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氣:191

跨域行醫系列(二)走進泰雅部落 偏鄉護「幼」齒

  位於新北市最南端的烏來,依山傍水,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景觀,一到假日,便是許多遊客的好去處;沿著溪谷往山裡走,景緻越漸原始,映入眼簾的是極具原住民泰雅族文化的福山部落。擁有百年歷史的「德拉楠民族實驗小學」是部落孩子的學習場域,一所迷你的幸福小學,然而,山裡的孩子雖然慢活、自在,但卻有個共同大煩惱──牙痛。

圖說:「德拉楠民族實驗小學」位於新北市烏來山區內,台北慈濟醫院牙科部陳宜宏醫師的義診團隊定期前往義診。(圖/大愛台提供)

◎歷史重演的家庭

  謙謙媽媽緩緩道出他們的故事。謙謙和差三歲的姊姊從小就害怕看牙醫,不管是好不容易掛了號,從山上來到平地,或是山下的醫師遠道而來義診,他們總會因為抗拒而無法順利看診。四年前,媽媽懷著身孕,早晚忙著上班,一個不留神,兩歲半姊姊的蛀牙便越來越嚴重。

  「我帶著她去過很多門診,但她太激動、老是拒絕治療,再加上疫情爆發沒辦法到有特殊治療的大醫院,所以才一兩年就蛀光光了。」媽媽無奈地說,山上的資訊並不發達,她查遍網路,看到牙科有一種針對兒童的「舒眠治療」,驚喜萬分,趕緊把握台北慈濟醫院陳宜宏牙醫師到德拉楠小學義診的機會詢問,總算替姊姊排到1個月後進手術室,進行全身麻醉全口重建。

  事與願違,等待治療的時間裡,姊姊的牙齒越來越痛,就算吃了止痛藥,辛勤洗漱仍然吃不下、喝不下。抵抗力逐漸變差,一個小感冒便使她整張臉腫了起來,連眼睛都睜不開,最後高燒不斷被帶到台北慈濟醫院急診室,收入病房,做了兩次引流清創手術,直到真正消腫、退燒,才順利重建全口的牙齒。

 圖說:小病人全身麻醉後由陳宜宏進行全口重建,鋪上綠色塑膠布,綁上牙線,讓牙齒一顆顆露出來,方便治療。(盧義泓)

  住院兩個多禮拜,姊姊總算擁有一口好牙,卻想不到四年後歷史重演,今年4歲的謙謙因為全口嚴重的蛀牙、感冒引起蜂窩性組織炎,在2月中旬被媽媽帶到陳宜宏醫師的診間抽神經,可是治療當晚就因為家人用藥錯誤,心跳過快陷入昏迷,被送到急診室治療,穩定病情後,於三月底進行全口重建手術。


圖說:謙謙在進手術室前一天快篩。(圖/廖唯晴)

圖說:在手術室待了一個上午,謙謙總算恢復健全的牙口。左圖為重建前,右圖為重建後。(左圖/盧義泓、右圖/陳宜宏)

◎找尋偏鄉的醫護

  寶貝孩子的牙齒恢復健康,媽媽當然感激萬分,既是感謝主又要謝謝陳醫師的幫助,可是謙謙姊弟的故事卻顯現出當地醫療的堪憂之處。

  謙謙的媽媽提到:「我們的觀念是山上的孩子不乾不淨吃了沒病,隨便養隨便長,沒想到現在病毒這麼多,孩子抵抗力也這麼差,真的不能拖。」她說部落裡大多單親、失婚的大人,每天都要外出工作、早出晚歸,加上山上到山下的車程至少要一小時,所以下山一趟實非易事。而烏來衛生所在假日、平日晚上都沒有開診,一到假日就難以就醫,因此從很久以前開始,就定期有牙醫到德拉楠小學義診,若是牙痛真的在沒有醫師時發作,大人就會替孩子塗抹成藥「齒治水」,或吞服止痛藥撐過去。

  或許在醫療發達的現在,多數人難以想像「偏鄉」的醫療有多不方便,但是陳宜宏的助理巫思婍護理師卻特別感同身受。2018年2月,一架從蘭嶼起飛的黑鷹直升機在執行病患後送任務時,在外海發生空難,機上六人全數罹難,震撼不少人。家鄉同在離島的巫思婍看到新聞感慨萬分,詢問陳宜宏:「都市裡的小孩到處都看得到牙科或診所,就醫很方便,但這對偏鄉的孩子來說很困難,雖然我們沒辦法去幫助蘭嶼的小朋友,但是可以去幫助其他偏鄉的小孩。」之後,她在醫師的認同下著手聯繫,從梨山、復興鄉開始,針對桃園以北的山上國小一間間詢問,最後找到德拉楠小學。


圖說:陳宜宏為首的義診團隊每半年上山一次,替德拉楠共四十餘位孩童看診。(圖/大愛台提供)

  陳宜宏表示:「這幾年政府致力強化偏鄉醫療,定期委派牙醫師巡診,所以很多偏鄉已經不如過去偏僻,因此我們一開始便鎖定『夠偏僻』的學校。」他們到德拉楠實地訪查,與校護溝通後得知,巡迴醫療在當地只提供塗氟與簡單的填補服務,較難進行乳齒的根管治療;遑論那些連健保費都繳不出來的家庭,因為沒有健保卡所以根本沒辦法享有此類醫療資源。聞此,又聽到學校有張二手的牙科治療椅,醫護二人決定,之後每半年上山一次,一次來兩天,幫助全校包含幼稚園共約四十餘位孩童看牙。

◎孩子信賴的牙醫師

  出生6個月開始是乳牙的萌發時期,20顆乳牙通常至兩歲半全數長齊,若不好好保養,發生嚴重蛀牙,影響甚深。陳宜宏說明:「乳牙跟恆牙雖然是兩套系統,擁有各自的神經,但是乳牙較容易蛀,若蛀到必須拔牙的程度,不但沒辦法咬食物、影響美觀、發音,還可能因長時間缺牙導致既有牙齒歪斜,恆牙生長排列不佳等諸多問題。」德拉楠孩子的牙齒蛀損相當嚴重,一張嘴,幾乎找不到「沒蛀牙」的牙齒,但只要未到拔牙程度,陳宜宏就會盡可能替他們保留乳牙。

  相較於部分會將孩子約束的診所,陳宜宏與助理慣於以正向強化的行為控制讓小朋友開心且願意接受治療。因此,面對那些熱情活潑的原住民小孩,他們卸下工作服,參加孩子的射箭課,一起唱歌、跳舞,陳宜宏認為,山區不像兒童牙科診所有電視、玩具讓小朋友分心,所以必須建立共同話題,減輕孩子對看牙的恐懼。而且要是孩子射箭射得好,拿到老師給的獎勵糖果,他們也能適時衛教:「吃完甜的東西要刷刷牙、漱漱口,才不會長蟲蟲哦!」

  每次上山前,護理師會先跟校護聯繫,詢問家長是否同意讓孩子做治療;實際看診時,陳宜宏會視蛀損情況先補大洞,同時將小洞暫時塞住,之後開單註記所做的治療,若蛀牙太過嚴重且完全沒辦法配合治療則建議家長帶孩子到山下就醫。遇到領有身心障礙手冊、防禦心較重的小朋友,則會引導他們熟悉牙科看診環境、介紹小鏡子、小探針等器械,確定卸下他們的心防後才看診。

圖說:德拉楠小學有張二手牙科治療椅,陳宜宏利用這張椅子替許多小朋友找回健康的牙齒。(圖/大愛台提供)

  照顧這麼多孩子的牙口健康,陳宜宏笑說:「看到快畢業的大小孩牙齒都整理好,刷得乾乾淨淨,就是最有成就感的事。」他不諱言,自己喜歡跟小朋友相處,因為照顧長者容易面臨生離死別,但在兒童牙科,看著孩子越長越高、越來越壯,三不五時還有新的寶寶來看診,充滿著陽光與希望。「牙齒會汰換,但我們的互動是永遠的,小朋友的心靈很純粹,雖然會哭鬧,但他們也知道我不會害他,是可以信賴的牙醫師。」

圖說:看診之餘,陳宜宏會卸下工作服參與原住民小朋友的活動,拉近彼此距離,讓孩子不再害怕看牙醫。(圖/大愛台提供)

(文/廖唯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