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與科技並進 同心共創卓越醫療

2025年走向年底,台北慈濟醫院於11月16日假國際會議廳舉辦合心共識營,趙有誠院長為首,帶領醫師、護理、醫技以及行政共159位主管齊聚一堂。以「成就卓越 邁向典範」為主軸,聚焦數位醫療、永續發展兩個面向,除了邀請院外專家蒞院演講數位科技、智慧醫療,也進行跨團隊分組討論,凝聚來年共識。現場並頒發特殊榮耀事蹟及貢獻獎項,肯定團隊及同仁的努力。

人文與科技並進 同心共創卓越醫療封面 20251116 1

圖說:台北慈濟醫院共159位主管於11月16日假國際會議廳參與合心共識營。(圖/范宇宏)

上人慈示,佛陀說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法無我,教導同體大悲的精神,若能看到眾生的苦,就如同自己的苦,自然會用心替病人拔除苦難。疾病最能顯現生命的苦,而大醫王以藥性與智慧對治病相,成為病人的身心靈貴人,讓病人輕安。慈悲喜捨是醫療志業的脈絡,上人提醒,大醫王不是職業醫師,而是志業醫師,要應病施藥,助人安身安心。

人文與科技並進 同心共創卓越醫療封面 20251116 2

圖說: 上人慈示,大醫王是志業醫師,要應病施藥,助人安身安心。(圖/連志強)

張聖原策略長表示,自己十二年來看見台北慈濟醫院一步步精進,從慈濟的角度來看,更感受到台北慈院是最貼近上人的理念的,讓他由衷敬佩與感恩。他提醒時間飛快,明年即將迎接評鑑,而衛福部石崇良部長近日的談話也透露評鑑內容可能有所變動,建議同仁今日除了既定討論事項外,也可以及早準備評鑑、多加討論,凝聚共識。

趙有誠院長表示,每次聽 上人開示都深受觸動,醫療再困難,也要把病人當家人,全力以赴。健康者分秒即過,病者卻是分秒難熬,院長感恩醫院兩百多種職類都堅守崗位,提醒大家珍惜因緣,把慈濟的愛與用心用在病人身上,把醫院當成大家庭,共同成就榮耀。

人文與科技並進 同心共創卓越醫療封面 20251116 3 人文與科技並進 同心共創卓越醫療封面 20251116 4

圖說:張聖原策略長提醒大家儘早準備評鑑,凝聚共識(左);趙有誠院長希望大家珍惜因緣,把慈濟的愛與用心用在病人身上(右)。(左圖/范宇宏;右圖/連志強)

◎人文紮根 AI賦能

孫子兵法提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林俊龍執行長以「立足台北,放眼天下」為題,錄製影片進行分享,並以SWOT分析台北慈院的優勢、劣勢、機會與威脅。林執行長提及,外界總說「台大最老、長庚最大」,慈濟雖然八家醫院加起來只有長庚的三分之一,但是應當是最好的,所用的標準就是醫療人文。並進一步提到,科技在醫療中的角色已從早期的行銷管理、日常運作,進展到AI,但即便AI具備大量資料、高速運算與生成式智慧三大特性,輸出內容仍取決於人提供的資料,錯誤多源於人為。林執行長提醒,同仁不必害怕被AI取代,若拒絕使用,反而會被善用AI的人取代。因此,醫療專業者更要學習如何正確、安心地用好AI,讓科技成為提升照護品質的助力。

人文與科技並進 同心共創卓越醫療封面 20251116 5

圖說:林俊龍執行長認為,醫療專業者更要學習如何正確、安心地用好AI,讓科技成為提升照護品質的助力。(圖/連志強)

一個病人走進醫院,有非常多繁瑣的步驟,要如何用科技減輕同仁的工作,讓流程更便利?趙有誠院長指出,台北慈濟醫院將於2026年申請「智慧醫院全機構標章」,與健康台灣深耕計畫接軌,並以「淨零醫院」為目標以迎向當前ESG的永續議題。趙院長提到,醫學中心評鑑即將到來,希望每位同仁都能明白醫院的方向與目標;同時也以個案分享「沒有哪一家醫院能夠帶給病人百分之百的救治,有時是取決在『誰能多用一點心,集合大家的力量救治病人。』」趙有誠院長強調:「升格醫學中心是個起點,永續跟智慧才是方向,同仁們因為有慈濟的愛,所以非常優秀,要誠正信實,努力做到典範,讓台北慈濟醫院因為各個團隊與有榮焉。」

人文與科技並進 同心共創卓越醫療封面 20251116 6

圖說: 趙有誠院長期許同仁誠正信實,努力做到典範,讓台北慈院與有榮焉。(圖/連志強)

◎科技變革 智慧轉型

智慧醫療不僅可以降低醫療成本也可以減少人力負擔。今年的合心共識營邀請兩位貴賓演講,分別是台中榮民總醫院陳適安榮譽院長及三軍總醫院數位醫療中心AI實驗室主任林嶔博士。

台中榮總今年與鴻海研發護理機器人,建置全自動的智能實驗室,將智慧科技應用在醫療的各面向,陳適安院長以「數位X永續 醫院機構的雙軸轉型」,分享智慧醫療的發展與面向、智慧醫療國際化以及可以努力的部分。他透過NEWSWEEK評比的十大項目說明智慧醫院所要做的事,正因為可以努力的方向非常多,若能適時跟業界合作,軟硬體都能有更多的支援。提及未來科技展望,陳院長認為要最大限度地發揮人工智能的優勢並降低風險,以開放的心態擁抱這場科技變革,積極參與,才能共同塑造更智能、更高效,也富有人文關懷的未來。

「為什麼沒辦法完全實現無人的自動車駕駛,因為沒有辦法做到百分之百。」專長在公共衛生的林嶔博士以大便潛血檢測和SCREENING TEST破題,提到若要用AI來做篩檢,就要讓AI負責去發現人類發現不到的數據關聯上,同時逐一分享他們利用AI在ECG所做的相關研究。在「當醫療遇上科技–探索智慧醫療應用及研究經驗分享」的尾聲,林博士說道,在他的想像中,未來的健康照護系統會有很大的改變。病人到醫院後,經過醫師診斷,不論是嚴重或不嚴重的病例資料,都能被完整且一致地保存。AI 接著可以重新分析這些跨種類的資料,協助找出那些沒有傳統危險因子、卻可能仍在疾病風險中的人。這樣的系統不僅能讓病人受惠,也會提升醫院的營運效率。因為現在有些病人是在其他醫院才被確診,但在未來,就能更早被發現,更早開始治療。

人文與科技並進 同心共創卓越醫療封面 20251116 7 人文與科技並進 同心共創卓越醫療封面 20251116 8

圖說:陳適安院長分享「數位X永續 醫院機構的雙軸轉型」進行分享(左);林嶔博士以視訊分享AI目前在他們醫院的應用。(左圖/連志強;右圖范宇宏)

人文與科技並進 同心共創卓越醫療封面 20251116 9 人文與科技並進 同心共創卓越醫療封面 20251116 10
人文與科技並進 同心共創卓越醫療封面 20251116 11 人文與科技並進 同心共創卓越醫療封面 20251116 12


圖說:同仁把握機會踴躍提問。(圖/范宇宏)

◎凝聚共識 共知共行

「請從醫學中心角度思考,提出可發展的服務特色、智慧醫療、教學研究,以期許本院未來一年、三年、五年甚至十年,發展成什麼樣子?」午後時光,在場主管分作七組進行討論。

智慧醫療的題目上,大家主要討論如何減輕同仁的負擔或優化流程;服務特色上,聚焦在發展醫療特色和新技術的同時,科內如何維持競爭優勢和提升整理服務量;在教學研究的部分,眾人則是思考如何引導未發表論文的醫師發表論文並培養出優秀的主治醫師。各組主管們熱烈參與、腦力激盪,並將重點提綱挈領,上台分享。

人文與科技並進 同心共創卓越醫療封面 20251116 13 人文與科技並進 同心共創卓越醫療封面 20251116 14


圖說:分組第一組由醫療品質中心羅崇祐主任上台分享。(圖/連志強)

人文與科技並進 同心共創卓越醫療封面 20251116 15 人文與科技並進 同心共創卓越醫療封面 20251116 16


圖說:第二組由外傷科劉繼元主任代表報告討論成果。(左圖/范宇宏;右圖/連志強)

人文與科技並進 同心共創卓越醫療封面 20251116 17 人文與科技並進 同心共創卓越醫療封面 20251116 18

圖說:第三組由胸腔內科饒倫毓醫師分享小組內容。(左圖/范宇宏;右圖/連志強)

人文與科技並進 同心共創卓越醫療封面 20251116 19 人文與科技並進 同心共創卓越醫療封面 20251116 20


圖說:中醫部中醫內科謝伯駿主任代表第四組團隊上台分享。(左圖/范宇宏;右圖/連志強)

人文與科技並進 同心共創卓越醫療封面 20251116 21 人文與科技並進 同心共創卓越醫療封面 20251116 22


圖說:鄭介炬專師護理長代表第五組進行報告。(左圖/范宇宏;右圖/連志強)

人文與科技並進 同心共創卓越醫療封面 20251116 23 人文與科技並進 同心共創卓越醫療封面 20251116 24

圖說:高壓氧中心張孟宗主任報告第六組的討論內容。(左圖/范宇宏;右圖/連志強)

人文與科技並進 同心共創卓越醫療封面 20251116 25 人文與科技並進 同心共創卓越醫療封面 20251116 26


圖說:核子醫學科程紹智主任分享第七組的成果。(左圖/范宇宏;右圖/連志強)

◎投入奉獻 榮獲肯定

肯定過去一年同仁們的努力,會議中表揚在教學、研究或服務上有特殊貢獻或優良表現的同仁。本次得獎者共有30位,獲得年輕優良住院醫師獎的有內科部廖宸偉醫師、泌尿科周奕儒醫師、中醫部魏孟鈞醫師、牙科部林霓醫師;泌尿科李名偉醫師則是榮獲優良年輕主治醫師獎。研究上,泌尿科蔡曜州主任、腎臟內科盧國城醫師、牙科部許博智主任獲得研究論文獎;研究部王賈詡博士則是獲得研究推動獎。泌尿科和腎臟內科均獲得最佳研究團隊獎。

此外,皮膚科王淳樺主任、泌尿科許峻凱醫師、胸腔內科李中醫師、眼科部視覺保健科彭義傑主任獲得優良服務獎;骨科部王禎麒主任、兒科部余俊賢主任、牙科部許博智主任、教學部吳燿光主任、劉子弘副主任、共同實驗室蔡國旺主任、社區暨長照服務部李孟蓉副主任、院長室宋美侖律師榮獲特殊貢獻獎。團隊方面,人資室、職安室、企劃室、社服室均獲得為院爭光獎。

人文與科技並進 同心共創卓越醫療封面 20251116 27 人文與科技並進 同心共創卓越醫療封面 20251116 28

圖說:張聖原策略長頒發優良住院醫師獎(左)、優良年輕主治醫師獎(右)。(圖/范宇宏)

人文與科技並進 同心共創卓越醫療封面 20251116 29 人文與科技並進 同心共創卓越醫療封面 20251116 30


圖說:張聖原策略長頒發研究論文獎(左)、研究推動獎(右)。(圖/范宇宏)

人文與科技並進 同心共創卓越醫療封面 20251116 31 人文與科技並進 同心共創卓越醫療封面 20251116 32


圖說:張聖原策略長頒發優良服務獎(左);趙有誠院長頒發為院爭光獎(右)。(圖/范宇宏)

人文與科技並進 同心共創卓越醫療封面 20251116 33

圖說:趙有誠院長頒發特殊貢獻獎。(圖/范宇宏)

泌尿科蔡耀州主任表示,他的尿路上皮癌研究涵蓋診斷、治療及病人照護,研究團隊累計二十餘篇論文。他指出,尿路上皮癌在台灣具有特殊性:發生率明顯高於歐美國家,患者以女性為主,而在國外多見於男性且與抽菸有關;此外,部分病例可能與中藥使用有關聯,病因尚不完全明確。該癌症死亡率高,對病人威脅大,因此團隊建立大型資料庫研究,期望找出有效的診療與照護策略。對於獲得研究論文獎第一名,蔡主任期待未來可以做得更好,帶給病人更完善的治療。

TriNetX是全球性的醫療研究平台,使用真實世界的數據供研究人員分析疾病和療程效果,被廣泛用在醫學研究。為了提升研究品質,共同實驗室王賈詡博士分析以這個平台做出的相關研究,找出平台的弊病及盲點,藉此製作教材,指導年輕醫師更正確地使用,產出更客觀及準確的研究。此次獲得研究推動獎,王賈詡博士指出:「研究不是幫助今天的病人,而是幫助下一代的病人以及下一代的照顧品質,我希望能一直做下去,培養年輕醫師,並提醒學生做研究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別人。畢竟守護文獻,就是守護我們的醫學知識,同時守護了病人的生命。」

此次在研究與貢獻雙料得獎的牙科部許博智主任不僅投入頭頸癌研究,今年也將全球首例動態導航系統運用於口腔癌病人的治療,一日完成顎骨重建植牙手術。談到為何投入牙科科技與AI應用,許主任說,AI可在有限的人力下完成更多工作、提升品質,是未來醫療發展的必要方向,因此如何用最少的人力做到最好,AI是唯一解方,未來會帶領牙科部繼續發展數位手術,包括術前數位評估,術中精確導航,發表研究成果,讓臨床、研究跟教學並重發展。

活動尾聲,趙有誠院長感恩大家布施整天時間參與共識營,期望主管們回到單位將所學及收穫帶給同仁,未來也能舉辦院內講座,持續推動。此外,趙院長也鼓勵同仁們善用資源,動手實作,在未來新的一年,用心智慧醫療,開創屬於台北慈濟醫院自己的AI應用,靠團結的力量走得更長更遠。

人文與科技並進 同心共創卓越醫療封面 20251116 34

圖說:趙有誠院長期待未來大家可以用心智慧醫療,團結將路走得更長遠。(圖/連志強)

(文/廖唯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