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赴中秋之約 人醫行願遍寰宇

10月4日至10月6日,2025年國際慈濟人醫年會於花蓮靜思堂舉行,今年由台北慈濟醫院主辦,以「慈悲協力 醫愛寰宇——愛是人間最好的藥」為題,共來自16國家、381位學員熱情與會,展開熱絡交流。本次人醫年會除了有四大志業鈞長的精采分享外,也邀請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李宜家教授、高雄醫學大學余明隆校長以及花蓮慈濟醫院李仁智顧問以公共衛生為主題,進行醫療專題講座。

20251004共赴中秋之約 人醫行願遍寰宇 1

圖說:10月4日至10月6日,由台北慈濟醫院主辦的2025年國際慈濟人醫年會於花蓮靜思堂舉行。(圖/范宇宏)

◎中秋之約 人醫聚首

開幕式上,優人神鼓帶來「警世之鐘」、「與地球共生息」的演繹,鏗鏘的鼓聲象徵警醒與覺悟,再再提醒人類應以感恩之心面對天地萬物,珍惜自然的恩澤與生命的可貴。隨後,趙有誠院長透過影片,和眾人回顧慈濟醫療的緣起,並在林俊龍執行長帶領下,四院院長與各國代表肩負粗繩前行,展現眾志成城、共擔前路的精神。

20251004共赴中秋之約 人醫行願遍寰宇 2 20251004共赴中秋之約 人醫行願遍寰宇 3

圖說:優人神鼓帶來「警世之鐘」、「與地球共生息」演繹。(圖/范宇宏)

20251004共赴中秋之約 人醫行願遍寰宇 4

圖說:眾人透過影片,回顧慈濟醫療的緣起。(圖/江寶清)

20251004共赴中秋之約 人醫行願遍寰宇 5

圖說:林俊龍執行長帶領下,四院院長與各國代表肩負粗繩、同心前行。(圖/范宇宏)

趙有誠院長表示, 上人在訪視過程中,發現因病而貧、因貧而病的苦難,讓眾生離苦得樂,成為 上人長懷於心的願念。因此從每週兩次、連續十五年的義診開始,到人醫會正式成立、各院陸續籌建,慈濟人跟隨 上人腳步一步步落實慈悲醫療的願景。而人醫會的中秋之約,源自1996年菲律賓人醫會呂秀泉醫師向 上人許下的承諾,這份約定延續至今二十九年,期待人醫菩薩將這份愛與使命傳承,接引更多有志之士。

20251004共赴中秋之約 人醫行願遍寰宇 6

圖說:趙有誠院長表示,人醫會的中秋之約至今二十九年,期待人醫菩薩將這份愛與使命傳承。(圖/范宇宏)

◎迎難不棄 以愛相伴

在台中、花蓮、大林、台北四院院長「慈悲協力 醫愛寰宇」的課程中,趙有誠院長以「罕病難症 以愛相伴」為題,分享兩位罹患抗NMDA受體腦炎的病人在台北慈濟醫院跨科團隊的救治下迎接新生的溫馨醫病情。

小純在2023年的某天,因突如其來的精神狀況改變、身體感覺喪失,在醫學中心的加護病房昏迷近三個月,期間歷經八位主治醫師治療,病情仍然沒有起色,家人一度被建議轉往安養中心。親友不忍放棄,輾轉將她送至台北慈濟醫院,醫療團隊運用生物製劑、免疫球蛋白、藥物調整與中醫針灸醒腦,讓小純的生命出現轉機,如今的她不僅能生活能夠獨立,更在去年與家人攜手欣賞春天的櫻花,感受生生不息的溫暖與希望。

另一位黃小姐和小純一樣,去年年底因出現異常行為,在他院確診為NMDA受體腦炎,經過一連串處置,意識仍呈現昏迷及木僵狀態,對任何刺激都沒有反應,身上盡是管路。來到台北慈濟醫院後,醫療團隊橫跨十科、接力守護,兩個月內病情就有了很大的進展。然而,黃小姐清醒後也意識到自身病況,出現了情緒低落和語言障礙的狀況,醫療團隊除了持續治療外,更用心關懷,陪伴她走出陰霾,最終在眾人支持下,黃小姐在今年九月平安、歡喜地出院返家。

透過分享,趙有誠院長希望將這份愛與專業傳遞出去,讓有著相同病況、四處求醫卻尋不到希望的病人,生命可以出現一絲曙光。

20251004共赴中秋之約 人醫行願遍寰宇 7 20251004共赴中秋之約 人醫行願遍寰宇 8

圖說:台中、花蓮、大林、台北四院院長展開「慈悲協力 醫愛寰宇」課程(左);趙有誠院長以「罕病難症 以愛相伴」為題,分享兩位罹患抗NMDA受體腦炎的病人在台北慈濟醫院跨科團隊的救治下迎接新生的溫馨醫病情(右)。(圖/范宇宏)

20251004共赴中秋之約 人醫行願遍寰宇 9 20251004共赴中秋之約 人醫行願遍寰宇 10
20251004共赴中秋之約 人醫行願遍寰宇 11 20251004共赴中秋之約 人醫行願遍寰宇 12
20251004共赴中秋之約 人醫行願遍寰宇 13 20251004共赴中秋之約 人醫行願遍寰宇 14

圖說:晚間時刻,學員進行分科座談,依序為內科(左上)、外科(右上)、牙醫(中左)、中醫(中右)、護理(左下)及藥事(右下)。(圖/范宇宏)

◎智慧照護 人文同行

翌日,徐榮源副院長帶領北區人醫會團隊,聚焦主題「偏鄉守護 及早救智」分享北區人醫的愛與行動,從臨床醫療、藥事照護、志工陪伴到青年培育,以座談形式呈現北區團隊在偏鄉長者照護上的溫暖實踐。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根據衛生福利部提出「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2.0」,2025年失智政策目標為「失智友善 環保心創777」,即罹患失智症的人口有七成以上獲得診斷及服務、失智家庭照顧者有七成以上。李嘉富主任表示,團隊結合地方需求,以成立綠色通道、創建失智友善環境、廣布社區據點、居家往診和視訊關懷、中醫合療以及培訓在地人才與推動社會處方,讓醫療不再侷限醫院,而是深入山城巷弄。如今,平溪地區的失智診斷覆蓋率高達96.55%,成為全台失智診斷率最高、照護網最完整的地區之一。

回顧深耕社區的歷程,徐榮源副院長指出︰「以專業為根、人文為魂、科技為助、青年為希望,期待人醫的腳步不停,讓愛在全世界各個角落都能生根發芽。」

20251004共赴中秋之約 人醫行願遍寰宇 15 (2)

圖說:徐榮源副院長帶領北區人醫會團隊,聚焦主題「偏鄉守護 及早救智」分享北區人醫的愛與行動。(圖/范宇宏)

20251004共赴中秋之約 人醫行願遍寰宇 16 20251004共赴中秋之約 人醫行願遍寰宇 17

圖說:徐榮源副院長期待人醫腳步不停,讓愛在全世界各個角落都能生根發芽(左);李嘉富主任分享團隊在平溪建構失智照護網的歷程(右)。(圖/范宇宏)

◎公衛推展 全民防治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李宜家教授以「篩檢幽門桿菌預防胃癌」為題,深入分享台灣在胃癌防治上的重要進展。李教授指出,幽門桿菌是胃癌發生的主要危險因子,若能及早篩檢並接受除菌治療,可有效降低癌前病變及罹癌風險。他以馬祖地區的經驗為例,提到團隊自2004年推動全人口篩檢與除菌計畫後,當地胃癌發生率與死亡率均大幅下降,近年來計畫已逐步擴展,團隊也特別建置「遠距諮詢系統」,結合醫學中心、衛生局與基層系統,讓醫護人員能即時獲得專家支援、進行遠距協作,同時也能促進經驗交流,使幽門桿菌防治能在全台各地同步推進。

20251004共赴中秋之約 人醫行願遍寰宇 18

圖說:李宜家教授以「篩檢幽門桿菌預防胃癌」為題,深入分享台灣在胃癌防治上的重要進展。(圖/范宇宏)

C型肝炎長期潛伏且不易察覺,發現時往往已經為慢性肝炎,後續可能導致肝硬化、肝癌,是威脅國人健康的重大隱患。高雄醫學大學余明隆校長分享團隊多年推動C肝的防治經驗,過去三十年間,他與團隊自南台灣出發,深入C肝高盛行區、洗腎中心與離島地區等,推動「外展篩檢、就地治療」,同時採取個人化治療,拉近偏鄉與醫療的距離,這項「微消除」策略,成功達到九成以上的治癒率,讓多個原鄉鄉鎮邁向「無C社區」,也讓台灣有望提前五年完成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之「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的全球願景。

20251004共赴中秋之約 人醫行願遍寰宇 19

圖說:余明隆校長分享團隊多年推動C肝防治的經驗。(圖/范宇宏)

第三天的首堂課程由花蓮慈濟醫院李仁智顧問展開,他首先帶領眾人回顧SARS、MERS到COVID-19的全球疫情變遷,並說明多年來在結核病與多重抗藥性結核治療上的實務經驗與成果。2007年,李顧問參與衛福部疾管署推動的「多重抗藥性結核防治整合計畫」,導入自動化液體培養系統與快速分子檢測技術;同時,為確保病人能穩定完成長期療程,團隊更推行「送藥到府、餵藥入口」的直接觀察服藥服務,降低中斷治療與傳染風險。在跨院合作與長期追蹤下,患者失聯率由29%降至1.27%,治癒率明顯提升,成為世界衛生組織肯定的防治典範。

20251004共赴中秋之約 人醫行願遍寰宇 20

圖說:李仁智顧問說明多年來在結核病與多重抗藥性結核治療上的實務經驗與成果。(圖/范宇宏)

◎始於仁愛 人醫緣起

時間很快來到10月6日下午的圓緣時刻,眾人回到靜思精舍 與上人分享參與人醫年會的點滴心得,同時早期仁愛義診所的義診團隊也特別來到現場,共同見證與回顧。

1972年,在那個醫療資源匱乏的年代,花蓮仁愛街義診所成立,時任省立花蓮醫院的張澄溫醫師、黃博施醫師、鄒永宏醫師、朱隆陽醫師、李武寬醫師以及鄧淑卿護理師、許鳳招藥師每週付出兩天時間投入義診,十五年間,默默守護花蓮貧病家庭,就此播下慈濟醫療的第一顆種子。

從仁愛街的小小義診所,到慈濟醫院的創立,再到今日遍佈全球的人醫足跡,鄧淑卿師姊感恩 上人的帶領以及人醫菩薩無怨無悔的付出;大醫王們也感念慈濟對花東醫療的協助,也由衷讚嘆人醫會的成長與茁壯。

20251004共赴中秋之約 人醫行願遍寰宇 21 (2)

20251004共赴中秋之約 人醫行願遍寰宇 22 (2)

圖說:早期仁愛義診所的義診團隊參與人醫年會圓緣,共同見證與回顧,上圖由左至右為張澄溫醫師、鄧淑卿師姊;下圖為許鳳招藥師、朱隆陽醫師、鄒永宏醫師、黃博施醫師、李武寬醫師。(圖/范宇宏)

出生於醫師家庭,洪碩穗副院長的父母皆是人醫會的資深成員,長年奔走於國內義診與海外醫療,以行動詮釋人醫精神。2005年7月,在父親一句「這裡很好,值得一試」的鼓勵下,他來到啟業兩個月的台北慈濟醫院服務,並於2012年培訓受證,在慈濟家庭扎根成長。今年是洪碩穗副院長首次參與人醫年會,同時承擔學員長一職,他坦言起初難免忐忑,還特別觀察今年宗門營學員長的帶領方式,預作準備。在課程中,顏博文執行長的分享,讓曾參與光復救災的洪副院長深有體會:「那是一份共同的心念與默契,慈濟人如同螞蟻雄兵般,義不容辭。」2025年的人醫年會,洪碩穗副院長回望父母一路走來的信願行,並以此期勉自己緊跟步伐,在醫療志業中發揮良能、行菩薩道。

20251004共赴中秋之約 人醫行願遍寰宇 23

圖說:首次參與人醫年會,洪碩穗副院長感恩有機會承擔學員長一職。(圖/范宇宏)

趙有誠院長感恩能夠與當年義診所的菩薩們相見,表示:「人醫的精神就是哪裡有苦難,就走進需要的地方,很感恩有這份因緣。大家每年從世界各地遠赴花蓮,都是為了學習 上人的精神,期待將這份大愛延續傳承。」

20251004共赴中秋之約 人醫行願遍寰宇 24

圖說:趙有誠院長感恩人醫會年會的因緣,讓全球菩薩在心靈故鄉團圓。(圖/范宇宏)

上人慈示,種子只要有土地、空氣與水份,慢慢就會長成合抱之木。而人醫就如希望的種子,隨著因緣萌芽、生長,如今已在眾多國家開枝散葉,遍地成林。

20251004共赴中秋之約 人醫行願遍寰宇 25

圖說: 上人慈示,人醫就如希望的種子,已在眾多國家開枝散葉,遍地成林。(圖/范宇宏)

隨著年會圓滿落幕,人醫菩薩帶著 上人叮嚀與滿滿收穫再出發,走入人群,將愛與關懷傳遞到更多需要的地方。

20251004共赴中秋之約 人醫行願遍寰宇 26

圖說:10月7日,林俊龍執行長召開大會,邀請台北慈濟醫院及各國代表針對此次年會進行回饋。(圖/范宇宏)

(文/鄭冉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