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氣:801

妙手仁醫找回重新行走的希望

  「謝天,天賜女兒重生機會;謝地,讓家人脫離苦海;謝慈濟,熱誠志工無償的幫助,再謝骨科王禎麒醫師再造之恩。」小予(匿名)母親感動地親筆寫下感謝信,謝謝王禎麒醫師的醫者仁心與慈濟志工的協助。


圖說:小予送上花束表達心中對王禎麒醫師的感謝。(圖/盧義泓)


圖說:小予母親親筆寫下對王禎麒醫師、慈濟師兄師姊的感謝。(圖/台北慈濟醫院)

  十八年前,因意外墜樓的小予,被救護車送往當地醫院緊急救治,當時昏迷指數為八、雙腳開放性骨折、粉碎性骨折,以及腰椎骨折,卻沒有一位骨科醫師敢輕易接手醫治,等了半天,終於等到願意為小予開刀的醫師,順利進行手術。

  小予母親與父親看著小予昏迷三星期、住院三個月,又歷經大小手術近十回,只能相擁哭泣,直到小予的病情穩定,兩人懸在半空的心才終於放下。術後,醫師表示,小予的腳因為傷勢過於嚴重,即使經過治療,還是會留下後遺症,因此只能出院後,腳痛時多泡熱水、腰痛時多去游泳。

  自從醫院返家,泡熱水、游泳成為小予的日常生活,但長期仰賴復健的腳傷,依舊會劇烈疼痛,僅能勉強行走五、六步,就必須停下,按摩紓緩疼痛,面對無時無刻都必須按摩腳傷之處,使小予心情鬱悶不已。「我們曾經求助醫學中心,結論皆為錯失三個月黃金治療期,無法進行治療。」小予媽媽難過說道。她看著小予痛苦的模樣,恨不得為她分擔疼痛。

  兩年前一個特別的機緣下,小予認識了慈濟志工,在志工得知小予的病痛後,建議她到台北慈濟醫院尋求協助,小予也透過網路搜尋到王禎麒醫師,便前來就醫。當聽見王禎麒醫師願意為小予醫治時,小予媽媽感激不已,宛如看到一線曙光,能拯救女兒,讓她回到正常生活。

  王禎麒醫師回想起初次坐著輪椅來看診的小予,右腳內側嚴重凸出變形、足弓塌陷,且有明顯長短腳,經X光檢查發現距骨與跟骨錯位,壓迫到內側距骨附近的神經,而左腳則是因為外側韌帶恢復不良,長出骨刺,導致站立時會疼痛不已,必須以拐杖作為輔助,才能勉強行走。


圖說:小予的右腳距骨與跟骨錯位,導致外型凸出變形。(圖/王禎麒醫師提供)


圖說:術前經X光檢查發現,有明顯的長短腳。(圖/台北慈濟醫院)

  考量小予的腳十分纖細,皮膚較薄,加上皮下脂肪較少,必須慎重評估下刀位置,並設計傷口方向,避免術後傷口過大不易縫合,進而影響術後癒合。為此,術前王禎麒醫師經過無數次繪圖設計與練習,並將傷口設計與骨頭排序深記在腦海,希望能完美修復小予的右腳。

圖說:因小予的腳較為纖細,王禎麒醫師謹慎設計手術切口的走向。(圖/王禎麒醫師提供)

  此次手術為截骨矯正與融合手術,將錯位的距骨與跟骨修復至正確位置,王禎麒醫師依照豐富的臨床經驗及術前3D電腦斷層評估,確認小予右腳的狀況,依照術前設計的切口走向下刀,並清理關節面沾黏的組織,但因骨頭經長時間磨損,將兩塊骨頭歸位後,考量缺損部分過大,選擇使用大體老師所捐獻的骨頭,作為補齊缺損與融合的一環,因移植大體老師骨頭骨質較佳,可提供一個適當的環境供病患自身殘存的骨頭前驅細胞生長,之後即可成為病人自己的新骨頭,以增加癒合機率。最後透過鋼板及鋼釘固定骨頭位置,並使用X光影像系統確認骨頭復位狀況後,完成逾兩小時的手術。


圖說:使用大體老師所捐獻的骨頭,作為融合手術的一環。(圖/王禎麒醫師提供)

圖說:來院時右腳內側嚴重凸出變形、足弓塌陷(左),利用截骨矯正手術與融合手術將骨頭復位(右)。(圖/台北慈濟醫院)

   一年後,王禎麒醫師針對左腳韌帶癒合不良,執行關節內視鏡微創手術,術後小予積極配合復健師復健。雙腳經過約十一個月的努力,恢復良好,可以透過枴杖輔助行走,也不再按摩腳傷之處。對於術後的改變,小予媽媽心存感激地感謝王醫師,讓小予能再次腳踏實地,讓家人可以脫離苦海,也感謝慈濟師兄師姊,建議他們來到台北慈濟醫院,方能獲得王醫師的醫治。小予則是送上花束感謝醫師讓她能擁有再次行走的機會以及漂亮的雙腳。


圖說:王禎麒醫師檢查小予術後右腳恢復的狀況。(圖/盧義泓)

  王禎麒醫師坦言,這個手術不容易,除了較一般手術複雜,也會擔心病人預後傷口恢復不佳,所以不是每個醫師都願意執行;不過他認為只要能盡力幫病患解決病痛,無論多困難的手術都願意執行。

  重新站立的路程十分艱辛,台北慈濟醫院醫護團隊用專業守護每一位病患,祝福小予未來能一帆風順,不被困難擊敗,永不放棄地面對往後的每個挑戰。

 (文/謝馨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