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升癌症照護品質,7月24日,台北慈濟醫院接受114年度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癌症診療品質認證」。柳營奇美醫院院長室顧問李浩銑擔任召集委員,偕同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曾志仁副院長、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放射腫瘤科陳海雯醫師、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白禮源主任蒞臨指導,分作管理組及醫療組進行評核,藉由書面資料審查,檢視醫院在癌症防治、診斷治療等面向的執行成效。
圖說:7月24日,台北慈濟醫院接受114年度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癌症診療品質認證」。(圖/盧義泓)
在正式評鑑前,7月21日於合心會議室展開誓師大會,由癌委會總幹事血液腫瘤科楊牧峻醫師進行簡報分享,說明評鑑重點及注意事項。趙有誠院長也於會中給予指導及勉勵,希望團隊間彼此合和互協,將平時作業都如實向委員呈現。
秉持全人醫療的精神,台北慈濟醫院整合多專科資源,設立十四癌別團隊,為病人制定整合性診療計畫。身兼癌症中心主任的何景良副院長表示:「癌症中心每週定期召開會議,詳盡審閱病歷登載的內容。此外,我們也請各癌別團隊廣邀中生代醫師加入,並實際負責評鑑條文內的執行,希望能達到傳承的意義與價值。」
圖說:7月21日於合心會議室展開誓師大會,趙有誠院長於會中給予指導及勉勵。(圖/范宇宏)
圖說:何景良副院長表示,各癌別團隊廣邀中生代醫師加入,希望達到傳承的意義與價值(左);楊牧峻醫師進行簡報分享,說明評鑑重點及注意事項(右)。(圖/范宇宏)
評核當天,李浩銑召集委員致詞表示,評鑑目的在於檢視醫院幾年來癌症診斷、治療及預防等各面向的作為,感恩有機會與台北慈院切磋。趙有誠院長同樣感恩委員蒞臨指導,並期勉各癌症團隊把握機會、努力學習,讓癌症診療品質再提升。
圖說:趙有誠院長期勉各癌症團隊把握機會、努力學習,讓癌症診療品質再提升。(圖/范宇宏)
此次評核,管理組委員就醫院癌症委員會的運作及相關評鑑條文進行提問,由徐榮源副院長、何景良副院長進行主要說明;醫療組委員則依據查核指標進行病歷審查,張耀仁副院長、黃思誠顧問陪評,由抽選個案之主治醫師進行報告,內容涵蓋期別診斷、放射與手術治療、術後追蹤。查核過程中,凡舉委員有所提問,同仁即在旁提供佐證資料,適切補充。
圖說:管理組委員就醫院癌症委員會的運作及相關評鑑條文進行提問(上);醫療組委員則依據查核指標進行病歷審查(下)。(圖/盧義泓)
耳鼻喉科黃同村主任指出:「影響病人存活率的因素有許多,頭頸癌團隊結合耳鼻喉科、口腔外科以及放射腫瘤科,共同擬定最合適的治療方案。當成效不如預期時,團隊會立即檢討,找到影響因素並改善,如針對頭頸癌病人因吞嚥困難造成吸入性肺炎的情形,團隊就會特別注意每位病人的狀況。」胸腔內科黃俊耀醫師則提到:「在肺癌治療方面團隊持續追蹤美國及台灣治療指引,同時每三個月定期追蹤病人的MRI影像,以利及早掌握病情並調整用藥,爭取最佳預後。」
圖說:黃同村主任仔細聆聽管理組委員提問(左)、黃俊耀醫師向醫療組委員說明個案診療(右)。(左圖/盧義泓、右圖/鄭冉曦)
歷時三個半小時的評核,委員們對院方的努力予以肯定,對資訊系統的建置表達充分稱許。但每一次的評鑑都是藉由外部力量,提供進步的方向,委員們亦給予許多寶貴建議。李浩銑召集委員表示,團隊展現了癌症診療的用心,若是細節處能再努力,品質會更加完善。趙有誠院長也勉勵同仁,醫療行業就是要以高標準來自我要求,不斷的精進才能帶給病人更優質的照護。
圖說:趙有誠院長勉勵同仁,不斷精進才能帶給病人更優質的照護。(圖/盧義泓)
(文/鄭冉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