台北慈院教學部臨床技能中心的OSCE考場作業(左);劉怡婷督導分享透過參與多元的活動,學習慈濟醫療志業的精神(右)。(左圖/劉淯彬、右圖/范宇宏)

◎環環相扣 行政管理不懈怠

  針對行政管理部分,醫事室蕭仁良主任帶領家人們前往戶外的臨時篩檢站、一樓自動批價機、二樓的門診區以及一樓的住出院中心。印尼家人們對篩檢的流程及路線十分感興趣,其中台北慈院把健康與染疫的病人分開篩檢,落實感染管制讓眾人們紛紛表示認可。Ade Martha Rahmania針對自動批價機的掃碼繳費方式感到新奇,並說到台北慈院的掛號、批價、領藥流程值得印尼慈院學習。午齋後,由醫事室、社服室、企劃室、人資室、總務室、財務室在靜思館進行分享,印尼家人們也不吝指教,其中Emanuel Triadmojo Suryokusumo對於醫療品質、病人安全、就醫流程、行政管理、組織架構、人力分配等層面提出問題,而醫事室、社服室、企劃室、人資室、總務室、財務室相關單位主管,也都逐一詳盡答覆,分享經驗作為參考。

圖說:台北慈院醫事室蕭仁良主任帶領行政管理組的家人們體驗自動批價機的便利性(左);台北慈院多處行政單位主管以簡報分享就醫流程、諮詢服務、人力分配、採購程序等(右)。(圖/盧義泓)

◎維護醫院環境 醫療設備助病友

  電機管理組在鄭鴻益組長的簡報分享開始了今天的參訪,工務室從系統設備維護、消防系統、電梯維護及廢棄物管理都無私的分享給印尼家人們,希望能讓家人們有所收穫。Dr. William Tirtaputra也提出想要走訪復健科的要求,經過復健科洪怡珣主任詳細的介紹,Dr. William Tirtaputra實際體驗使用復健設備後,稱讚這些儀器設計良好,對病人的病況可以達到有效的成果,並表示可以將所學帶回印尼是很開心的事。

圖說:台北慈院工務室鄭鴻益組長透過簡報分享全院的系統設備維護(左);Dr. William Tirtaputra體驗復健設備,並讚許設備維護得很好,不會造成病人的危險(右)。(圖/盧義泓)

◎溫暖陪伴 用愛圓滿

  沈碧花師姊用謝先生服刑到最後罹癌病逝的溫馨故事,向印尼志工團隊分享了歡喜付出、不放棄任何希望的精神。謝先生入獄時,兒子剛呱呱墜地,所以尚未見過面,在假釋出獄後,因志工們一路以來的暖心陪伴,而決定加入慈濟志工。不料在2022年發現罹患癌症,且已是末期,謝先生唯一的心願就是能夠完成大體捐贈,但大體捐贈需要家人簽同意書才能完成。這時志工們想盡辦法要找到謝先生未相見的兒子,並告訴他爸爸的病情,希望能幫助謝先生完成心願。而在鍥而不捨的努力後,志工終於找到了謝先生的兒子,兒子也表示願意到院簽署大體捐贈同意書,完成爸爸的遺願。此外,謝先生離世後,志工們也持續暖心陪伴他兒子,讓他兒子得到心靈上的撫慰。志工們用愛圓滿了謝先生的人生,並且定時關懷他的兒子,體現了慈濟的人文精神。

  接著,志工團隊前往陽光大廳接受了音樂的薰陶,透過音樂撫慰病苦,遂移動腳步至靜思書軒,暖色調的燈光及內部擺設讓印尼家人們感受到「家」的感覺。

圖說:志工團隊從沈碧花師姊分享的故事學習努力付出的精神(左);踏進書軒就感受到滿滿溫暖(右)。(左圖/吳芳茜、右圖/盧義泓)

  圓緣時刻,首先邀請醫療事務副院長Dr. Suriyanto Ng上台分享:「來到台北慈濟醫院深刻感受到一家人的感覺,剛下車就有歌聲、掌聲歡迎。這次去了急診、加護病房、健檢中心,大家都很詳細地介紹。北慈很多為病人服務的細節與流程都值得我們學習,而在急診室所學到的,我會將它帶回印尼,依照我們能做的去落實。」同時是血液腫瘤科顧問的兒科醫師Dr. EdiSetiawan Tehuteru也回饋:「今天很榮幸認識血液腫瘤科的高偉堯醫師,帶領我們參觀11A腫瘤病房,說明移植中心的設備與流程,我們也期望在明年,印尼慈院可以有骨髓移植中心。」

圖說:醫療事務副院長Dr. Suriyanto Ng感恩台北慈院的用心(左);兒科醫師Dr. EdiSetiawan Tehuteru期許印尼慈院能夠提升設備,成立骨髓移植中心(右)。(圖/范宇宏)

  而二度來台北慈院的加護病房Dr. Hsu Chong Jen醫師分享:「我在北慈看到了「以病人為中心」的人文服務精神,由衷佩服北慈的醫療規劃及服務。」接著,醫療輔助主任Dr. Dewi Mustika歡喜說到:「之前只在螢幕上看過北慈,這次去了藥房、檢驗科、放射科,參訪過程中看到北慈同仁熱忱地服務來院大德,醫療規劃架構健全,希望能學以致用,在印尼落實北慈的人文服務。」

圖說:加護病房Dr. Hsu Chong Jen醫師分享將這次交流所學到的人文精神帶回印尼(左);醫療輔助主任Dr. Dewi Mustika期許印尼慈院能夠學以致用,提升音療品質(右)。(圖/范宇宏)

  以護理為專業的護理教育培訓主任Ester Maria則言及:「在手術房看到北慈對於手術病患的服務流程非常順暢,檢查、報告分析都會提早告知病人,而在心蓮病房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洗澡機,對於人最基本的需求也設想的很周全。教學部與護理部的分享也很深刻,護理同仁的培訓皆從這裡開始,技術、全面性的服務皆在培訓課程裡,這些經驗給了我很大的啟發。」除此之外,門診護理組長Herma Betaria Silalahi也回饋:「此次走訪婦產部、門診與心導管室,很佩服北慈的服務精神,同仁們對每一位病人都很有耐心。」最後,加護病房護理長Monika Isti Indriasari感動分享:「很開心能來台北慈濟醫院,剛剛去參觀加護病房,瞭解到病人分類照護的流程,以及內科加護病房的封閉式照護模式,各科合作運作良好,這些都是印尼慈院可以學習的地方。」

圖說:護理教育培訓主任Ester Maria說到台北慈院對於人最基本的需求也設想的很周全,給了他很大的啟發。(圖/范宇宏)

圖說:門診護理組長Herma Betaria Silalahi回饋,看見了台北慈院對待病人都很有耐心,不分你我。(左);加護病房護理長Monika Isti Indriasari感恩這次交流讓她受益許多(右)。(圖/范宇宏)

  最後,在兩位行政組的分享中,圓緣即將進入尾聲,客戶關係組長Ade Martha Rahmania反饋:「雖然今天來訪只有幾個小時,可是學習到了非常非常多,尤其是醫事組蕭仁良主任對於就醫資訊講解得很詳細,邏輯性的管理值得我們學習。」而此次走訪復健科的醫療事務組長助理Dr. William Tirtaputra也分享:「這次參訪讓我了解醫院的建築架構與地震防震系統。也去了生殖醫學中心、骨髓醫學中心與核子醫學中心參訪,希望大家都能夠保持健康,持續為病人服務。」

圖說:客戶關係組長Ade Martha Rahmania對於台北慈院的就醫流程表示認可。(左);醫療事務組長助理Dr. William Tirtaputra透過走訪及實際體驗了解到台北慈院對病人的付出(右)。(圖/范宇宏)

  透過上述印尼家人的分享感受到台北慈院的用心,印尼家人們也期望能將所學帶回印尼,一同發揮慈濟的人文精神。

  圓緣尾聲,數次帶領團隊來訪的劉素美執行長表示,「這次最重要的是學習到了台北慈院的醫療人文,感恩趙院長、副院長、醫護同仁,只要印尼慈院有需求,都有求必應,無私的分享資源,是印尼慈院的幕後推手。方向對了不怕路遙遠,台北慈院把專業貢獻在身邊的每位病人、家人、朋友,看到醫療團隊對病人的全人照顧,我們心裡非常震撼和感動。」

圖說:印尼慈濟醫院印尼分會執行長劉素美師姊分享台北慈院無私大愛的精神,讓她永生難忘。(圖/范宇宏)

  徐榮源副院長代表醫院感恩所有千里而來的印尼家人,笑稱今天像辦喜事一樣,從一早到現在,都非常的歡喜。徐副院長以自身在台北慈院服務近18年的經驗,分享醫護團隊24小時守護生命的使命感,期許印尼慈院除了有一流的硬體設備外,再傳承慈濟特有的醫療人文與志工的愛與關懷,相信院務一定能順利發展,造福更多病人。而憂心近日印尼發生地震,死傷人數眾多,最後大家也以最虔誠的心,唱出心中的祈禱,祈願印尼災民們人人都能早日康復,重建家園。

圖說:台北慈院徐榮源副院長圓緣時刻表達祝福(左);眾人齊心祈願印尼震殤的災民能早日康復,重建家園(右)。(圖/盧義泓)

  貴賓們收穫滿滿,離去前台北慈院送上結緣品表示感恩與祝福,最後在依依不捨的道別下,圓滿結束今天的交流。期許未來兩院皆能發揮醫療專業與人文,造福更多大德。

圖說:台北慈院贈送結緣品,圓滿結束此次交流(左);台北慈院熱情歡送印尼家人們,期待再次相聚(右)。(左圖/盧義泓、右圖/范宇宏)

(文/李筠、潘韋翰、鄭冉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