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醫師的養成並不容易,經過醫學院6年的專業訓練,還要接受2年不分科住院醫師及年限不等的專科住院醫師臨床鍛鍊。8月4日,台北慈濟醫院舉辦「114學年度住院醫師暨PGY醫師開訓典禮」,展開為期兩天的職前訓練,讓年輕醫師們能熟悉醫院環境,並體會慈濟醫療志業獨有的醫療人文。
圖說:8月4日,台北慈濟醫院舉辦「114年度住院醫師暨PGY醫師開訓典禮」,展開為期兩天的職前訓練。(圖/范宇宏)
趙有誠院長歡迎所有新進醫師,致詞提到:「在座各位從醫學系畢業後來到台北慈濟醫院是很特別的緣分,從學生到醫師的角色轉換並不容易,相信在未來的訓練中,一定能夠有所收穫與成長。」趙院長進一步提到,醫學教育能分為知識、技能與態度三大面向,前兩者在過去學習經驗中已經慢慢積累,最難得的則是態度的養成。希望眾人秉持 上人的叮囑,以感恩、尊重、愛面對一切人事物,成為值得讓病人託付的人醫。
圖說:趙有誠院長希望眾人秉持感恩、尊重、愛,成為值得讓病人託付的人醫。(圖/范宇宏)
114年度滿額招生共48位,分別為12位住院醫師及36位PGY醫師。負責教研業務的鄭敬楓副院長指出,許多學員都耳聞台北慈濟醫院的教學很認真,所以願意選擇本院作為未來兩年訓練的機構,而為了讓學生盡快了解實務及注意事項,職前訓練安排了急救基礎技能、實證醫學與醫療品質暨病人安全等課程,讓學員有更扎實的臨床準備。
圖說:上午七點,眾人精神抖擻,參與志工早會。(圖/范宇宏)
圖說:教學部安排防護衣穿脫(左)及VR虛擬實境課程體驗(右)。(圖/劉怡伶)
除此之外,每年醫院都會安排志工體驗,讓醫師們從中體會人文關懷在醫療中的重要性。從慈濟大學醫學系畢業的陳亭云PGY醫師性格開朗,十分主動地向住院病人表達關懷,從高中就決定志向的她認為,志工體驗能為病人提供心靈的支持,是很珍貴的經驗。沈義哲PGY醫師則是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因為家人曾在台北慈院住院的經歷,選擇在此受訓。跟著師姊走進內科加護病房,了解醫療團隊如何與志工攜手關懷病家,讓他自我期許,未來步入臨床後,要成為讓病人安心的醫師。
圖說:陳亭云PGY醫師主動地向住院病人表達關懷(左);沈義哲PGY醫師自我期許,未來步入臨床後,要成為讓病人安心的醫師(右)。(圖/傅長新)
在人來人往的一樓自動掛號、批價處,畢業於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的張君豪住院醫師正在幫來院大德進行批價,他分享:「許多學長姊都很推薦來台北慈院學習,因為師長、同儕之間相處都很友善。而今天的志工體驗,讓我更知道要以同理心對待病人,安定他們的心。」慈濟大學醫學系畢業的翁偉倫住院醫師是在影像醫學部服務,負責號碼牌抽取及動線引導,他笑說:「之前在台北慈院實習時有接受體檢的經驗,所以如果大德們有不清楚的地方,恰好可以給予更多協助。」
圖說:張君豪住院醫師協助來院大德批價(左);翁偉倫住院醫師則在影像醫學部負責號碼牌抽取及動線引導(右)。(圖/傅長新)
今日課程圓滿結束,8月5日尚有技能考試及HIS-5系統的操作教學等職前訓練。台北慈濟醫院用心培育術德兼備的人醫,期待年輕醫師們不忘「感恩、尊重、愛」的叮囑,在行醫路上穩步前行,成為病人最堅實的倚靠。
(文/鄭冉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