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後騎車要小心,騎慢一點喔!」外科醫師們殷殷叮囑。黃先生回到骨科吳宗樵醫師、一般外科陳家輝醫師及口腔顎面外科許博智主任的門診,19歲的他因為日前一場嚴重車禍,命在旦夕,但在台北慈濟醫院外科團隊的積極搶救下,重啟人生。
圖說:口腔顎面外科許博智主任修復黃先生的臉骨,回診時歡喜合影。(圖/范宇宏)
日前深夜,黃先生下了夜班,在騎車返家途中不慎與一輛卡車發生嚴重車禍,送到醫院的過程中一度心跳停止,所幸在緊急救護技術員的施救下,到台北慈濟醫院急診室時已經恢復生命徵象。當時,黃先生狀況相當危急,有多重創傷包括顏面骨骨折、右邊鎖骨骨折、左肺氣胸、血胸和腦出血。因此急診除了緊急救治外,也在第一時間啟動創傷小組,由骨科吳宗樵醫師評估創傷情況,安排全身電腦斷層掃描,排除其餘嚴重外傷。然而,雖然經過種種處置,黃先生的血壓依舊持續下降,且超音波發現腹腔有積水,因此除了照會眼科、耳鼻喉科、胸腔外科外,也照會一般外科陳家輝醫師到場評估是不是需要緊急剖腹探查。
年輕傷患的狀況相當危急,陳家輝醫師鄭重地向家屬解釋:「病人雖有緊急輸血,但狀況沒有有效改善,血壓只有60/30mmhg,所以死亡率高達80%,即便救回來仍有50%的機率變成植物人。如果說他是80歲的長者,我會建議放手,但傷患年僅19歲,在多處外傷且腹腔發現有積水的情況下,我們高度懷疑腹腔出血,若不立刻手術,將只有死路一條……。」家屬們當時雖然萬分緊張,但仍相信醫師的判斷,決定讓孩子拚一把。
下了關鍵決定後,醫療團隊聯繫手術室準備「絕急刀」,十分鐘後由陳家輝醫師進行剖腹探查,將有撕裂傷的肝臟電燒止血,考量顏面骨碎裂,日後病人可能無法進食,也不能插鼻胃管,於是術中一併替他作胃造廔口手術,而後收入外科加護病房觀察。由於有些微腦出血及兩眼瞳孔放大,所以過程中,也照會了神經內科評估腦缺氧的問題。幸運的是黃先生的病情穩定下來,一週後恢復意識。
因為撞上卡車,黃先生的顏面嚴重創傷,除了雙側眼窩骨折使眼球組織往下掉,視力產生疊影外,額骨、上眼眶、顴骨、鼻骨、下顎骨均有碎裂。許博智主任向黃先生解釋:「眼窩斷裂使眼球組織向下掉,視力就會無法對焦,產生複視,若不盡快復位,以後外觀上看起來會像小白鯨一樣眼球外開,無法集中。」為了避免在病人臉上留下手術疤痕,許主任採掀頭皮的方式開刀,清理顱內發炎部位,再將破碎骨頭歸位,以骨釘固定。兩日後再由吳宗樵醫師透過鋼板及鋼釘將固定鎖骨。而後陳家輝醫師移除胃造廔口,回復由口進食。
圖說:許博智主任以掀頭皮的方式修復顏面(圖/許博智提供)。
圖說:許博智主任檢查黃先生的傷口。(圖/傅長新)
1月中旬,黃先生順利出院,他感恩說到:「謝謝醫師們救了我的命,以及外科加護病房護理師的照顧與陪伴。」大醫王的不放棄,讓年輕生命得以延續,也讓黃先生能夠平安返家,繼續人生故事。
圖說:黃先生回診一般外科陳家輝醫師門診拆線(左),以及骨科吳宗樵醫師門診確認骨折修復情形(右)。(左圖/盧義泓;右圖/傅長新)
(文/廖唯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