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診人數不斷攀升,政府徵用飯店作為「加強版防疫專責旅館」,提供快篩陽性、確診輕症或無症狀患者入住。台北慈濟醫院配合新北市衛生局,承擔防疫專責旅館的重責大任,由徐榮源副院長擔任總指揮官,護理部吳秋鳳主任負責衛生組統籌,比照醫院規格,5月31日開始收治確診病患,提供病人最完善的照護。
圖說:台北慈濟醫院配合新北市衛生局,承擔防疫專責旅館的重責大任,5月31日開始收治確診病患。(圖/台北慈濟醫院)
5月26日,台北慈濟醫院接到新北市衛生局的訊息,承接起檢疫集中旅館照護病患的重任,院部、相關行政單位與醫療護理單位主管紛紛著手籌備業務,前往場勘、招募人力、架接電腦設備。趙有誠院長指出:「這是醫護人員的本分事,我們會以醫院的規模承接這家專責旅館。我相信大家在心理上、專業上都準備好了,所以動員上沒有困難,畢竟國家的疫病也是全民的責任。」
徐榮源副院長說明,專責旅館將與警消、飯店人員合作,分成衛生組、安全組與後勤組。設計上,整個一樓都是乾淨區,進來的工作人員需量測體溫,透過資訊系統或視訊直接跟病人問診。而病人坐救護車到旅館時,會走停車場到地下1樓,那裡設有檢傷分類,可根據病人血氧濃度進一步處置,若患者濃度過低就會直接送回醫院。
圖說:趙院長帶領同仁著手籌備業務,到飯店場勘(左);徐榮源副院長擔任防疫專責旅館總指揮官(右)。(圖/台北慈濟醫院)
由於要調派一整批的護理人力到專責旅館,資訊系統顯得格外重要。資訊室黃少甫主任說明:「旅館採遠端護理站的概念,同仁事前便帶著設備來和飯店的資訊人員討論,舉凡醫療HIS-5系統、影像系統、報告系統或院內信箱都能操作,透過頻寬加密,確保病人資料安全。」此外,營養科也到旅館跟主廚討論供餐內容,吳晶惠主任說:「旅館已經自主地將冰箱內動物性蛋白全數清空,未來將提供完全素食的健康餐盒。但主廚過去主要少有素食餐盒的製作經驗,我們會與飯店討論如何提供讓民眾喜愛的素食餐盒,並提高蛋白質如:蛋、豆腐的量,增強病患免疫力。」
圖說:資訊系統採遠端護理站的概念,透過頻寬加密,確保病人資料安全(左)、營養科與主廚討論,提供全素食餐盒(右)。(圖/台北慈濟醫院)
負責衛生組的護理部吳秋鳳主任表示,疫情自2019年底開始,醫院同仁在照顧上已經有了充足的經驗和概念,今年,台北慈濟醫院更開設五間專責病房,照顧確診患者。因此在徵招檢疫所的人力時,除了詢問原來單位的護理師,也徵招其他單位的護理人員。吳主任提到:「專責旅館很需要護理人力投入,這對病人照顧和醫院人力紓解都有極大幫助。準備時,則著重在工作人員安全和病人安心住房兩個重點,我們準備了許多影音說明,讓病人可以在房間觀看,加上LINE的互動,就能更安心。」
圖說:護理部吳秋鳳主任負責衛生組作業統籌。(圖/台北慈濟醫院)
5月29、30兩天假日,醫院同仁齊聚專責旅館,在醒目區貼上標示海報、動線指標以及靜思語,軍警也來到現場,協助病床包膜、消毒以及整體環境清消;慈濟曹聰賢師兄為首的六位志工則幫忙卸裝區搭建,眾人合和互協,完成進駐旅館的準備作業。曹聰賢師兄分享:「疫情很嚴峻,我們是慈濟人、是 上人的弟子,所以我們不做這些事,誰來做?護持的師兄們這樣說,我聽了很感動,而我擔任接洽窗口,希望可以顧好大家的安全,要先安全,才能付出照顧更多人。」準備告一段落,趙有誠院長親自送上感恩禮,護理人員協助每位工作人員的快篩、疫苗施打作業,以確保大家的健康和保護力。未來,專責旅館將依病人接觸與否分成紅黃綠三區,徹底分艙分流,保障住民與工作人員的安全。
圖說:醫院同仁齊聚專責旅館,在醒目區貼上標示海報、動線指標以及靜思語。(圖/台北慈濟醫院)
圖說:軍警協助病床包膜(左)、志工幫忙搭建卸裝區(右)。(圖/台北慈濟醫院)
圖說:院部主管感恩軍警人員的大力幫忙。(圖/台北慈濟醫院)
圖說:協助工作人員快篩,保障安全。(圖/台北慈濟醫院)
圖說:為工作人員施打疫苗,提高保護力。(圖/台北慈濟醫院)
圖說:感染管制中心教導後勤人員清潔與防護衣穿脫(左);吳秋鳳主任跟安全組說明動線(右)。(圖/台北慈濟醫院)
圖說:趙有誠院長感恩每個工作人員的參與及幫助。(圖/台北慈濟醫院)
圖說:醫院準備給住民的祝福禮,內有 上人的祝福信,祝福病人早日康復。(圖/台北慈濟醫院)
5月31日下午1點10分,第一批病患到達,截至下午2點,已收治10名患者,多為2至3人的小家庭,徐副院長提到:「其中一名患者血氧濃度僅有87%,已在同仁的安排下坐救護車送回醫院,安全無虞。」而第一天過去,共有10人後送回醫院進行醫療處置,收治總數111人。
圖說:5月31日下午1點10分,第一批病患到達(上);徐榮源副院長電話問診,確認病人不適,協助送醫(下)(圖/台北慈濟醫院)。
防疫專責旅館有醫護人員24小時不間斷照顧,在醫院的巧思安排下,每位住民入住時,都會在房裡收到的祝福禮,台北慈濟醫院用溫暖的正能量鼓舞確診患者,用專業堅守防疫前線,期盼匯聚眾人之力,讓大家從這場「戰疫」中,凱旋而歸。
(文/廖唯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