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氣:665

聰明就醫-復健科

住院期間應鼓勵老年病人照常下床活動,並預防跌倒意外發生

復健科 簡子軒醫師/劉建廷主任

為了避免老年病人跌倒,應該限制病人下床活動嗎?
據統計資料顯示有高達65%的病人原本在住院前有獨立行走的能力,會在住院期間喪失此能力。在住院期間走動對於維持老年病人的日常生活功能至關重要。失去行走獨立性會延長住院時間、增加復健服務的需求、增加在院或回家後的跌倒風險、增加照顧者的負擔且會提高老年病人的死亡風險。

換言之,在住院期間長時間躺床或限制行走(只坐在椅子上),會造成老人功能下降且是造成老年住院病人喪失行走獨立性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在住院期間有走動的病人能在出院後走得更穩健,還能更快出院、改善獨立執行日常基本活動的能力,且在術後能有更快速的恢復率。

住院期間容易跌倒的因素
病人因身體不適或復健療程而住院,如果在醫院中發生跌倒意外,輕則皮肉挫傷、重則內出血或腦出血,往往會造成病人健康雪上加霜。

而老年病人又是跌倒的高風險族群,造成老人住院期間容易跌倒的因素是什麼?

  1. 年老退化:年老病人因為肌肉骨骼強度與彈性的退化,肌肉無力或關節疼痛,造成步伐變小、腳無法抬高,核心肌群較弱以及平衡協調系統、感官功能退化,也容易造成步態、重心不穩。因此老人家容易因為碰到障礙物,以致身體稍微傾斜而跌倒。
  2. 疾病:慢性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帕金森氏症、失智症等老人常見疾病,也都是間接造成老年病人跌倒的原因。
  3. 住院用藥:住院常用的藥物,如安眠藥、降血壓藥、糖尿病藥物等,都有可能讓病人嗜睡或暈眩而造成跌倒。
  4. 環境:醫院不熟悉的環境、病床旁邊物品堆積、病人衣物鞋子不合身、病床較高等因素,也會讓老人容易跌倒。

如何避免病人跌倒?

#正確的下床方法與注意事項

  1. 正確的轉位方式:搖高床頭,再讓病人慢慢的起身,從臥姿轉為坐姿,再將雙腳轉位至床邊。緩緩擺動雙腳,讓下肢血液循環回流,避免姿態性低血壓的發生。無不適之後再緩慢下床。盡早讓病人下床活動,逐日增加下床活動時間。
  2. 家屬應將床周圍的用品整理好,請勿隨意放置在地面上,以免造成病人絆倒。
  3. 病人應穿著適宜的衣褲,並以平穩、厚底、防滑、低根、穩定的鞋子為主。
  4. 若病人步態不穩,請勿讓病人自行下床活動,需要有人陪伴,並使用柺杖、助行器或其他輔具。

#如廁的注意事項

廁所的燈光昏暗、濕滑地板等都是容易造成跌倒的因素。

  1. 燈光昏暗的廁所,要打開廁所的燈。
  2. 小心廁所的門檻,避免跌倒。
  3. 注意廁所的地板是否潮濕。
  4. 上廁所時蹲下或起立的動作需要緩慢,避免姿態性低血壓或下肢肌肉無力。
  5. 病人上廁所的時候盡量要有看護者陪同。
  6. 病人和家屬需要知道廁所緊急鈴的位置,發生跌倒事故時能及時呼救。

結語

跌倒與臥床是我國老年人的重要死因。良好的生活功能自理和行走能力,不但可以預防老年人退化,也可以增長其壽命。在住院期間我們應該多鼓勵老年病人下床活動,但也要注意預防跌倒意外發生。

在沒有危險信號的情況下,不要在發病6週內對急性下背痛患者進行脊柱影像學檢查。

復健科 吳柏陞醫師

        危險信號包括:腫瘤病史或懷疑有腫瘤之可能、創傷疑似骨折、症狀不斷惡化、局部神經學症狀、年齡大於50歲、疑似感染(例如病人有免疫不全之情況)、骨質疏鬆或中軸型脊柱關節炎

  不必要的影像檢查不但會造成醫療成本浪費,也會使患者暴露在輻射風險之下,並可能給患者貼上無臨床意義的標籤,從而產生脆弱和殘疾的錯誤感覺。事實上,一些研究也表明,在治療下背痛時常規使用 X 光片可能會導致比不使用 X 光片更糟糕的結果。

■資料來源

  1. Chou R, Fu R, Carrino JA, Deyo RA. Imaging strategies for low-back pain: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Lancet. 2009 Feb 7;373(9662):463-72.
  2. Bussières AE, Taylor JA, Peterson C. Diagnostic imag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musculoskeletal complaints in adults—an evidence-based approach—part 3:spinal disorders. J Manipulative Physiol Ther. 2008 Jan;31(1):33-88.
  3. Kendrick D, Fielding K, Bentley E, Miller P, Kerslake R, Pringle M. The role of radiography in primary care patients with low back pain of at least 6 weeks duration:a randomised (unblinded) controlled trial. Health Technol Assess. 2001;5(30):1-69.
  4. Vining RD, Potocki E, McLean I, Seidman M, Morgenthal AP, Boysen J, Goertz C. Prevalence of radiographic findings in individuals with chronic low back pain screened fo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secondary analysis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 J Manipulative Physiol Ther. 2014 Nov-Dec;37(9):678-87.
  5. 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 (NGC). Guideline summary: ACR Appropriateness Criteria® low back pain. In: 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 (NGC) [Website]. Rockville (MD): 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 (AHRQ); [2016 Jan 22]. Available from: https://www.guideline.gov/summaries/summary/49915
  6. Brinjikji W, Luetmer PH, Comstock B, Bresnahan BW, Chen LE, Deyo RA, Halabi S, Turner JA, Avins AL, James K, Wald JT, Kallmes DF, Jarvik JG.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of imaging features of spinal degeneration in asymptomatic populations. AJNR Am J Neuroradiol. 2015 Apr;36(4):811-6.
  7. Forseen S, Corey A. 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 and acute low back pain: evidence-based order sets. J Am Coll Radiol. 2012 Oct;9(10):704-12.
  8. Oliveira CB, Maher CG, Pinto RZ, et a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in primary care: an updated overview. Eur Spine J.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