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北台灣的疫情終於趨緩,緊繃的醫療量能也稍稍得以紓緩。這段期間,每天都有溫馨小故事在專責病房裡上演,其中產婦跟兒童更是需要重點照顧的一群……。
◎新手媽媽不孤單
6月2日,一直在台北慈濟醫院產檢的謝太太開始陣痛,來到醫院急診室準備進入病房待產。原以為會一切順利,想不到入院採檢時,從未有症狀的她PCR陽性,必須隔離。
生產在即,她被送到產房,在穿戴全套個人防護裝備的醫護人員協助下,歷經五個多小時,2720公克的小男嬰平安出生,謝太太也在先生的陪伴下來到專責病房休養。
圖說:專責病房護理師照顧謝媽媽。(圖/范宇宏)
事實上,謝太太是個相當年輕的新手媽媽,只有18歲。專責病房李麗珠護理長分享:「18歲正是愛漂亮的年紀,聽到要餵母奶都會擔心影響外觀,所以我從她進病房開始,就一直告訴她,現在小朋友還沒有疫苗可以打,很需要你的抗體!」
但是一開始,謝太太完全聽不進「餵母奶」的建議,天天在病房看手機、追劇,直到三天後出現脹奶的疼痛感,她才想起護理人員的衛教。她說:「我跟老公說脹奶很不舒服後,他就看著護理人員給的衛教影片幫我擠奶。以前聽人家說餵母奶很痛,但實際還好耶!因為護理長說母乳裡面有抗體,現在又確診,就想說餵吧,這樣對寶寶比較好。」
隔天,她跟先生平安出院,回想確診生產以來心境的起起伏伏,謝太太分享:「本來是很擔心的,可是從待產到生產,護理師都一直在旁邊安撫我的情緒,讓我沒那麼害怕,感覺很好,生小孩也沒有像大家說的那麼可怕。上來後很謝謝專責病房的護理人員,大家都辛苦了。」而寶貝兒子健康又有活力,幾天後就跟著爸爸媽媽開心返家團圓了!
圖說:在醫護人員的照顧下,謝家夫妻歡喜出院。圖為胸腔內科藍冑進主任。(圖/范宇宏)
圖說:謝太太的兒子在兒科加護病房護理師的照顧下,長得頭好壯壯。(圖/台北慈濟醫院)
◎齊心守護罕病童
狄蘭氏症候群是一種先天性罕見疾病,常見特徵包括:出生體重小、生長遲緩、身材矮小、頭圍小、一字眉、毛髮多等,而且疾病會影響心臟與泌尿系統,必須時常監測,以免發生突發性肺阻塞或心臟病等事件。
三歲的孫小弟是狄蘭氏症候群的孩子,不僅有上述症狀,還有雙耳失聰、難以表達、行走的情形,即使已經三歲了,身材就像一歲的孩子般,只有不到8公斤。2021年在親友的介紹下,從醫學中心轉來台北慈濟醫院檢查,之後便固定就醫。日前,他在同住家人確診後,也出現發燒、咳嗽症狀,在媽媽協助下快篩,陽性確診。
媽媽帶著孫小弟來到桃園住家附近的耳鼻喉科診所,但醫師說孫小弟體型實在太小,不敢隨意用藥,建議找原來的主治醫師詢問,之後,她們來到台北慈濟醫院。「我們問了兒科謝秀盈醫師,她擔心弟弟已經燒到38.7了,繼續燒上去身體會因為脫水、呼吸喘而負荷不了,於是安排住院。」
圖說:專責病房護理師與孫媽媽一起照顧孫小弟。(圖/范宇宏)
媽媽陪著孫小弟住到專責病房,罕病的緣故,照顧在在不易,甭說個頭太小打針打了四次才打上血管,光是不會講話、聽不到聲音這兩點,就大幅增加醫護的照顧難度。住院醫師高斟壹醫師就提到:「雖然他不舒服時也會哭鬧,可是弟弟不像一般小朋友會大哭,哭聲細細小小的,所以我們要跟媽媽確認他平常的活動力、進食狀態還有表現的情況,再來比較他現在的狀態是不是有下滑。」所幸經過幾天的照顧,孫小弟恢復活力,可以平安返家。
兒子平安,孫媽媽相當感謝,分享到:「一開始真的很怕他變成重症,家人都很擔心他的病情變化。可是這次住院他被醫護人員照顧得很好,只有發燒那天很虛弱,其他天都沒有發燒,活動量也很正常,這讓我安心許多。」她感恩來到台北慈濟醫院,至少在寶貝兒子有狀況時可以立即處理,甚至提到:「我的小孩很幸運,遇到很好的醫師跟護理師,有任何問題慈濟醫院都會給予建議,不會冷冰冰的,真的很感謝慈濟的照顧。」
圖說:孫家母子平安出院,高斟壹醫師送上祝福禮。(圖/鄭愉軒)
(文/廖唯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