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氣:1,446

醫中之路攜手行 凝聚心力迎評鑑

  台北慈濟醫院於2023年7月12日至14日展開為期三天的醫學中心評鑑,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癌症中心邱昌芳院長擔任總召集委員的12位評鑑委員團與新北市衛生局高淑真副局長在內的11位列席陪評人員蒞臨指導。精舍師父德倩師父、德寋師父,慈濟基金會林碧玉副總、醫療志業林俊龍執行長、張聖原策略長、張文成副執行長均來到現場,與台北慈院全體同仁一同面對評鑑委員的指教。


圖說:7月12日至14日,台北慈濟醫院展開為期三天的醫學中心評鑑。(圖/范宇宏)

  趙有誠院長致詞說道:「感恩委員布施三天的時間,給予台北慈院學習的機會,疫情期間我們打了一場又一場的戰役,希望透過此次評鑑讓委員檢視成果、不吝指導。」他也期勉同仁發揮日常作業水準,讓委員看見台北慈院優良的表現。

  邱昌芳總召集委員指出,醫院評鑑是藉由外部機制的審核,針對不足之處共同商討精進方案,增進醫療品質,落實以病人為中心的照護。而教學部分則是著重過程與成效,希望加強訓練計畫的評估,提升醫師及其他醫事職類的水準,進而促進醫療品質。高淑真副局長則感恩疫情期間台北慈院總是身先士卒,積極配合政府設立社區篩檢站、集中檢疫所、專責病房、居家照護關懷中心與靜思堂疫苗接種作業,成為新北市強大的倚靠。

  評鑑以趙有誠院長的全院簡報拉開序幕,透過服務宗旨與願景、醫療特色與發展、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全人照護與教育、教學與研究、社會責任與國際援助以及未來展望七大面向,趙院長展現台北慈院多方位的全人照護精神。慈濟在四大志業體的架構下,形成資源共享的網絡,加上特有的社區志工體系,讓台北慈院可以及時發現社會的需求,照護弱勢族群。也承高副局長所言,台北慈院勇於承擔社會責任,疫情間迅速建置相關軟硬體設備,主動配合政府政策,成為他院的學習標竿。在醫療技術與研究部分更是精益求精,不僅造福諸多病患,同時也榮獲多項國家品質標章的肯定。

 
圖說:趙有誠院長以精闢的簡報展現台北慈院多方位的全人照護精神與專業。(圖/盧義泓)

  簡報結束後,委員們即前往各單位進行實地訪查及人員訪談。

◎上下一心 全力以赴

  本次評鑑涵蓋醫療照護、經營管理與教學醫院三大面向。連續三天,從B4到17樓,委員實地走訪各臨床、行政單位,根據評鑑條文悉心審查,舉凡病歷抽審、ISO稽核、危機管理、職災通報、感染管制、病人安全、病房管理、急救車用藥到教育訓練、員工福利、主管員工的互動等,無一不鉅細靡遺地評核。各單位主管、同仁隨同在側,但凡委員有所提問,一律詳實回答,相互補位,展現高度默契。

  智慧醫療是現今科技走向,因此許多單位主管積極展現科技相關強項。如醫護照護組的張耀仁副院長向委員報告台北慈院的數位整合系統,表示導入AI可以幫助醫生訂正病歷錯字,在醫療決策上也能依據醫生描述的症狀顯示其他可能病症,輔助診斷,此外,醫生開立藥物時也能避免重複用藥。而護理人員則藉由AI檢視工作事項,條列式項目看了一目了然。在委員來到OSCE中心訪查時,教學部介紹VR的虛擬實境教學系統,說明近年教案越寫越多,包含COVID-19、TPN照護、遺體護理、預立醫療等都有虛擬教案,委員在現場更是直接試戴VR眼鏡,進行體驗。而身心醫學科在2020年引進自動化調配藥櫃,供應中心的林麗華護理長展現同仁所做的動畫教育訓練,以及腸胃鏡檢查室的智能化管理和電子白板不但吸引了委員目光,也得到讚賞。

  第一次參與經管組評核就擔任主陪評主管的醫務部王嘉齊主任分享,自己雖然已熟讀評鑑條文,預做準備,但還是會緊張。評鑑中去尋訪的環境都是醫師平常不會去的地方如電機房、廚房、垃圾場等,每位同仁都表現得很優秀,就算臨時出現硬體上的小問題也都能及時處理、改善。首次以醫師身分陪評經管組的還有骨科洪碩穗主任,他提及:「過去在醫療組注意的是病人的治療過程,在經管組才知道科內品質要看的東西這麼多,評鑑讓我學到他們為什麼要設這些指標,為什麼要評核這些項目,所以我未來也會帶領整個科將品質繼續往上提升。」

圖說:趙有誠院長到全院各單位進行尋訪、教戰,了解評鑑情形。(左圖/陳宇潔、右圖/盧義泓)

 
圖說:面對評鑑,各組主管、同仁展現最亮眼的工作成效。(大圖、上二圖/范宇宏;下二圖/盧義泓)

◎沉著應戰 精益求精

  除了在評鑑現場竭力取得佳績,前兩天評鑑行程告終後,院內皆召開當日檢討會議,就委員提出的建議進行討論與改善。各組陪評主管分別就委員建議事項、隔日準備資料進行提醒。如醫療組需要的特殊個案清單,醫品中心會後便著手收集,當晚即呈報院部,而各單位改善專案的記錄也立刻按委員建議整理列入ISO條文。此外,教學部也將委員對預算提出的問題整理好,在第二天完整呈現,並在鄭敬楓副院長指示下迅速準備好疫情前後的教學紀錄,以防委員提問。


圖說:前兩天評鑑行程告終後,院內皆召開當日檢討會議。(圖/范宇宏)

 
圖說:檢討會後,各組依舊回到單位進行討論,精益求精。(左上、左下、右下圖/劉文菁、右上/劉淯彬)

  經管組的委員在首日提出要個別與醫護技行的人員進行訪談,因此檢討會後,各職類迅速推派人員,由單位主管進行教戰,以利次日早晨的會談。12A病房黃筠婷護理師分享訪談心得:「護理長幾個月前就開始進行評鑑教戰,昨晚得知自己被列為訪談人員後,也特別陪我模擬演練,讓我在面對委員提問時都能夠順利回應。」醫師部分則是一般外科王聖麟醫師,他提到在得知訊息後便整理了委員可能會提出的問題,因此並不會感到緊張。希望在大家的努力下可以順利通過評鑑,讓所有優秀的醫事人才都可以匯集在此,發揮所長,照顧更多大北區的民眾。


圖說:經管組個別訪談前,徐榮源副院長特地到場鼓勵訪談人員。(圖/范宇宏)

◎幕後功臣 盡忠職守

  為了讓評鑑流程更為順遂,此次醫院跨單位研發出許多智慧系統,包括工務室、總務室醫工組聯合開發的巡檢系統,醫療儀器均貼上附有保養系統的QR CODE貼紙,再讓同仁透過手機下載APP,若委員要查看儀器的保養情況,只要拿出手機掃碼就能立刻看到設備保養的所有資訊。此外,更開發具資訊化、即時化、目視化三大特點的「委員動態追蹤系統」,陪評人員能第一時間發布委員動向及訪查內容,讓同仁即便不在現場也能清楚掌握狀況。

圖說:設備巡檢系統,只要拿出手機掃碼就能立刻看到設備保養的所有資訊。(左圖/李筠;右圖/盧義泓)


圖說:因應評鑑開發委員動態追蹤系統,讓同仁清楚掌握評鑑狀況。(圖/廖唯晴)

  戰情中心和小蜜蜂團隊可以說是盡忠職守。面對不時響起的訊息提醒,EOC人員與分散在各組別的小蜜蜂們透過對講機、社群軟體聯繫委員動線,一得知委員將前往下個地點後,立刻通知該單位負責人員預備接待,並彙整所有組別的即時動線,放上共同群組供記錄同仁參考。除此之外,若有委員臨時需要訪談相關單位主管與同仁,中心人員也會即刻致電,請同仁前往定點。

  秘書劉文菁提及,EOC共有四個人,包括三個秘書、一名總機同仁,四個人相互補位,作前線作戰者的最大後盾。而總機同仁是醫事室門診組張翡珊組員,在聽到委員需要找婦產部陳國瑚部長時,她想都不想地立刻報出部長簡碼。她謙虛表示:「這是我平常的工作,此次作為EOC團隊人員,發揮自己的職責是本分事,希望我可以做好輔助角色。」順暢的流程背後,是許多人的默默付出,從每日評鑑開始到結束幾乎沒有片刻休息,無私的奉獻只為成就此次評鑑圓滿。

 
圖說:戰情中心的同仁相互補位,作前線的最大後盾。(左圖/廖唯晴;右圖/范宇宏)

  三天下來,營養科以豐盛餐點作為同仁的最佳補給品,走進休息室,便當、米漢堡、烤餅、米糕、蛋糕、餅乾、能量飲料……應有盡有,讓大家能夠吃飽、吃好,專心一意面對委員。營養科吳晶惠主任指出,事前規劃很繁瑣,因為每個用餐族群都有不一樣的用餐時間與內容,但真正評鑑時營養師不在現場,所以他們寫了很詳盡的表單,要讓執行者一目了然。考量評鑑過程中大家的胃口不會太好,也沒太多用餐時間,所以主要以漢堡、飯糰、三明治這類方便、好就口的食物為主。特別的是,此次有3位已離職的營養師、1位尚未到職的營養師前來友情贊助、做志工,大家一心一意要讓評鑑順利過關。

 
圖說:營養科團隊悉心準備評鑑委員、同仁的餐點,讓大家吃飽、吃好。(左圖/范宇宏;右圖/盧義泓)


圖說:同仁、志工替委員送餐。(圖/范宇宏)

  人文室早在評鑑前一個月就邀請園藝志工開始布置會場,評鑑三天更有志工專心接待委員和觀摩團隊。負責接待的曾月嬌師姊分享,同樣一批人要來三天,所以她每天都在思考要用哪些不同的水果點心來搭配。「點心跟水果要互相搭配才不會吃太甜、造成身體負擔,也能讓委員補充維他命。這次很榮幸可以參與盛事,用心安排的目的就是要讓委員開心,讓評鑑旗開得勝。」而機動組的駱怡君師兄不但支援餐點運送,也在評鑑前協助花藝擺設,他由衷祝福:「大家替慈濟做事情,希望評鑑趕快過,不要一顆心懸著,早日成為教學醫院與醫學中心。」

 


圖說:接待志工、機動志工合心協力準備餐點,招待評鑑委員與觀摩團隊。(圖/盧義泓)

◎醫療人文兼具 最信賴的醫院

    7月14日下午,評鑑畫下圓滿的句點,各組委員針對這三天所見,進行意見回饋與交流。負責評核醫療照護的張淑真、詹德富委員對於主管的領導能力給予肯定,在弱勢照顧、人文關懷方面也表示敬佩。經營管理組廖學志委員則表示,台北慈院的員工非常有向心力,同仁們努力爭取補充說明的機會讓他印象深刻。教學組劉青山委員在這三天中面談了27位同仁,看到台北慈院在醫學與教學層面發展的努力,PGY招生滿額更是令他感到讚嘆。謝文祥委員則回饋,各職類互相合作,發揮所長,是很好的典範,期許大家能保持這樣的良善,幫助更多的人。

  將委員的建議牢記心中,目送委員離開後,全體主管、同仁回到和氣會議室進行最後的討論。精舍師父、醫療志業林俊龍執行長、慈濟基金會林碧玉副總更親臨到會議室勉勵同仁。林俊龍執行長感動分享,四大志業追隨慈善的腳步,知福再造,匯聚善念,才有如此凝聚的向心力,尤其是趙院長領導的團隊能夠以身作則,上行下效,才能讓委員們認同台北慈院的理念及目標。林副總給予同仁鼓勵:「如同委員所述,台北慈院兼具人文與智能,在大家的努力下,我們定能達成醫學中心的目標。」

 
圖說:林俊龍執行長感恩趙院長領導的團隊以身作則,上行下效。(左)林副總相信大家定能達成醫學中心的目標。(右)(圖/范宇宏)

  評鑑圓滿結束,前來觀摩的台中慈院護理之家李玉茹主任表示:「台北慈濟醫院的團隊合作讓我們看到,大家都很用心地看待評鑑這件事,委員需要什麼或是提問都會相互補位,將做得好的部分一起呈現出來。」慈濟醫療法人醫務管理室柯力豪高專也說,學習的過程中看到醫院每個人都很積極地來應對委員提問,主動回復,設法讓委員得到正確的答案。

  德倩師父看到台北慈院的表現感動不已,說道 上人原本不斷苦惱要帶什麼樣的禮物以表對台北慈院的祝福與感恩,最後在決定送給醫院同仁果凍能量飲,盼能帶給大家滿滿的希望與能量。德寋師父則表示:「每個角落都能看到醫護同仁辛苦的身影,數以萬計的慈濟人會以台北慈院為榮,感恩台北慈院愛的付出,這三天,大家辛苦了!給自己一個熱烈的掌聲!」此起彼落的掌聲,將辛苦轉化為幸福,為評鑑畫下完美的句點。

 

  
圖說:德倩師父看到台北慈院的表現感動不已,分享 上人的祝福與感恩(左)。德寋師父則表示,數以萬計的慈濟人會以台北慈院為榮,感恩台北慈院愛的付出(右)。 (圖/范宇宏)

  趙有誠院長感恩委員這三天的建議,讓台北慈院獲益良多,並鼓勵全體主管及同仁「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只要是對的方向,是對病人好的方向,台北慈院就會勇於承擔社會責任。他也期許大家能夠賡續秉持「人本醫療,尊重生命」的精神,將評鑑的優質標準落實於日常作業中,提供來院大德最好的就醫環境。


圖說:趙有誠院長鼓勵全體主管及同仁「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圖/范宇宏)


圖說:大家收到 上人送的能量飲,歡喜感恩 上人。(圖/范宇宏)


圖說:大家送委員離開(上圖);喬麗華主秘感恩觀摩團隊撥空前來(下圖)。(圖/范宇宏)

(文/鄭冉曦、廖唯晴、李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