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全球慢性病的流行,為了一勞永逸解決健康的問題,人們一直在追求「理想飲食」的理念,其中也包括素食。雖然發現素食對健康有許多好處,但若未做到均衡飲食或對素食有誤解,就不一定能適當攝取到足夠的營養,特別是對於純素食者是否可攝取到最佳量的重要營養素,如維生素B12、維生素D、鐵、鈣及Omega3脂肪酸,仍存在許多爭議。事實上,也發現貧血是素食者最常見的健康問題。
貧血是指血液中紅血球、血紅素總數量下降或其攜氧能力不足以滿足生理需求的情況。紅血球是血液中數量最多的血球,在紅血球中血紅素(Hemoglobin)佔紅血球乾重的97%,是高等生物體內負責攜氧的一種蛋白質,而血紅素是一種含有血基質的蛋白質分子,其中心是1個亞鐵離子與4個吡咯環上的氮原子配位結合而成。貧血中最常見的就是「缺鐵性貧血」,是因鐵質的攝取不足或吸收不良,促使血紅素無法順利合成所致,雖然素食者在總鐵攝入量能達到飲食建議,但因植物鐵的生物可利用率低,故常見素食者有缺鐵的營養問題。
吃素導致貧血原因如下:
1.鐵質攝取不足
食物中所含的鐵可供動物體吸收、利用的比例稱為「生物可利用率」,此即為影響鐵攝取與吸收的關鍵。飲食中的鐵有兩種,一種為血基質鐵(heme iron),一種為非血基質鐵(nonheme iron)。血基質鐵一般存在於動物性食品中,如:肉類、魚和家禽肉的鐵含量中有50~60%的血基質鐵;而非血基質鐵一般存在於植物食品,如堅果類、水果、蔬菜和全穀類。雖然植物性食材含有極為豐富的鐵,但人體較容易吸收與利用來自動物性食材的鐵,因此素食者要吃進大量含鐵食物,才能夠吸收並轉換成足量的鐵。
許多研究指出,主要促進鐵吸收的成分為維生素C(來自食物中或人工合成),若每餐增加50毫克維生素C(與富含鐵的食物同時食用),可提升3~6倍的鐵吸收。大多數素食者可從水果和蔬菜中獲取大量維生素C,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有芭樂、番茄、柳丁、柑橘、木瓜、西瓜、鳳梨、草莓、青椒、芽菜、芥藍、菠菜及花椰菜等,而其中若以每100克計算,芭樂維生素C含量約為80.7毫克、聖女番茄67毫克、柳丁為38毫克,柑橘則只有31毫克。另外,應該避免攝取過多茶飲或咖啡,會影響鐵質的吸收率。
也有某些研究發現,草酸(oxalic acid)存在於菠菜、銀甜菜和甜菜根葉中,可能會抑制鐵的吸收,但最近的研究表明,其影響相對較低。
2.蛋白質不足
蛋白質是人體中最重要的三大營養素之一,如果缺乏蛋白質,可能造成貧血的發生,因為血紅素的中心結構是由1個亞鐵離子與4個吡咯環上的氮原子配位結合而成,而氮原子的食物來源就是蛋白質。大多數奶蛋素者因可由奶類及蛋類攝取到蛋白質,故較無蛋白質攝取不足的困擾,但純素者可能就要特別注意蛋白質的補充。純素者主要的蛋白質來源是黃豆,其中含有大豆蛋白,營養成分和奶蛋肉類中的蛋白質差不多,是純素者優質的蛋白質來源。
3.維生素B12不足
維生素B12是血紅球生成的必要元素,若缺乏會導致惡性貧血。純素者與奶蛋素者及雜食者相比,通常具有較低的血漿維生素B12濃度,亦有較高的維生素B12缺乏患病率。在自然界中,僅有微生物具合成維生素B12的能力,維生素B12存在於動物性食物(動物內臟、肉類、魚類、蛋)、牛奶及乳製品等,植物性食物幾乎不含維生素B12。因此,一般蛋奶素者能由雞蛋、牛奶和乳製品中攝取到足夠的維生素B12,但純素者由於不可能通過飲食攝取,故建議使用含維生素B12的營養補充品,或維生素B12強化的早餐穀類製品或豆奶等來補足。
綜合上述,無論是任何飲食模式,都應以均衡飲食為主。純素者更應該注意,除了攝取足夠的鐵質外,不要忽略補足蛋白質及維生素B12等其他營養素,做到均衡飲食的素食才對健康有助益。
(本文作者為台北慈濟醫院營養科營養師張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