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慈濟醫院第十一屆「迎心傳愛新人營」於9月13、14日正式舉辦,在雙和、板橋靜思堂及居家訪視等志工和醫院工作人員的用心規劃與護持下,共160名學員參與兩天一夜的營隊,透過多元課程與體驗,走進慈濟世界,領略充滿愛與溫暖的醫療人文。兩日連同學員、醫院工作人員、雙和、板橋靜思堂一共847人參加。

圖說:台北慈濟醫院第十一屆「迎心傳愛新人營」於9月13、14日正式舉辦,兩日連同醫院工作人員、雙和、板橋靜思堂一共847人參加。(圖/范宇宏)
◎迎心傳愛 歡喜開營
清晨,學員們服儀整齊集合於一樓大廳,趙有誠院長首先感恩學員一大清晨就準時集合,叮嚀到:「接下來將前往雙和靜思堂,現場志工們已經早早等待,希望大家以微笑回應這份用心,過程中若有需求隨時向隊輔尋求協助,祝福此次新人營圓滿順利。」語畢,全體學員依序出班,準備迎接兩天一夜的學習旅程。

圖說:出發前,趙有誠院長叮嚀學員以微笑回應志工團隊的用心。(圖/傅長新)
圖說:隊輔確認簽到,為學員整理儀容。(圖/傅長新)
「讓我們拍手歡呼迎接您,歡迎您到慈濟來……」上午七點,雙和靜思堂的師兄師姊手持彩球,笑容洋溢、手舞足蹈,夾道迎接學員們的到來。緊接著莊敬高職帶來「戰鼓齊鳴」,以氣勢磅礡的鼓聲為營隊揭開序幕,志工們的祥獅獻瑞與護理部〈幸福的臉〉手語演繹更將開營典禮的氣氛推向高潮。
台北慈濟醫院屹立大台北地區,至今二十年,眾人專注欣賞「台北慈濟醫院二十周年大藏經」,了解醫院自草創以來篳路藍縷的歷程。趙有誠院長致詞表示:「大家相聚在台北慈濟醫院不是偶然,而是生生世世的因緣讓我們成為一家人。要圓滿一場營隊,需要許多人共同成就,希望學員們把握兩日課程,用專注的心體會每個細節,帶著滿滿的正能量,回到工作崗位付出。」

圖說:莊敬高職帶來戰鼓齊鳴,為營隊揭開序幕。(圖/連志強)
圖說:雙和靜思堂志工帶來祥獅獻瑞,小菩薩則分送喜糖給學員們。(左圖/連志強、右圖/傅長新)

圖說:護理部主管手語演繹〈幸福的臉〉,歡迎學員。(圖/連志強)

圖說:眾人專注欣賞「台北慈濟醫院二十周年大藏經」,了解醫院自草創以來篳路藍縷的歷程。(圖/連志強)

圖說:趙有誠院長希望學員們把握兩日課程,用專注的心體會每個細節。(圖/連志強)
◎醫心相伴 編織希望
隨後,學員們也從慈濟醫療史以及台北慈濟醫院榮升醫學中心的影片當中,了解慈濟獨有的醫療人文。緊接著,一般外科張健輝醫師、新陳代謝科廖瑜皇醫師、社服室吳芳茜主任分享陪伴阿富走過「有愛無礙——翻轉人生」的溫馨醫療故事。
吳芳茜主任提及,阿富從社區被接引至台北慈濟醫院後,在醫療團隊持續陪伴下逐漸卸下心防,情緒由低落轉為積極;因臨床業務未能到場的廖瑜皇醫師透過影片說明內科減重方式,涵蓋飲食衛教、藥物檢視與腸泌素治療,同時搭配運動處方,讓阿富在十個月內,從280公斤逐漸降到可以接受縮胃手術的目標;張健輝醫師則接續分享阿富接受微創減重手術後,從走不出家門到自力營生的身心轉變。醫療團隊多管齊下,不僅協助他重拾健康體態,更建立阿富的自信與勇氣,展現跨科合作、悉心膚慰的溫暖力量。
主角阿富也現身說法,他說:「那些年躺在床上彷彿就是在等待死亡,好幾度都想放棄自己,但在接觸訪視與醫療團隊後,生命有了不同方向,大家的愛讓我堅定信念,跨越重重阻礙,翻轉人生。」 上人曾說「自救救人」,阿富感恩 上人創造慈濟世界,讓台北慈濟醫院成為他重獲新生的倚靠,也期許自己能夠將這份愛延續,回饋社會。

圖說:張健輝醫師(左上)、廖瑜皇醫師(右上)、吳芳茜主任(下)分享陪伴阿富走過「有愛無礙——翻轉人生」的溫馨醫療故事。(圖/傅長新)

圖說:阿富感恩 上人創造慈濟世界,讓台北慈濟醫院成為他重獲新生的倚靠。(圖/連志強)
「態度、說話與禮儀,決定人與人之間的溫度。」護理部與志工攜手演出人文情境劇,透過各式情境提醒學員說話的藝術。吳秋鳳主任提到:「身在醫院,每天都會遇到不同的人事物,如何以正向的心去面對是很重要的課題。我們都是一家人,主管們都會是最堅強的後盾,若是遇到困難,要謹記專業態度,不要當面與病人家屬起衝突。」最後她祝福學員們,一起與台北慈濟醫院大家庭一起努力,共同實踐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的使命。
圖說:護理部與志工攜手演出人文情境劇,透過各式情境提醒學員說話的藝術。(圖/連志強)

圖說:吳秋鳳主任提到,身在醫院,每天都會遇到不同的人事物,如何以正向的心去面對是很重要的課題。(圖/連志強)
課程告一段落,一般科嚴凱容住院醫師回饋:「當初選擇台北慈濟醫院受訓是考量通勤距離,但在課程中卻體會到不同以往的學習氛圍,特別是醫療人文課程的呈現方式,主管與志工透過貼近生活的案例,引發共鳴。而阿富的醫療故事也讓我有所思考,減重過程艱辛,但醫療團隊仍投入大量心力與時間陪伴,讓人感受到醫療不只是工作,更是突破角色框架,展現視病猶親的精神。」眼科部易烈瑜住院醫師回顧自己一路從學生、PGY醫師到住院醫師在台北慈濟醫院都有師長、學長姊或同儕的熱情互助,正如新人營強調的人文特色,讓人感受到獨屬於慈濟的價值。
圖說:嚴凱容住院醫師回饋,阿富的故事讓他感受到慈濟視病猶親的精神(左);易烈瑜住院醫師回顧自己一路從學生、PGY醫師到住院醫師都沉浸在充滿人文的環境中(右圖左)。(圖/傅長新)
8月1日剛來台北慈濟醫院報到的手術室范立筠副護理長曾在民國77年於花蓮慈濟醫院服務,為了增長見聞,北上到聯合醫院工作,7月退休後回到慈濟醫院。參與新人營的課程,她分享:「先前本來想著退休了,到這裡刷刷手就好,可是一進場感受到活動氛圍就感動哭了,感受到工作人員的熱誠以及環境帶給我的安全感。」她提及,慈濟醫療史中 上人建院不易的畫面,令她回憶起過往點滴,直說:「我覺得在慈濟工作非常幸福,很感謝我選擇護理這條路,雖然退休,可是我可以繼續做,回到慈濟繼續做。」同樣在手術室工作的曾則桓護理師目前到職兩個月,他分享,自己對人文禮儀課程印象深刻:「工作上,態度決定一切。另外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有慈濟的人道關懷,團隊同心協力幫助社區需要幫助的人,讓他可以重回社會,這種慈悲精神真的很好,以後在臨床也會多用心協助醫師、照顧病人。」
圖說:范立筠副護理長感謝自己選擇護理道路,能在慈濟工作很幸福(左圖右);曾則桓護理師表示對人文禮儀課程印象深刻,期許未來更用心協助醫師、幫助病人(右圖中)。(圖/連志強)


圖說:雙和靜思堂香積志工準備豐盛午餐。(圖/連志強)
◎愛無止境 善的漣漪
「滿納海是沙漠泉源的意思。」土耳其志工胡光中師兄以主題「愛在星光下」,講述滿納海國際學校在戰火中為孩子搭建一片廣闊天空。學校第一位學生是7歲的哈傑,滿納海不僅讓他得到學習的養分,更在其因父親過世輟學時,提供一份工作讓他維持生計,最終重拾書本考上大學;另一位同樣自敘利亞逃難而來的娜吉娃,失去13位家人與雙側下肢,但在滿納海的協助下,接受治療並裝上義肢,也在這裡與其他相似經歷的師生相互扶持,展開嶄新人生,如今的她也希望未來可以回報慈濟的愛,有人可以因自己而受惠。一句「我們會陪你走下去」,慈濟與滿納海國際學校實踐承諾,將教育與慈善化作生命泉源,陪伴孩子走過逆境迎向光明。
尼采說:「世界上最大的監獄,是人的大腦;走不出自己的觀念,到哪裡都是囚徒。」邱國氣師兄以「清淨在源頭,蔬食生活GO」為題,透過以「蛻」為進,帶來蔬食生活的新生活。邱師兄以幾年前新聞報導破題,引領學員思考:「154隻貓咪被安樂死挨轟,若將動物換成小雞、小豬,結果還會一樣嗎?」「為什麼愛護動物很容易,改吃蔬食就這麼困難?」並以一張張生動的圖片和例子提問互動,希望大家學習換個方式思考。邱師兄邀請學員響應VO2蔬食訂餐平台,一來減少地球垃圾,二來延緩地球碳排放量,他語重心長地說:「人類距離世界末日只剩89秒,再繼續暖化,許多生活中的美食都吃不到了,不要忘了,你們每個行為都在改變這個世界。」
圖說:胡光中師兄以主題「愛在星光下」,講述滿納海國際學校在戰火中為孩子搭建一片廣闊天空(左);邱國氣師兄以「清淨在源頭,蔬食生活GO」為題,透過以「蛻」為進,帶來蔬食新生活(右)。(圖/傅長新)
麻醉部簡昱中住院醫師表示,胡光中師兄一位身為華人卻能受 上人感召,跨越國界播下愛的種子,在異地為敘利亞難民創辦學校,看到孩子們能透過教育翻轉人生,不禁令他深感佩服,也更加體會「愛無國界」的力量。社區暨長照服務部居家服務中心李麗文居服督導員認為,胡光中師兄夫妻二人之所以能在艱困甚至可能危及生命的地方付出,是因為對 上人有深切的信心,這份心念值得自己不斷學習。
12B病房謝宜文護理師9月1日到職,除了上班茹素外,本身不喜歡吃肉的她下班之餘也會選擇素食。她指出,地球已經步入極端氣候,因此希望可以透過自身的小改變,為地球盡一份心力。而聽完邱國氣師兄的分享,也讓她更堅定自己的選擇,並期待能影響周遭親友一起守護環境。

圖說:滿納海學校跨越國界的大愛,令簡昱中住院醫師(左上)、李麗文居服督導員(右上)相當感佩;謝宜文護理師聽完素食生活課程後,更堅定自己茹素的選擇(下)。(圖/傅長新)
山路崎嶇,大愛綿延。慈濟環保輔具團隊顏煌彬師兄、吳文讚師兄、陳兆揚師兄、陳和良師兄等人,共同分享團隊老中青三代的理念與付出,透過影片,可以看見團隊翻越山海,只為將輔具送至案家,同時也用心關懷他們的需求,及時送上生活物資。除了台灣,輔具團隊更擴及海外,2025年志工們飄洋過海,為當地行動不便的獨居長者送上環保輔具,課程最終,新泰輔具青年團隊的師兄們誠摯邀約學員在閒暇之餘發心參與,延續這份善的循環。
2024年元旦日本能登半島遭遇相當大的地震,由於地形狹長、賑災困難,人口高齡,生計不易,生態環境、百年工藝產業都因此損壞和失傳,在地人的一生積蓄都埋在殘屋破瓦里。慈濟展開國際賑災,為當地民眾安身、安心、安生活。人文志業創作中心楊景卉師姊分享自己當時前往紀錄130天,融入當地生活,鏡頭下的世界。慈濟人替在地種下善的漣漪,團隊共到能登記錄三次,曾遇到豪雨坍方無法離開,從採訪者變成受難者,但因此更貼近災民,受災時的心情。能登半島的重建,不但看到了他們的韌性,更從中走向永續發展,小農種炭的影片,在課程最後讓大家看到慈濟無國界的愛,以及對地球的愛。
圖說:慈濟環保輔具團隊共同分享團隊老中青三代的理念與付出(左);楊景卉師姊分享自己當時前往紀錄130天,融入當地生活,鏡頭下的世界(右)。(左圖/傅長新、右圖/連志強)
藥學部邱若筑藥師有感於輔具團隊對弱勢族群的幫助,她分享:「相信環保輔具對弱勢族群有很大的幫助,看到覺得很感動。」中醫部何瑞禎住院醫師對於能登半島的震災紀錄感到非常震撼,看到當地的影片,讓他深刻體會災民面臨到的苦境,也看見原來慈濟的付出,除了實質面的幫助外,也給予心靈層面的支持。院長室陳培華律師分享:「能登大地震讓災民身心受創,但慈濟志工秉持慈悲的心,不只發放慰問金還幫災民做熟食,真誠地陪伴讓他們在黑暗中看到光明,所以我相信愛心跟善心能夠撫慰人心。」

圖說:邱若筑藥師(上圖左)有感於輔具團隊對弱勢族群的幫助;日本能登的賑災分享中,何瑞禎住院醫師(左下圖右)、陳培華律師(右下圖左)看見慈濟陪伴災民的用心。(圖/連志強)
晚餐時刻,雙和靜思堂的香積志工準備豐盛的歐式自助佳餚,結合日本、越南、泰國及馬來西亞等多元文化特色料理,工作人員也換上當地服飾,親切為學員夾菜,增添異國風情。現場更特別邀請李壽全老師一連帶來好幾首經典歌曲,場面溫馨又熱鬧。
圖說:晚餐前,護理部以〈幸福的臉〉帶動舞蹈,李壽全老師表演多首耳熟能詳的曲目。(左圖/傅長新;右圖/連志強)

圖說:歐式自助餐,學員開心享用雙和靜思堂志工準備的佳肴。(圖/陳靜惠;右下圖/連志強)
享用健康美味的蔬食後,學員們前往板橋靜思堂,接續晚間的微電影「藥師如來十二大願──第五戒行清淨願」欣賞及星光夜語,為充實的一天留下無盡感動。

圖說:院部主管點傳心燈。(圖/連志強)

圖說:眾人觀賞「藥師如來十二大願──第五戒行清淨願」微電影。(圖/傅長新)
圖說:星光夜語時間,分組分享今日一天的心得。(上圖/連志強、下圖/傅長新)
(文/鄭冉曦、廖唯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