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照護見習 收穫最真摯的感動

為了解台灣安寧照護實務,11月3日至11月14日,香港基督教聯合醫院社康護理團隊謝燕琴、李淑明二位護理師到訪台北慈濟醫院,透過心蓮病房及居家見習,體會慈濟特有的全人照護。

安寧照護見習 收穫最真摯的感動 20251103 1

圖說:11月3日至11月14日,香港基督教聯合醫院社康護理團隊謝燕琴護理師(左二)、李淑明護理師(左三)至台北慈濟醫院見習安寧照護。(圖/范宇宏)

規劃此次見習的心蓮病房劉又寬副護理長表示:「到訪的兩位護理師一位是長者照護出身,另一位則在腫瘤科病房服務,對安寧照護的重要性有很深的感觸。課程規劃上主要是介紹台灣安寧發展的現況,以及台北慈濟醫院在病房與居家服務上的實際做法。」

在參觀心蓮病房的過程中,寬敞的交誼廳、涼爽的空中花園、寧靜的佛堂與祈禱室都讓兩位護理師感到格外溫馨。隨著劉又寬副護理長的介紹,她們進一步了解病房內許多細膩設計,例如讓臥床病人也能舒適清潔的洗頭機以及象徵生命歷程與祝福的「四道人生」牆面布置。緊接著,二人跟著護理師逐床照護,觀察病人情況、關懷情緒與生活舒適度,這些看似平凡的問候,正是安寧照護中最真摯的展露。

安寧照護見習 收穫最真摯的感動 20251103 2 安寧照護見習 收穫最真摯的感動 20251103 3

圖說:劉又寬副護理長介紹心蓮病房環境,左圖為「四道人生」牆、右圖為洗頭機。(圖/劉又寬提供)

安寧照護見習 收穫最真摯的感動 20251103 4

圖說:兩位見習人員仔細聆聽ADC藥櫃的使用。(圖/劉又寬提供)

某天,一位年長的癌末病人因為腫瘤轉移,意識時而清醒時而模糊,但對病情始終保持樂觀的態度,可當醫療團隊婉轉表達治療現狀後,他情緒激動地跟醫師說:「我還有很多虧欠沒有彌補,能不能再給我半個月的時間?」

原來這位病人和家庭的關係並不圓滿,生命的最後,心中放不下的是未能說出口的歉疚,因此在醫療團隊的幫助下,女兒來到病房探望,父女倆有機會完成四道人生,緩解遺憾。那一幕,成為兩位見習人員印象最深刻也最感動的記憶,體會到台北慈濟醫院的安寧照護不僅在乎病人的身體舒適,更延伸到心靈的膚慰。

李淑明護理師是在香港基督教聯合醫院老人科病房服務,她提到:「在香港,護理師承擔所有的照護工作,但在台北慈濟醫院,團隊會引導照顧者一起參與,並隨時解答照護上遇到的疑惑。除此之外,安寧共照師也會前往其他病房,向需要的家屬說明安寧照護的意義,讓病人有其他的選擇,這些都是我回到工作崗位上可以運用的。」

「這裡的病人可以得到有尊嚴的照護。」謝燕琴護理師回饋,心蓮病房的護理師十分細心、耐心且暖心,除了日常護理外還會協助沐浴,讓病人感到舒適,同時減輕照顧者的負擔。此外,前往居家照護時也都會一一觀察家裡環境以及各項生理數據,隨時注意病情變化,陪伴病人安心走完人生最後的路。

安寧照護見習 收穫最真摯的感動 20251103 5

圖說:李淑明護理師(右)與謝燕琴護理師(左一)跟隨團隊前往居家護理。(圖/劉又寬提供)

安寧照護見習 收穫最真摯的感動 20251103 6

圖說:兩週的見習圓滿落幕,收穫滿滿的感動。(圖/劉又寬提供)

兩週的見習圓滿落幕,相信在台北慈濟醫院收穫的感動,將化作未來臨床工作的養分,帶給病人更有溫度的照護。

(文/鄭冉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