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氣:335

避免三高上身 營養師教你吃素也能遠離代謝症候群

現代人生活忙碌又三餐不均衡,早餐吃燒餅油條配大冰奶;午餐趕著開會急忙買了油炸便當,一下就吃光便又坐下忙碌;下午明明不餓,還是拿著零食及珍奶往嘴裡塞,堪稱上班最療癒之事;下班後與三五好友約會小酌,繼續配上油膩的菜餚。整日缺乏蔬菜的高油飲食,加上活動量少,日積月累下,得到的是一層層的隨身泳圈及肥胖相關的慢性疾病找上身。

什麼是代謝症候群?

代謝症候群是由一群沒有立即危險性的徵兆所組成,若沒有正視會增加罹患慢性病,像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中風等的風險。只要符合下列至少3項條件,即被定義為代謝症候群:

  1. 腹部肥胖(腰圍):男性≥90公分、女性≥80公分。
  2. 高血壓:收縮壓≥130 mmHg、舒張壓≥80mmHg。
  3. 高血糖:空腹血糖≥100 mg/dL。
  4.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好膽固醇)過低:男性<40mg/dL、女性<50mg/dL。
  5. 高三酸甘油酯血症:≥150mg/dL。

代謝症候群的素食者該怎麼吃?

有肥胖及代謝症候群的人毋須過度恐慌,藉由減重、增加活動量,以及採取有益心血管健康或以蔬食為主的飲食模式──地中海飲食、得舒飲食或素食,這些皆以全穀雜糧類、蔬菜、水果為主,同時定期追蹤相關因子,漸漸的也能找回健康的身體。(推薦閱讀:如何做到「日行一萬五千步」,降低代謝症候群風險?

吃素的好處是蔬果攝取量很足夠,且不易吃進太多富含飽和脂肪及膽固醇的動物性食材,但常見的問題包含:蛋白質吃不夠、主食或糕點吃太多或油炸和油炒之烹調方式比例較高。無論是肥胖或健康的人、吃葷或吃素者,飲食上都應遵守三低一高原則

  1. 低油:以蒸、煮、烤、燉等,取代油炸或油煎的烹調方式,避免炸物、去除裹粉外層,並減少食用富含飽和脂肪的糕點。
  2. 低鹽:減少加工醃漬食品或醬料,如:蜜餞、榨菜、素肉鬆、炸醬、鹹蛋、麵線、丸子……等,以天然(五)辛香料蔥、薑、蒜、辣椒、九層塔、義式香料、醋、檸檬取代高鹽調味。
  3. 低糖:避開含糖飲料、糕點、零食和果乾,較易忽略的是添加精製糖的烹調法,如蜜汁、糖醋或涼拌菜,以適量食用天然水果為主。
  4. 高纖:每天多吃蔬菜和富含纖維外層的未精製全榖雜糧,除了葉菜和瓜類外,菇類、筍類及藻類也是優質的蔬菜來源。

建議吃食物的原態,舉白米和糙米為例,糙米外層較有嚼勁的部分富含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等豐富營養,脫去外皮後變成白米,此時的熱量雖相同,但營養豐富度卻大打折扣。

另外,控制進食份量也很重要,每日建議蔬菜吃1.5~2碗以上、水果適量食用2份如女性拳頭(網球)大小的量,吃太多也會有糖分及熱量超標的問題。全穀雜糧類每餐8分滿到1碗,而地瓜、南瓜、山藥、玉米等不算蔬菜,它們等同主食,要互相替換,而非無止盡的吃下去。蛋白質以黃豆製品為主,每餐約2份,等同於女性手掌心的大小,每日還要搭配1.5~2杯(每杯240cc)的鮮奶以補充鈣質。

運動也有助於預防代謝症候群

運動建議每週至少3次,每次30分鐘以上,負重的運動或間歇性運動最適合減脂,倘若抽不出時間運動,則可利用零碎時間或現有環境活動,像是在椅子上可稍往前坐,做抬腿或是手撐椅子的動作,其他如多爬樓梯、以快走取代慢步、能站就不要坐著等,在日常生活中皆可找出增加活動量的方法。

藉由飲食的調整和增加活動量等,循序漸進改變生活模式,便可讓代謝症候群一步步遠離,切記:沒有最快的減肥方法,持之以恆地慢速減肥才不會復胖太快!

文章來源:康健雜誌專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