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歲徐女士前來台北慈濟醫院心臟內科求診,她自言多年前開始就因心悸不適在診所就診,並定時服藥,但最近幾個月,心悸、胸悶越來越嚴重,發作時間拉長,經常有四五個小時的間歇發作而無法平復,甚至伴隨頭暈,噁心。張耀庭醫師為徐女士檢查,確定為「心室早期收縮」的心律不整,執行「心導管3D立體定位熱射頻燒灼術」,解決讓她煩惱的心頭大患。徐女士復原良好,住院兩天出院。
心臟是人體的重要器官,而心臟電氣傳導系統能主宰心臟跳動收縮,正常人的心跳每分鐘約60至100下,如果心臟電氣傳導系統發生異常,出現不正常心跳,就是心律不整。張耀庭醫師表示,心律不整種類繁多,大致可歸類出三種情況:
- 早期收縮:心室或心房在收到正常心臟傳導系統所傳來的訊號前,便自行跳動而產生不規則心跳。如心室早期收縮、心房早期收縮。
- 快速心律:一般與心臟異常放電或異常傳導等等有關,會依發生位置不同而有不同表現。如:陣發性上心室頻脈、心房撲動、心房顫動、心室頻脈等。
- 慢速心律:心臟結構異常者較常發生。如病竇症候群、房室傳導阻礙。
張耀庭醫師說明,「心律不整是常見的心臟疾病,其中最常見的心房顫動約占台灣人口的1%,比例相當高;而出現在徐女士身上的心室早期收縮,會因是否合併其他心臟疾病而有不同的發生率及預後。」病患來到心臟內科求診時,醫師會詢問病史、並以心電圖檢查診斷,無法判斷時,則會藉由24小時心電圖、運動耐受性心電圖、心導管電氣生理檢查等方式做進一步判斷。
不同類型的心律不整會有不同機轉及表現,醫師依患者罹病類型決定要以藥物治療、裝置人工心臟節律器或心臟電氣燒灼術治療。以徐女士為例,張耀庭醫師評估徐女士在診所服藥治療多年,心律不整卻未被妥善控制,並考量心臟熱射頻燒灼術在心室出口處的心室早期收縮心律不整之治療成功率達85-92%,在與徐女士討論後決定採用「3D立體定位熱射頻燒灼術」治療。
張耀庭醫師指出,心臟電氣燒灼是以高射頻能量經電極導管將不正常的心臟異常放電或異常傳導路徑破壞,阻斷不正常心律的技術。「過往沒有3D技術時,醫師使用導管在偌大的心臟中找尋問題點猶如大海撈針,不僅耗時且成功率也不高;3D立體定位能利用電腦儀器將心臟腔室用定位導管建構出三度空間立體圖,利用影像畫面協助醫師看到心律過速的來源與路徑,讓手術時間大幅縮短,提高成功率、也增加安全性。」
張耀庭醫師提醒,心律不整發作時,並不一定會感到不適,有的患者甚至毫無症狀,但嚴重情況卻可能導致中風、休克、心臟衰竭、猝死等嚴重併發症,不可掉以輕心,民眾出現不適症狀時,必須儘早就診找出病因,確定心律不整類型,極早治療,避免憾事發生。同時,他也提醒,「3D立體心導管電氣燒灼術」屬於侵入性技術,有風險存在,加上並未適用於所有心律不整,因此民眾如有需求,可與心臟科醫師討論治療方針,再行決定。
圖說:張耀庭醫師看診照。(圖/吳裕智)
圖說:醫師透過3D影像可清楚看見心律不整異常放電來源(箭頭處),並透過電燒方式予以治療(3個圓圈處)。(圖/張耀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