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氣:1,880

急性心肌梗塞疾病照護

一、照護團隊發展特色與優勢

本院急性心肌梗塞照護團隊,秉持「人本醫療、尊重生命」的理念,與時間賽跑,結合團隊的力量在最短時間打通心肌梗塞的冠狀動脈血管,降低梗塞的範圍;提供最高品質的醫療照護和相關教育訓練,期待能成為守護大台北地區生命的磐石,搶救每一個瀕危的心臟。本團隊發展特色與優勢如下:

(一)組成以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為中心的跨團隊照護

對於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治療需要各專業介入與評估,團隊涵蓋心臟內科、心血管外科,急診部,復健科,麻醉科主治醫師外,並加入藥學部、護理部,急性心肌梗塞個管師、戒菸個管師,出備護理師、營養師、復健師、社工師、呼吸治療師,及安寧共照等團隊。從病人到急診那一刻起,即根據急性心肌梗塞照護流程處置病人,STEMI 立即啟動救心小組,把握黃金時間打通血管; NSTEMI 即時入住加護病房嚴密觀察治療;個管師在收案後,同步啟動多團隊照護,各依職責與病人所需,提供相關治療與衛教。因此歷年來緊急醫療網重度責任醫院評鑑皆為優等。檢視近五年STEMI病人90分鐘內D2W達成率皆在95%以上,109年度更達到100%的最佳成績。而住院死亡率也經過這些縝密的照護下降到5%以下。出院後的持續電訪與關懷,更提供短中長期的追蹤照護與持續性心血管疾病預防治療。

(二)核心團隊特色醫療

✧運用迴饋機制檢討提昇救心小組效能

對於STEMI的病人而言,Time is muscle,時間的虛度,意味著心肌細胞的死亡。盡快恢復冠狀動脈灌流才是主流。國際治療指引也要求應在90分鐘內讓導絲通過病灶(Door to Wire,D2W)。為了達到此目標且精益求精,醫療團隊將整個過程從病人進入急診起至D2W完成為止細分,每一階段設定理想目標值,利用院內資訊系統在最短時間內,將成績回饋給相關人員。如果目標無法達成,也會就過程中偏離最多的部分提出檢討改善。利用此一方式,救心團隊在D2W的成績上有很好進步。我們也將團隊的經驗整理成論文發表(Heart Vessels. 2011 Jan; 26(1): 25-30)。一直到今天,我們還是持續使用這種模式來督促自己持續提供最優質的醫療。相關急性心肌梗塞的論文也持續發表在SCI期刊上。

  1. Lin JF, Hsu SY, Teng MS, et al. Activin A Predicts Left Ventricular Remodeling and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Acta Cardiol Sin. 2016 Jul;32(4):420-7.
  2. Lin JF, Hsu SY, Wu S, et al. QT interval Independently Predicts Mortality and Heart Failure in Patients with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t J Med Sci. 2015 Nov 17;12(12):968-73.
  3. Hsu SY, Lin JF, Chang SH. Right ventricula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infarction sites after a first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 J Med Sci. 2011 Dec;342(6):474-9.
  4. Hsu SY, Chang SH, Liu CJ, et al. Correlates of impaired global right ventricula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 reperfuse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without right ventricular infarction. J Investig Med. 2013 Apr;61(4):715-21.
  5. Lin JF, Hsu SY, Wu S, et al. Data feedback reduces door-to-balloon time in patients with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undergoing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Heart Vessels. 2011 Jan;26(1):25-30.

✧利用機械性循環支持搶救院外心跳停止患者

對於院外心跳停止(Out-Hospital Cardiac Arrest,OHCA)的患者而言,急性心肌梗塞是最常見的原因之一。能否有機會接受導管介入治療,是病人有沒有可能存活下去的重要關鍵。這類病人在進行心肺復甦術的同時或之後,血行動力學上往往不夠穩定來接受導管介入治療。機械性體外膜氧化器(ECMO)對這一類的病人提供了一個機會。針對有目擊者 (witnessed collapse) 或心律是VT/VF的OHCA患者,急診醫師會啟動心臟內外科會診,如果有需要,心臟外科醫師會配合體循師及急診醫護同仁建立ECMO體循支持。隨後心臟內科醫師會帶領救心小組執行心導管及介入治療。若需要外科手術治療,外科醫師亦會支援。針對這些病人及跨團隊合作的狀況,心臟內外科及急診科定期召開跨團隊會議討論。期能不斷地改善治療成效。

✧利用目標體溫管理提昇院外心跳停止患者神經學預後

對於院外心跳停止(Out-Hospital Cardiac Arrest,OHCA)的患者而言。經過心導管的檢查及介入治療之後,就算存活了,如果神經學上無法恢復,也是一大憾事。目標體溫管理 (Targeted Temperature Management,TTM)已被證實在合適的病人身上可以有效的改善神經學預後。核心醫療團隊為了改善這類病人的神經學預後,自2017年起積極推行目標體溫管理,共有25 位 OHCA或IHCA (In-Hospital Cardiac Arrest,院內心跳停止)接受目標體溫管理,其中有76%是心肌梗塞相關,存活率44%,神經學上神智有恢復的有36%。與國際上一流中心報告的成績相較起來毫不遜色。醫療核心團隊也與胸腔內科重症團隊合作,期待能造福更多的病人。

(三)積極推動醫病共享決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SDM)

本團隊院訂有《參與醫療照護過程及決策作業指引》做為醫療團隊在推動病人、家屬積極參與醫療決策過程時之參考依據;另外,也訂有《SDM執行步驟》,主動提供疾病、處置方案和可能的治療選項供病人做選擇。並針對急性心肌梗塞病人,醫護人員使用多元決策工具,主動邀請病人及其家屬共同參與醫療決策討論。內容包括: (1) 針對心肌梗塞,心導管診斷為嚴重冠心症病人。以「我有嚴重且多重冠狀動脈阻塞,如何選擇治療方式?」為題目,進行SDM。(2) 針對心肌梗塞,且多重共病,心導管風險高的病人。以「我有心肌梗塞,且有多重共病症(如年紀大,腎功能不佳等),要不要接受診斷性心導管檢查及後續治療」為題目,進行SDM。(3) 為幫助病人戒除菸癮,降低再度罹患急性心肌梗塞風險。本院結合戒菸個管師推行戒菸衞教,多次參加競賽並獲獎。107年起,戒菸衛教中加入SDM醫病共享決策,主題「我想戒菸,我的選擇有什麼?」。

並將相關衛教單張、影片製作成QR code,方便病人利用行動裝置查詢,輔助說明,再透過醫病共同討論並取得檢查與治療共識。

二、照護團隊願景:

希望台北慈濟醫院急性心肌梗塞病人,都能透過跨領域團隊之合作,在最短時間內得到最適合之醫療處置與照護,以順利搶救生命,守護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