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氣:119

北慈獲四項國家品質標章 共創優質醫療環境

  1月16日,國家品質標章(Symbol of National Quality,簡稱SNQ)假台北美福大飯店舉辦頒獎典禮,台北慈濟醫院於醫療照護服務類中榮獲佳績,通過了共四項認證,分別為腎臟透析中心郭克林主任主導的「節能減碳、永續發展的綠能腎臟學」、影像醫學部許元昱主任引領的「萬無一『漏』:對比劑安全施打的革新與領先」、感染管制中心邱勝康主任為首的「應用多模式策略降低全院醫療照護相關感染率」及教學部劉子弘副主任帶領的「引領智慧醫療:全人醫療與虛擬實境的完美融合」,齊心優化醫療照護品質與能力。

20250116北慈獲四項國家品質標章 共創優質醫療環境
圖說:1月16日,國家品質標章舉辦頒獎典禮,台北慈濟醫院榮獲四項標章,團隊共同上台受獎。(圖/范宇宏)

◎環保永續 力行綠能腎臟學

  末期腎臟病人有九成都選擇血液透析,以台北慈濟醫院腎臟透析中心為例,平均每日為150位病人進行血液透析治療,每人所產生的醫療廢棄物約0.81公斤,一年下來至少產生44,347公斤的醫療廢棄物,是醫院醫療廢棄物產生最多的臨床單位。具環保與醫療品質,腎臟透析團隊針對未進入透析腎臟病和已進入透析治療的病人,分別執行「茹素」、「減塑」兩大策略。前者是鼓勵病人飲食模式以植物性低蛋白為主,藉此減少腎臟負荷、延緩腎臟病病程。後者則在提升血液透析病人的透析品質前提下,將傳統重量級人工腎臟替換為新型羽量級,並引進創新治療模式延展性血液透析(HDx),大幅節省相關用水、用電以及耗材需求。

  近年來採用的重量級人工腎臟分成乾式和溼式兩種,乾式重量級人工腎臟重量約0.27公斤、溼式重量級人工腎臟重量約0.63公斤,而羽量級人工腎臟的重量則為0.17公斤,減少將近40%左右的重量,此外,其清除率甚至可達到更佳臨床效果。而透過人工腎臟的更換,不僅減少廢棄物重量,在經過滅菌處理後,可製作成PVC雨鞋、水管、地墊等生活用品,促進塑膠再利用率。

20250116北慈獲四項國家品質標章 共創優質醫療環境 20250116北慈獲四項國家品質標章 共創優質醫療環境

圖說:醫院推出素食書籤,背面附有相關食譜(左);提升血液透析病人的透析品質前提下,將傳統重量級人工腎臟替換為新型羽量級,減少將近40%左右的重量(右)。(圖/盧義泓)

  根據上述策略,腎臟透析中心在2023年的年度廢棄物分析中發現,自改善後,平均每人次醫療廢棄物重量也從原來的0.81公斤降至0.79公斤,相當於每年減少1,095公斤產量。此次獲獎,郭克林主任感恩表示:「感謝國家品質標章的認可,這是對台北慈濟醫院腎臟透析中心多年間推動『節能減碳、永續發展的綠能腎臟學』最大肯定。未來我們將持續致力於創新醫療與環保結合,為患者健康與地球永續盡心力。」

20250116北慈獲四項國家品質標章 共創優質醫療環境
圖說:郭克林主任(右)為首的「節能減碳、永續發展的綠能腎臟學」通過SNQ認證。(圖/范宇宏)

◎萬無一漏 降低對比劑滲漏率

  對比劑在影像醫學檢查中的應用廣泛,常用於電腦斷層、磁振造影等檢查,但若檢查過程中發生對比劑滲漏,可能對人體的軟組織或神經血管造成損害。根據中華放射醫學會及美國放射學會統計,對比劑滲漏率約為0.1%至1.2%,即每1,000人中至少有1人面臨風險,且滲漏與注射壓力值密切相關。注射壓力因部位、流速、劑量及病人狀況而異,一旦超過安全範圍,風險便顯著增加。以台北慈濟醫院為例,每年約40,754人接受電腦斷層、磁振造影檢查,其中44%需注射對比劑。為降低滲漏風險,影像醫學部引進無線對比劑注射機,具壓力警訊及暫停功能,醫事放射師可及時調整流速或暫停注射,確保病人安全。

  團隊同時建置了HIS-5智能醫療資訊系統,主動、即時提供病人的檢驗相關資訊,包括年齡、過敏史及慢性病史等。當醫事人員發現患者不符合對比劑注射標準時,能即時與醫師確認是否繼續執行檢查,進一步保障病人安全。此外,團隊也針對高風險患者進行量化分析,根據年齡層及風險評估設定常見注射部位的壓力值上限,幫助放射師確保注射壓力符合患者的安全需求。

20250116北慈獲四項國家品質標章 共創優質醫療環境 20250116北慈獲四項國家品質標章 共創優質醫療環境

圖說:影像醫學部引進新型無線對比劑注射機,同時利用智能醫療資訊系統進行確認,守護病人安全。(左圖/連志強、右圖/周嘉豪)

  自2020年執行改善措施後,四年來平均年度滲漏率下降至0.038%,與國內外統計數據相比,明顯低於平均值,不僅榮獲2024年台灣健康照護品質管理競賽銅獎,卓越成效更獲取2025年芬蘭國際護理師研討會論文發表資格。許元昱主任表示:「很榮幸獲得國家醫療品質標章的肯定,未來將持續落實高風險對比劑注射個案分析,並精進風險管理,期待達到零滲漏率的目標,保障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

20250116北慈獲四項國家品質標章 共創優質醫療環境
圖說:影像醫學部團隊以「萬無一『漏』:對比劑安全施打的革新與領先」獲得SNQ肯定。(圖/范宇宏)

◎多模式策略 遞減全院感染率

  打造安全高品質的醫療環境,降低醫療照護相關感染(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s, 簡稱HAIs),是醫界共同努力的目標。然而,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的統計指出,美國住院患者中,每31名就有1名會受到醫療照護感染,且每年估計有75,000人因此喪命,保障病人安全逐漸受到重視。

  為有效降低HAIs的發生,台北慈濟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團隊2021年起全面推動多模式感染管控策略,從手部衛生、手術部位感染控制、注射安全到抗生素抗藥性管理及環境清潔等方向進行系統性預防措施,策略包括螢光檢測法的環境清潔監測、HAIs收案即時回饋、組合式照護措施納入OSCE抽測及運用POWER BI即時顯示感染分布及趨勢等多項機制,以降低感染率及使醫護團隊快速調整感管策略。此外,台北慈濟醫院於2021~2022年間加入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主辦的「感染管制與抗生素管理卓越計畫(IPCAS)」,於2024年擔任主責輔導醫院,竭力帶領基層醫療院所提升感染管制品質,也致力推廣抗生素管理。

20250116北慈獲四項國家品質標章 共創優質醫療環境 20250116北慈獲四項國家品質標章 共創優質醫療環境

   圖說:將組合式照護措施納入OSCE抽測(左);台北慈濟醫院榮獲IPCAS團體績優獎第一名(右)。(左圖/許瑜伶、右圖/范宇宏)

  應用多模式策略後,台北慈濟醫院病房環境清潔合格率提升至近九成,照護相關感染密度也降低,預估減少388例感染個案的發生以及減少7,450天的住院天數,大幅提升病安及醫療品質。感染管制中心邱勝康主任分享:「感謝院長及全院的支持與落實,感染管制的推動不僅漫長,且執行成效不易具象化呈現,常為無形的存在,需要極高的耐心及使命感,才能成為可靠的無聲後盾,並持續精進前行。」詹明錦組長也表示:「感染管制相關的策略及措施十分繁多繁瑣,執行上亦需要各個職類、單位的協助配合,才能順利開花結果,這是偌大的鼓勵與肯定,也是我們締造優良醫療環境的動力!」

20250116北慈獲四項國家品質標章 共創優質醫療環境
圖說:邱勝康主任為首的「應用多模式策略降低全院醫療照護相關感染率」通過SNQ認證。(圖/范宇宏)

◎引領智慧醫療 人文與科技的完美結合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虛擬實境技術於醫學教育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元素,並廣泛納入各大醫學院校及醫療院所的教學題材。台北慈濟醫院在此領域發展迅速,全院配置32套虛擬實境頭戴式裝置。教學部引進VIVEPAPER及VIRTI軟體平台,與西醫、護理、藥學、營養及職能治療等各職類合作,至今開發26個沉浸式虛擬實境教案,其中8個是製作難度較高、以全人醫療為主題的教案,體驗人次逾2,400位。根據國際發表統計,無論是全人虛擬實境教案開發之職類數、教案量及體驗人數,台北慈濟醫院教學部的成果遙遙領先於國內、美國及加拿大等國的醫學中心,具有世界級的水準。

  不同於現今虛擬實境教案多著重於學員臨床技術的操作訓練,台北慈濟醫院教學部與醫護合作,將「人文醫療」精神納入教學題材,設計「預立醫療決定」、「陪你走一段─遺體護理怎麼做」等教案,讓學員以第三人稱視角的方式於情境中做出臨床決策,並逐情境進行測驗,提升學員對於人文醫療的認知及行為的改變。

20250116北慈獲四項國家品質標章 共創優質醫療環境 20250116北慈獲四項國家品質標章 共創優質醫療環境

 圖說:虛擬實境設備讓學員以沉浸式的方式體驗臨床情境。(左圖/盧義泓、右圖/劉子弘)

  然而,開發教案並非易事,除了需要掌握背後的教學理論、設計概念、現今科技的可行性等,更需要與職類同仁進行充分的跨部門溝通,對焦教學目標、學員學習成效評估及臨床情境需求等,環環相扣,才能產出高質量且有效益的教案。此次獲獎,教學部劉子弘副主任分享:「有幸獲得SNQ標章,歸功於團隊每位成員的付出與努力,以及各職類夥伴的支持。教學部以開發優質教案為目標,致力回應各單位的訓練需求及提升臨床人員的知能。未來我們會不斷追求卓越,創造更優質的虛擬實境教學。」

20250116北慈獲四項國家品質標章 共創優質醫療環境
圖說:教學部以「引領智慧醫療:全人醫療與虛擬實境的完美融合」獲得SNQ標章。(圖/范宇宏)

(整理/張家慈、鄭冉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