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慈濟醫院致力打造友善職場,不僅重視同仁的身心健康,更鼓勵專業與管理能力的同步提升。為提供完善的進修資源,醫院與慈濟大學合作開設高階管理碩士(EMBA)學分班,讓同仁能在工作之餘持續學習。9月8日首堂課程展開,智慧永續管理學院高玉泉院長特別蒞臨,分享學習的方向,也為這段跨領域的學習旅程揭開序幕。
圖說:為提供完善的進修資源,台北慈濟醫院與慈濟大學合作開設高階管理碩士(EMBA)學分班,讓同仁能在工作之餘持續學習。(圖/范宇宏)
高玉泉院長致詞提到:「這次與台北慈濟醫院合作開設學分班,源於 上人的期許,希望慈濟大學能走出花蓮,將教育影響力推向全台,而台北慈院地理位置便利,亦能照顧繁忙的同仁,因此便主動與鄭敬楓副院長聯繫,期待促成課程。」高院長進一步指出,因應醫療管理趨勢,課程規劃財務、AI與數據分析三門,希望培養同仁財務決策思維、人工智慧應用能力及數據分析素養,進一步強化臨床與管理的整合力。
鄭敬楓副院長則表示,當初獲知訊息,便覺得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能夠培養醫院行政與臨床管理人才,協助同仁強化專業知能與視野,對個人、單位及醫院都有莫大幫助。
圖說:高玉泉院長致詞提到, 上人期許慈濟大學能走出花蓮,將教育影響力推向全台。(圖/范宇宏)
此次學分班開設課程包括「財務管理理論與實務」、「生成式AI基礎與應用」與「管理數據分析」,首週分別由經營管理學系羅玟甄主任、電算中心王澤毅主任以及醫務暨健康管理學系藍毓莉主任於每周一、三、五進行授課。羅玟甄主任分享:「管理大致可分為五大領域,其中財務管理是重要的一支。雖然許多人對財務管理常有理論艱深、難以理解的印象,但其實財務概念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課程設計除了涵蓋財務管理應具備的基本概念與架構外,也融入實務應用與案例分享,希望協助同學在學習過程中逐步掌握財務思維,增進管理決策的深度與廣度。」
王澤毅主任提及,生成式AI已是醫療趨勢,課程將整合慈濟大學近年課程與培訓經驗,協助學員掌握最新AI工具應用於臨床、行政、教學與研究;同時鼓勵非資訊背景人員取得AI相關證照,並介紹底層理論與發展脈絡,建立完整基礎觀念,為未來進一步學習與專業發展奠定扎實根基。藍毓莉主任則表示:「主要是希望幫助臨床醫護或行政主管,把醫院裡大量的病例和管理資料好好運用,學會整理、做成報表,並能看懂和解讀數據。這樣不僅能提升工作效率,也能做出更好的管理和臨床決策。」
圖說:此次學分班開設課程包括「財務管理理論與實務」、「生成式AI基礎與應用」與「管理數據分析」,首週由羅玟甄主任(上)、王澤毅主任(左下)以及藍毓莉主任(右下)授課。(圖/范宇宏)
老師們以深入淺出的授課方式,配合實務經驗分享、問答交流,幫助學員將理論知識與臨床管理實務緊密連結,培養跨領域的思維能力與分析工具運用技巧。由於想學習新的技能,同時增進同儕交流,人資室徐玉珍高專選擇進修AI課程,她分享:「原先以為上課會很無趣,但老師的授課方式很輕鬆,兩堂課程中也逐漸了解到什麼是AI素養。此外,同班的同學都很友善,整體上課氛圍真的很棒。」參與財務管理與數據分析的企劃室劉威佑股長:「因為工作範疇涵蓋內部控制與預算,因此選擇這兩門課程進修,希望能提升作業效率。」
圖說:由於想學習新的技能,同時增進同儕交流,徐玉珍高專(二排左二)選擇進修AI課程(左);希望提升作業效率,劉威佑股長參與財務管理與數據分析兩門課。(圖/范宇宏)
台北慈濟醫院積極為同仁打造持續成長的平台,讓學習成為職場的一部分,支持同仁在臨床、管理與創新上不斷突破。
(文/鄭冉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