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法入心,受用無窮。9月29日,花蓮、台北、台中、大林四家慈濟醫院在德勷師父、德淵師父的指導下,舉行「醫療雲端品書會」,在飲水討論、各院同仁分享以及師父深入淺出的說法中,四院同仁收穫滿滿,在無形間洗滌了心緒。
圖說:花蓮、台北、台中、大林四家慈濟醫院在德勷師父、德淵師父的指導下,舉行「醫療雲端品書會」。(圖/范宇宏)
品書會的開始,德勷師父分享佛陀與憂呼的故事。佛陀在悟道的時候,遇到一個叫作「憂呼」的年輕人,憂呼想拜師求道,卻沒有拜佛陀為師,跟佛陀道別後,當天就往生了。佛陀因而感嘆道:「沒有一個人知道自己的生命有多長,要遇到佛有多不容易。」得勷師父藉由這個故事告訴與會者,「法」經常都在生活周遭,但若沒有用心,就會不聞、不知、不覺,甚至不問、不信、不解。德勷師父鼓勵大家盤點生命,重視生命價值並自我拉拔,即使過程中難免會遭遇障礙,但只要目標清楚、意志堅定、行動果決,就能成功。而 上人創造慈濟就是最好的例子,秉持「對的事情做就對了」的信念, 上人成功帶領弟子成就四大志業。
雲端飲水時,主持人彙整了讀書會成員在會議前的提問,五題問題分別是:「醫療工作講求專業和精準,沒有什麼資格就不被當人看,這和佛法的空與無我、無求是不是互相矛盾?」、「院內推素,但卻不吸引年輕同仁,讓人覺得推動 上人理念很難。」、「無生法忍、三昧的意涵?」、「薰法或上課後卻記不住內容,如何能起精進聞法心,記住 上人的法?」、「線上工作忙碌,怎麼還有時間靜下心讀書?」德勷師父一題題耐心回應,並提醒大家「不要執著」的重要──知道自己在哪裡,並在當下盡心盡力,不要跟別人計較,心定住,就不會受到影響;法入心,法入行,重要的是聽的時候有沒有將精神貫注其中,刻到心版裡。德淵師父則以「香想響相」勉勵到:「薰法香會改變思想,進而影響別人,法相自然就會很莊嚴。」
圖說:台北慈濟醫院同仁凝神聆聽師父說法。(圖/范宇宏)
大林、台中、台北、花蓮四家慈濟醫院同仁接續分享自己的品書心得。台北慈濟醫院由中醫部的游明謙主任代表分享自己在《靜思法髓妙蓮華》中的領略。游主任提到:「法要用在生活上非常困難,人我是非不可能不發生,但是當下能不能放下我執、我見,把握因緣?一句話有緣句句是真理,無緣句句是是非,所以我們要想辦法傳法不傳話。」他以東京奧運射箭項目說明,學佛跟射箭一樣,方向不能有偏差,25歲的他在思考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醫師,如今55歲,他希望能成為 上人的好弟子,修德、以德服人;領眾,但眾生剛強,只能隨順因緣,觀機逗教,畢竟「合抱之樹,始於毫芒。」
圖說:游明謙主任分享自己在《靜思法髓妙蓮華》中的領略。(圖/范宇宏)
品書會進入尾聲,台北慈濟醫院趙有誠院長表示:「品書會聽得很歡喜,師父的法講得很容易理解,分享者更是用心聞法,將法入心、入行。師父提到要盤點自己的生命,我想我們都還有很多精進的空間,感恩師父用這樣的方式帶領,感恩。」
皮膚科王淳樺主任相當感恩有因緣參與品書會,她分享,醫師執行醫療行為時,常常遇到不同病人,因而產生口角、摩擦。但是品書會讓她學習到最重要的是安住自己,也會再學習「轉身放下」的藝術,不讓病人的情緒困擾自己,也不拿上個病人的情緒面對下個病人。影像醫學部劉佳瑋組長自言,小時候就在思索人生的意義,而 上人的法華經教會他許多東西。特別是這一年來他接觸到管理職,遇到很多職場上的疑問,所幸有 上人的法,讓他修德、領眾,學習用循循善誘的方式與同仁相處,而不是懲處、強迫同事改變。
圖說:趙有誠院長感恩師父深入淺出的說法。(圖/范宇宏)
圖說:皮膚科王淳樺主任將繼續學習轉身放下的藝術(左);影像醫學部劉佳瑋組長感恩 上人的法教會他許多事情(右)。(圖/范宇宏)
德勷師父表示:「 上人把菩薩訓練場所移到人間,尤其是慈濟世界裡,醫護用生命體會生命,讓每個故事都很感動。相信大家都有法寶,期待品書會繼續,大家在這條路上共同、繼續精進,讓這一生不空過。祝福大家。」整場品書會四家醫院共有177位同仁與會,雲端品書的因緣讓同仁汲取智慧、沉澱心靈,未來將 上人的法帶到工作場域和生活中,無盡地傳下去。
圖說:雲端品書會四家醫院共有177位同仁參與,汲取智慧、沉澱心靈。(圖/林慧萍提供)
(文/廖唯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