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永續的議題近年來越來越受重視,9月13日迎心傳愛新人營的第二堂課,學員們在雙和靜思堂分作兩條動線,聆聽講座課程,動手做分類,認識慈濟在愛護地球上的付出,體驗付諸行動的美好。
圖說:9月13日迎心傳愛新人營的學員分作兩條線,聆聽環保講座,動手做分類。(圖/盧義泓)
「有人問 上人什麼是環保, 上人說『愛山、愛海、愛大地,愛一切眾生就是環保』。」環保課程的開始,林秀綢師姊介紹雙和環保站的克難緣起,從1992年的三坪洗車場開始,現今已經是靜思堂旁邊占地五百坪的完善環保教育站。別人眼中的垃圾,在環保志工眼裡盡是金山銀山,能夠化無用為大用,林秀綢師姊鼓勵學員惜福愛物,一起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
而後,學員分成兩大組,輪流聆聽講座課程和環保實作。許碧珠師姊在「健康飲料魔法師」的課堂上,帶領學員透過茶飲盲喝和蝶豆花DIY,分享加工茶及人工色素對人體的危害。許師姊提及,美國心臟協會研究指出,每天飲用含糖飲料的女性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增加約26%,同時這些飲料與心臟病發作和中風風險都有明顯相關。因此建議大家以健康飲品代替含糖飲料,成為病人的榜樣。
圖說:林秀綢師姊鼓勵學員惜福愛物,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左);許碧珠師姊建議大家以健康飲品代替含糖飲料,成為病人的榜樣(右)。(左圖/傅長新;右圖/連志強)
圖說:台下學員積極互動,認真參與課程。(上圖/傅長新;下圖/連志強)
一般科陳亭霏住院醫師課後分享:「平常我也會喝手搖飲,但其實不太健康,真的是天然的最好,以後可以不用買外面店家的飲料了。」腎臟透析中心潘思妤血透技術師也提到,現在手搖飲料店隨處可見,取得方便,但過量攝取含糖飲品容易導致肥胖、糖尿病與高血壓,而這些都是造成腎臟病甚至需要洗腎的主因。她深刻體會到,若能從日常生活中減少含糖飲料的攝取,就能降低洗腎風險,對自己與病人來說都是重要的健康提醒。
圖說:一般科陳亭霏住院醫師(左圖左)課後直說以後不買外面的飲料了;腎臟透析中心潘思妤血透技術師認為從日常減少含糖飲料的攝取,對自己跟病人都是重要的健康提醒(右)。(左圖/傅長新;右圖/連志強)
環保體驗的學員們手撕塑膠,剪信封、拆光碟、拆電話線,大家彎下身,用心其中,二手輔具志工團隊則是分享高齡化社會下,慈濟志工們如何將二手輔具再利用,匯聚捐贈者的愛心,做好循環,讓真正有需要的人能夠使用。一台台輪椅、噴霧治療器、抽痰機、電動床、助行器,甚至尿布,無不讓學員們大開眼界,原來習以為常的生活中,有這麼多人在為地球的清淨盡心力。趙有誠院長指出:「每個人每天都製造許多汙染地球的廢棄物,但無論是生物廢棄物或醫療廢棄物,若能做好分類,就可以跟不同的廠商合作,回收再利用。感恩慈濟有這麼好的資源,讓我們有學習的對象,在生活中實踐,而在這裡最重要的學習就是少用少買,落實環保。」
「這堂課我覺得非常有趣。」第一次做環保的何景良副院長直說。他分享,自己平時會收集不能丟掉的小塑膠袋,反覆利用,但今天才學習到垃圾可以做這麼多的分類,讓它們有用處,因此非常樂在其中,也感恩環保團隊師兄姊的付出,讓環境更友善。洪碩穗副院長過去就曾在新人營參加環保體驗,當時是做拆解工作,但這次被分配到分類。洪副院長笑說:「拆解比較容易,分類的學問就很大,在師姊解釋下我才知道每個東西都有用處,就算不能回收的也可以助人,幫助燃燒,這是以前都不知道的。」
圖說:院部主管帶領學員參與環保課程,趙有誠院長特別提及,課程最重要的學習就是少用少買、落實環保。(圖/傅長新)
圖說:何景良副院長樂在環保課程中,並感恩師兄姐的付出(左);洪碩穗副院長在課程中收穫良多,現在才知道每個東西都能有所用(右)。(圖/傅長新)
解剖病理科張君豪住院醫師主要在拆解電話線和寶特瓶,他提到:「來到環保站後相當震撼,以前對環保站的印象就是雜亂、露天悶熱、味道很重,可是慈濟環保站的垃圾都已經被分類的井井有條,所以體驗的過程還滿舒服的。」張醫師進一步說道,實際體驗後,更明確地知道製造垃圾很容易,可是卻會造成後面環保人員非常大的負擔,如果能從源頭減量,就能有效幫助地球節約。一般科江品逸住院醫師分享,雖然身處醫療環境,自己卻沒有思考過輔具可以怎麼回收,今天的課程體驗非常棒,不但讓她了解到,熟悉日常的背後,其實有很多人在付出,還看到資源可以重新利用,就可以讓更多人使用,成就愛心,相當感動。
圖說:解剖病理科張君豪住院醫師認為若能從源頭減量,就能有效節約(左);一般科江品逸住院醫師在課程中了解到,熟悉日常的背後,其實有很多人在付出(右)。(圖/傅長新)
到職兩個月的急診部陳怡欣護理師在中白紙處進行紙張回收,她分享:「以前都能在電視上看到長輩們在環保站做得很開心,實際參與後也能體會甘願做、歡喜受的精神。」服務於新生兒中重度病房的鄭嘉怡護理師提到,過去並不清楚鐵罐與鋁罐的差異,更不知道拉環與罐身原來需要分開處理,透過實際參與,她對資源回收有了新的認識,也學會更細緻的分類方法,這些經驗不僅能應用在日常生活,更能帶回家中與家人分享,讓環保觀念在生活裡落實。
圖說:急診部陳怡欣護理師(左圖左)參與後體會到甘願做歡喜受的精神;新生兒中重度病房的鄭嘉怡護理師(右圖左)希望將所學帶回家與家人分享,落實環保。(圖/連志強)
從飲食選擇到資源回收,從垃圾分類到輔具再利用,日常生活中每個為小動作,都是守護大地的力量。這堂不一樣的新人課程,在學員心中種下守護地球的善念種子,也更認同「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的理念。
圖說:學員們認識二手輔具,用水柱予以清潔。(左圖/傅長新;右圖/連志強)
圖說:學員們認真參與環保體驗,了解日常製造的垃圾後,拆解有多麼不易。(右上圖、右下圖/傅長新;中左圖、左下圖/連志強;左上圖、中右圖/盧義泓)
(文/廖唯晴、鄭冉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