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癌衛教分享 共築溫暖支持網絡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子宮內膜癌、卵巢癌與子宮頸癌長年位居女性十大好發癌症排名內,每年確診人數逐步攀升,且有年輕化趨勢。為了提供病友更完整的治療資訊與支持資源,9月10日,台北慈濟醫院首次舉辦婦癌病友會,何景良副院長與黃思誠顧問帶領血液腫瘤科楊牧峻醫師、癌症中心陳怡閒個管師和台灣癌症基金會趙莉萍社工師共同展開衛教分享,內容涵蓋婦癌治療新趨勢、臨床照護重點以及經濟與社會資源的運用。

20250910 婦癌衛教分享 共築溫暖支持網絡 1

圖說:9月10日,台北慈濟醫院舉辦婦癌病友會。(圖/盧義泓)

活動開始前,何景良副院長致詞表示,醫療持續進步,若是能遵照醫囑且定期追蹤,相信能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黃思誠顧問提到辦理病友會的因緣:「許多病友在確診癌症時,往往會感到焦慮與恐懼,不知道該向誰尋求協助,而透過病友會不僅能聽取醫師分享最新的治療契機,也能讓病友之間互相交流,相信這樣的互動,能在未來的治療過程中,為大家帶來更多信心與力量。」

20250910 婦癌衛教分享 共築溫暖支持網絡 2 20250910 婦癌衛教分享 共築溫暖支持網絡 3

圖說:何景良副院長叮嚀病友遵照醫囑並定期追蹤(左);黃思誠顧問希望藉由病友會促進醫病交流(右)。(圖/盧義泓)

首先由楊牧峻醫師分享「婦癌精準治療——基因檢測與臨床用藥」,過去治療以手術、化學治療與放射治療為主,但隨著基因檢測普及,醫師能依病人基因特徵量身打造治療方案。以卵巢癌為例,如有BRCA基因突變或同源重組修復缺陷(HRD)的病人,可使用PARP抑制劑,大幅降低復發復發與死亡風險。楊牧峻醫師鼓勵大家,癌症治療的路雖然辛苦,但從傳統化療走到今日的精準醫療,已經看見治療的曙光,希望病友們保持信心,一起努力!

20250910 婦癌衛教分享 共築溫暖支持網絡 4

圖說:楊牧峻醫師分享「婦癌精準治療——基因檢測與臨床用藥」。(圖/盧義泓)

趙莉萍社工師則談到病友在確診後常面臨的挑戰,除了治療帶來的身心壓力,還要面對現實生活的困境,例如生活品質下降、經濟來源中斷等。「其實有許多社會資源能支持病家走過困境,包括急難救助、生活津貼、看護補助和保險給付等,能在不同階段減輕負擔。」趙莉萍社工師提醒病友們善用各項社會福利,因為唯有生活獲得穩定,病友才能在治療過程中放下焦慮,更安心地走過治療歷程。

最後,陳怡閒個管師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說明婦癌術後常見的淋巴水腫照護重點。她指出,當淋巴循環受阻導致腫脹時,可以透過輕柔按摩、凱格爾運動以及使用合適的彈力繃帶減輕不適,同時日常生活中應練習正念,時刻觀照自我促進身心健康。

20250910 婦癌衛教分享 共築溫暖支持網絡 5 20250910 婦癌衛教分享 共築溫暖支持網絡 6

圖說:趙莉萍社工師說明社會福利資源(左);陳怡閒個管師衛教淋巴水腫照護(右)。(圖/盧義泓)

聽完今日的講座分享後,林女士表示:「我在47歲時確診卵巢癌第四期,所幸在黃思誠教授的治療下成功恢復健康。很高興今天有機會參與病友會,這是一個十分有意義的活動,相信能為病友帶來信心與力量。」另一位同樣罹患卵巢癌第一期的李女士,歷經手術與化療,目前正在標靶治療階段,她說:「今天的三門課程都很受用,特別是淋巴水腫的照護內容,讓我更清楚在遇到同樣狀況時,如何自我緩解不適。」此外,喜歡拍照的她也很開心能夠分享用照片記錄美好當下的正念方法,並祝福每個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心靈支持。

20250910 婦癌衛教分享 共築溫暖支持網絡 7

圖說:林女士(左一)認為病友會的舉辦十分有意義;李女士(左二)表示三門課程都很受用。(圖/盧義泓)

20250910 婦癌衛教分享 共築溫暖支持網絡 8 20250910 婦癌衛教分享 共築溫暖支持網絡 9

圖說:病友們專注聽講,用手機紀錄簡報重點。(圖/盧義泓)

豐富的衛教資訊讓現場病友們時不時拿起手機拍下簡報內容,並積極舉手提問。透過病友會,醫療團隊與病友之間的距離更加貼近,彼此建立起信任與關懷的橋樑,讓抗癌之路不再孤單。

(文/鄭冉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