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在傳統民間常被視為充滿禁忌與避諱。但對佛教而言,七月其實是「吉祥月」、「歡喜月」也是「孝親月」。台北慈濟醫院於8月25日晚間聯合新店文山區志工一同舉辦「七月吉祥祈福會」,以「正念勤修學與護 精進力行菩薩道」為主題,在德悅師父、德霈師父、德廣師父、德悰師父的帶領下,邀集院內主管、同仁、志工與社區居民供858人同聚一堂,在莊嚴祥和的獻供儀式和勸素分享中,沉澱眾人的心靈,祈求社會安定、人心淨化。
圖說:台北慈濟醫院於8月25日晚間聯合新店文山區志工一同舉辦「七月吉祥祈福會」。(圖/范宇宏)
◎病房關懷 祝福滿點
活動正式開始前,下午時間,四位師父以及趙有誠院長、徐榮源副院長、鄭敬楓副院長、何景良副院長、洪碩穗副院長及喬麗華主秘分作三條動線,前往病房關懷住院的法親們,除了將滿滿的祝福送入病房,也誠摯邀約病患及家屬晚間一同參與祈福活動。
「晚上要祈福,歡迎你們一起來。」德悅師父、德廣師父與趙院長、洪副院長首先來到心臟科病房。蘇師兄早年是南投草屯的慈濟人,近年移居北部,因病住院,雖然沒什麼力氣,但看到師父和院長相當驚喜,話匣子一開就停不了,開心地直說:「豈止是歡喜,我所有的不舒服都不見了。」
接著來到葉女士的病房,她是慈濟滿納海學校的推手胡光中師兄的母親,這次因為腎臟問題前來就醫,意外發現肝臟、胰臟、及部等多重問題,但幸好在趙院長以及醫療團隊的協力照顧下恢復穩定。葉女士和她的先生一同感恩說到:「謝謝師父和院長這麼忙還跑來看我們,慈濟真是一個大家庭,真好!」胡光中師兄也感恩台北慈院的照顧,認為醫護人員非常細心,就像一家人一樣。
圖說:蘇師兄看到師父和院長相當驚喜,話匣子打開說不完(左);葉女士與家人感恩台北慈院的照護(右)。(圖/范宇宏)
這條動線的最後一站來到心蓮病房探望沉睡中的陳師姊,陳師姊早年與先生一同賣3個10元的水煎包,將省吃儉用攢下來的錢捐給慈濟,行善超過半世紀。德悅師父在師姊的耳邊輕聲說道:「要好好休息沒有病痛,知道你正好眠,可是睡久了,也要醒來讓大家看看你。你們一直以來做的好好吃的水煎包,幫助了好多好多人,是慈濟家人的典範;台北慈院是我們自己的家,而這裡也有你的一份心、一份祝福。人生有來有去,是自然法則,所以要珍惜,要感恩,大家會虔誠祝福你有好的因緣,圓滿初心。」
德廣師父也趨前握住師姊的手,給予關懷,雖然無法回應,但相信師姊能感受到師父及眾人的陪伴與祝福。
圖說:德悅師父與德廣師父在病床邊祝福陳師姊,有好的因緣,圓滿初心。(圖/范宇宏)
圖說:德霈師父與徐榮源副院長、鄭敬楓副院長關懷法親,邀約參與吉祥月活動。(圖/傅長新)
圖說:德悰師父與何景良副院長、喬麗華主秘到病房關懷法親。(圖/連志強)
◎茹素護生 正念造福
傍晚,在開經偈、爐香讚的佛號聲中,大眾沉靜心靈,祈福晚會正式開始。 上人慈示,農曆七月要求平安,不是宰殺生靈祭天,而是要虔誠祈求。懂得齋戒護生,就能造福,而要消弭災難,就要淨化汙染,所以素食是很重要的。營養不是只來自動物,而是存在五穀雜糧中, 上人鼓勵大家茹素,將虔誠的愛,上達諸佛聽。
圖說: 上人慈示,農曆七月要求平安,不是宰殺生靈祭天,而是要虔誠祈求。(圖/范宇宏)
圖說:院部主管與社區代表進行獻供儀式。(上圖/范宇宏、下圖/傅長新)
趙有誠院長致詞回憶起自己茹素的因緣,在此之前他沒有機會接觸,也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因此格外感恩能聽到 上人的教導,踏上茹素之路,且沒有遇到任何困難。他指出,每個人茹素的契機各不相同,有的是為了親人祈福,有的是為自己發願,茹素不只是護生,更是保護自己、愛惜自己,畢竟健康是由「吃」決定的。他勉勵大眾從今日開始愛護眾生,共同祈願天下無災無難。
圖說:趙院長強調,茹素不只是護生,更是保護自己、愛惜自己,畢竟健康是由「吃」決定的。(圖/連志強)
緊接著,由板橋志工團隊帶來蔬食戲劇「周處除三害」。劇中,周處整日無所事事,既沒有人生方向,也沒有環保概念,是村莊裡的麻煩人物。一天,他無意走進一間蔬食淨斯客棧,原本想吃魚吃肉的他,卻意外發現蔬食同樣可口。之後,他得知猛虎、蛟龍擾得百姓不得安寧,便前往除害,可是意外得知真正的罪魁禍首其實是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此外,他也進一步發現自己竟是村人眼中的「第三害」,故事最後,周處在瞎眼婆婆的提點下,自我懺悔、決心悔改,立志成為行善助人的菩薩。
圖說:周處除掉猛虎、蛟龍後,發現自己是第三害,在瞎眼婆婆的提點下決心悔改。(圖/連志強)
◎蔬食搭檔 吃出「素」食尚
台北慈濟醫院致力推素、勸素,也有不少長期茹素的同仁。12B的張君瑜副護理長與楊晏護理師組成「洋芋片」搭檔,將蔬食生活的好處透過活潑又不失內涵的對答,傳達給現場的同仁、法親與民眾。楊晏護理師是「胎裡素」的實施者,茹素至今近28年,她分享始終堅持吃素的原因:「小時候親戚告訴我,長大之後可以自己選擇吃葷、吃素,但長大之後反而漸漸體會到,有的時候我們身上有一點小傷口就會很難受,何況動物們被千刀萬剮;有的時候我們親朋好友的離去就讓人痛徹心扉,何況動物們被迫妻離子散。」張君瑜副護理長則表示自己原本沒有茹素,但看過一部小雞從出生到被屠宰的紀錄影片,深受震撼,從此發願由葷轉素,雖然一開始因為找不到好吃的蔬食餐廳而難以堅持,但遇到一位同為葷轉素的「好蔬友」,帶著她吃遍各式蔬食餐廳,也幫助她開啟了蔬食人生。
藉此機會,「洋芋片」搭檔更大方分享幾位台灣的蔬食網紅,及在各地尋找好吃蔬食餐廳的密技,希望讓對茹素有興趣的人們,能輕鬆的享受美味蔬食。張君瑜副護理長表示自己會運用GPT製作「蔬食小卡」,就算出國旅遊,也能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蔬食餐廳。楊晏護理師則是習慣將喜歡的蔬食餐廳註記在Google地圖上,製作專屬自己的蔬食地圖。
下一對登台分享的「好蔬友」是營養科的楊灼華營養師與新進的徐榮成營養師,楊灼華營養師笑稱吃素的緣故,自己健檢報告的各項檢查結果都相當漂亮,所以未來還是會堅持茹素。同時也感恩透過吉祥月以及茹素分享,可以將 上人善與愛的種子深植在每一位活動參與者的心中,期待有朝一日能發芽,讓善與愛帶領人們走過人生的波折。
徐榮成營養師則分享自己吃素最初的因緣來自母親,因母親熱愛動物不忍殺生,因此自己從小深受影響,後又因身體病痛與外婆中風感受到健康生命可貴,帶著家人繼續吃素。他表示:「感恩我能夠選擇茹素這條道路,並且因為我來到了慈濟,我的家庭也因此越來越穩定,感謝 上人創立慈濟,讓我可以用營養師的身份繼續推廣素食。」
圖說: 張君瑜副護理長與楊晏護理師組成「洋芋片」搭檔,分享茹素經驗與尋找蔬食餐廳的秘訣(左);營養科的楊灼華營養師與徐榮成營養師講述吃素的因緣及正向影響(右) (圖/范宇宏)
◎虔誠祝禱 無災無難
活動中,醫院的九位同仁和第五聯區志工們相繼帶來手語表演,在《靜思淨斯》、《大地的希望》的旋律中,優美的手語演繹出歌詞意涵。 而在稍後的影片中, 上人慈示到,雖然人類知識不斷提升,但人口增長就會帶來更多口腹之欲,牲畜就被大量飼養與宰殺,因此再再呼籲大眾戒慎虔誠、齋戒茹素。「齋就是表達心靈虔誠,虔誠的心是最高的愛,愛人、愛天、愛地、愛一切生靈;戒,就是守規矩,好事善事多作,造福人間,就會天下平安。」2023年,全球慈濟人一同入經藏,發願茹素,是真正的「大法入人間」, 上人期待台灣的佛法真正昌盛起來,人人平安,生活和樂。
圖說:醫院同仁(左)與社區志工(右)分別帶來手語表演《靜思淨斯》、《大地的希望》。(左圖/范宇宏;右圖/連志強)
圖說: 上人期待台灣的佛法真正昌盛起來,人人平安,生活和樂。(圖/連志強)
一個晚上的活動,除了有許多醫護、醫技、行政同仁參與外,也吸引社區志工、民眾和住院病人到場。解剖病理科林志恭醫師分享:「好事都值得來參加,現在世界需要和平,和平需要愛,愛需要平衡,我覺得從自己開始,如果可以多做一點平衡身心的事情,那對世界都是有幫助的。」心臟科病房林思吟護理長帶著放暑假的兒子一同參與,她提到:「這些活動對孩子來講滿有教育意義的,現在學校也在上ESG,他們能知道吃素跟節能減碳的關聯性,將知識帶到學校去。」
潘師姊從民國七十幾年便開始做慈濟幕後工作,但忙於工作到了一百年才受證。這次因病住院,下午精舍師父到病房關懷邀約,她才知道有吉祥月活動,趕忙下來參與。師姊難過又感動地分享:「我原本以為不用上班後可以專心做慈濟,但現在生病了,連站的力氣都沒有,覺得好難過。我好感恩有機會參加吉祥月,慈濟人在一起的氛圍,真的讓我很安心。」
圖說:解剖病理科林志恭醫師認為從自身多做些平衡身心的事情將對世界有幫助(左上圖後排右三);林思吟護理長提及吉祥月活動對孩子具有教育意義(右上圖右);潘師姊感恩有機會參加吉祥月,慈濟的氛圍令她安心(下)。(圖/范宇宏、右上圖/連志強)
眾人虔誠祈禱,德霈師父開示提到:「今天的因緣非常殊勝,令人感到法喜與感動。四位師父代表 上人來這裡跟大家說一聲祝福,七月吉祥,四季平安。」師父表示,「周處除三害」的戲劇中看到環保重要性,人們在生活中,或有意、或無意,都可能成為環境的加害者,但也可以在知道自己的影響力後,調整修習自己的行為。他分享一位資深菩薩,有一天幫一歲女兒洗澡後,轉身要去處理火雞,但驚覺火雞的體型大小跟女兒幾乎一樣,感受到兩者都是同樣的生命,就此由葷轉素。「每個人茹素的因緣不一樣,這是一間有愛的醫院,感恩所有辛勞的大醫王跟白衣大士,也感恩到場的每一個人,希望行善的人一生都能平安。」
圖說:德霈師父提醒人人都有影響力,所以要調整修習自己的行為。(圖/范宇宏)
圖說:四位師父與院部主管,帶領大眾虔誠祈禱。(圖/連志強)
圖說:眾人虔誠祈禱。(圖/連志強、右上圖/范宇宏)
圖說:會後,師父與大眾結緣,贈送結緣品。(上圖/連志強;下圖/范宇宏)
(文/廖唯晴、周子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