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生命體驗 看見苦難付出愛

迎心傳愛新人營的課程邁入第二天,一如既往,課程重點在於居家訪視及關懷,期待學員們能夠看見苦難,見苦知福。一大早,學員們在健康操活絡筋骨後,與隊輔共203人分作八條動線,啟程居訪。

20250914 不一樣的生命體驗 看見苦難付出愛 1

圖說:9月14日,新人營課程一早,學員們透過健康操活絡筋骨。(圖/連志強)

出發前,關懷團隊的詹玟倩師姊在行前叮嚀中提醒,大家要一起協助案家清掃,作案家的依靠。「我們都是很幸福的人,沒有辦法體會什麼是苦,今天走入苦難眾生處,見苦知福,進行全人全家全程的關懷。」趙院長致詞指出:「在人生的歷程中,每個人都可能遇到低潮或困難。有些人能很快走過,但有些人卻需要陪伴與支持。今天我們前往關懷訪視,不只是去打掃環境,更重要的是以對待親人的心去探望。」同時提醒學員,每個人的家庭環境不同,即便感到不適應,也要留意表情跟反應,以理解和感恩的心情去面對,希望大家能用尊重和感恩完成居掃,用心體會自己多麼有福報。接著,眾人整裝待發,依序出班。

20250914 不一樣的生命體驗 看見苦難付出愛 2 20250914 不一樣的生命體驗 看見苦難付出愛 3

圖說:詹玟倩師姊叮囑學員不只是清掃,也要作案家的依靠(左);趙有誠院長希望大家用尊重和感恩完成居掃,用心體會自己多麼有福報(右)。(圖/連志強)

20250914 不一樣的生命體驗 看見苦難付出愛 4

圖說:趙有誠院長帶領眾人,整裝出發,前往居掃。(圖/連志強)

◎教課書學不到的人文

53歲的萬先生雙腳嚴重靜脈曲張,行走緩慢,已經三年無法就業,與爸爸和弟弟一家人同住,工作不順、疾病與挫折使他相當自卑,總覺得被人瞧不起,且有強迫症跟焦慮傾向,影響生活。慈濟志工介入後,發現萬先生行走困難,就醫卻不願服藥,幾經溝通,將他接引至台北慈濟醫院治療,而萬爸爸則是患有糖尿病及多年骨刺,身軀已呈現佝僂狀。

趙有誠院長、喬麗華主秘、護理部吳秋鳳主任帶著學員來到萬先生家中,一下車,就看到萬先生坐著輪椅在家門口,立即前往寒暄:「昨天睡得好嗎?你太瘦了,要多吃一點,傷口才容易好。」「你腳可以放上來嗎?我們幫你換藥!」而後,學員們與志工分組進入客廳、廚房、臥室、浴室打掃,將陳年堆積的雜物及垃圾搬出屋外。

20250914 不一樣的生命體驗 看見苦難付出愛 5 20250914 不一樣的生命體驗 看見苦難付出愛 6
20250914 不一樣的生命體驗 看見苦難付出愛 7 20250914 不一樣的生命體驗 看見苦難付出愛 8

圖說:清掃前,萬先生的家裡雜物囤積、霉斑滋生。(圖/盧義泓)

趙有誠院長說明,萬爸爸過去熱心地方事務,長年擔任義交,是急公好義的典範。但兒子萬先生因下肢靜脈血液回流不良腫脹,先前為了不讓腳越來越腫,便以紗布彈繃綑綁小腿,導致左腿中間細、上下腫,拆除後才整隻小腿漸漸平衡。由於右腳的傷口不易癒合,因此醫護團隊也協助清潔傷口,未來將與血管外科討論是否能以手術或血管內取栓治療。此外,萬先生體態瘦弱、心情低落,也需要加強營養與藥物協助。趙院長強調,幫助案家需要團隊合作,一如社會上每個人都要相互學習,在需要時互相伸出援手,讓事情順利圓滿。

20250914 不一樣的生命體驗 看見苦難付出愛 9 20250914 不一樣的生命體驗 看見苦難付出愛 10

圖說:趙有誠院長、護理部吳秋鳳主任和蔡碧雀督導替萬先生清潔評估傷口(左);萬爸爸拿出過往長年義交服務的感謝盃跟院長分享義行(右)。(圖/盧義泓)

清刷浴廁、搬移流理臺沖洗,還有突如其來竄出來的蟑螂惹得女學員驚聲尖叫,儘管如此,在隊輔用心的帶領下,學員們還是努力整理了一整個上午。協助客廳整理的骨科林昱誠住院醫師分享,自己一邊掃,一邊想:「為什麼這些東西會出現在這裡,如果是我們的話應該就會丟掉了吧!」等到休息時間則進一步反思到,平時知道臨床病人家裡狀況不好時,總會衛教提醒要保持乾淨,但真的沒辦法想像他們是居住在這樣的環境,進而致使疾病發生。未來要多從病人的角度思考,醫療端不應該苛責,而是要給他們更多的機會並想辦法協助。

一般科劉玟惠醫師說到,來到案家前其實很緊張,就怕現場會跑出一堆蟑螂、老鼠,但開始清掃後心境反而比較平靜,因為覺得這是大家可以幫忙一起解決的事情。劉醫師說:「疾病是跟生活綁在一起的,每個人生病的其實要了解背後造成他生病的原因,這次實際了解了案家的環境,在整齊度外更可以發掘問題根源,替他們想辦法解決。」剛進15A病房服務的劉芳瑜實習護士則提到:「大家分工合作把東西都打掃乾淨滿有成就感的,以前沒有機會走進案家,這次課程後,以後如果個案有需要幫忙時,我會比較用心地去看見他需要幫忙的地方。」

20250914 不一樣的生命體驗 看見苦難付出愛 11 20250914 不一樣的生命體驗 看見苦難付出愛 12
20250914 不一樣的生命體驗 看見苦難付出愛 13 20250914 不一樣的生命體驗 看見苦難付出愛 14
20250914 不一樣的生命體驗 看見苦難付出愛 15 20250914 不一樣的生命體驗 看見苦難付出愛 16

圖說:學員齊心協力,移除雜物,刷洗髒汙。(上四圖/張清壽;下圖/盧義泓)

齊心協力整理過後,不僅房子空間騰了出來,連床鋪都換上新床墊。萬爸爸說道:「真的很感恩,我以前是開計程車的,退休後就沒有經濟來源,今天還好院長跟慈濟師兄姊來幫忙,不然真的不知道怎麼辦!」萬先生對慈濟人的幫助也是連聲道謝,在感恩聲中,眾人齊唱「無量壽福」,祝福萬家人平平安安,早日恢復身體健康,重返生活軌道。

20250914 不一樣的生命體驗 看見苦難付出愛 17

圖說:趙院長帶領學員們以「無量壽福」祝福萬家人早日恢復健康,重返生活軌道。(圖/盧義泓)

20250914 不一樣的生命體驗 看見苦難付出愛 18 20250914 不一樣的生命體驗 看見苦難付出愛 19
20250914 不一樣的生命體驗 看見苦難付出愛 20 20250914 不一樣的生命體驗 看見苦難付出愛 21

圖說:整理完畢,家裡的空間變得寬廣。(圖/盧義泓)

◎勤耕福田 收穫愛

徐榮源副院長領隊帶著學員們共計二十三人,前往南港打掃。慈濟持續關懷這戶人家已經十五年了,案主過去身體健康時曾在安養院做看護工,但三次中風後坐輪椅口齒不清,幸好有兒子照顧。

走進室內,環境雜亂,到處堆滿衣物、雜物,多處天花板裂開漏水,油漆脫落,後面陽台遮雨棚破爛,無法遮風擋雨。學員有的負責丟棄廢棄雜物、有的刮除天花板脫落油漆,彼此分工合作。由於頂樓無人居住,漏水部分由懂得泥作的師兄先將漏水原因找出清理後,再陪伴學員一起完成泥作,防止漏水;女眾學員則合力清理流理臺上的沙土。

20250914 不一樣的生命體驗 看見苦難付出愛 22 20250914 不一樣的生命體驗 看見苦難付出愛 23
20250914 不一樣的生命體驗 看見苦難付出愛 24 20250914 不一樣的生命體驗 看見苦難付出愛 25

圖說:學員有的負責丟棄廢棄雜物、有的刮除天花板脫落油漆。(圖/林美真)

與此同時,徐副院長也前往四樓陪伴坐在輪椅上的案主話家常,請她放心,如有任何需要慈濟都會幫忙。姜炫甄實習護士認為,打掃就像在醫院工作一樣要認真,而醫院工作更要細心、耐心,對待病患。一般科詹昀儒住院醫師認為,可以出來幫助案家打掃,看到案家的苦,感覺自己很幸福。每位學員為案家打掃不遺餘力,甚至連當地里長謝志勇都一起來協助清理,大家的全身汗流浹背,上衣好像都是從水裡撈出一樣,但是都甘之如飴。

時間過得很快,兩個小時一眨眼過去,徐副院長感恩里長的關心,將結緣品致贈給案家後,一行人帶著滿滿的心靈寶物返回靜思堂。

20250914 不一樣的生命體驗 看見苦難付出愛 26 20250914 不一樣的生命體驗 看見苦難付出愛 27

圖說:整理前髒亂破損(上);整理後乾淨不少(下)。(圖/林美真)

20250914 不一樣的生命體驗 看見苦難付出愛 28

圖說:徐榮源副院長與領學員一行人帶回滿滿的心靈寶物。(圖/林美真)

◎付出中發現幸福

因為喜歡囤積衣物,又對居家清潔沒有觀念,林女士家中常有蟑螂、老鼠橫行,藉著此次居家訪視,張恒嘉副院長帶領23位學員前往清掃,同時為患有糖尿病的林女士進行衛教。

20250914 不一樣的生命體驗 看見苦難付出愛 29 20250914 不一樣的生命體驗 看見苦難付出愛 30
20250914 不一樣的生命體驗 看見苦難付出愛 31 20250914 不一樣的生命體驗 看見苦難付出愛 32

圖說:從廚房、臥室到陽台,學員努力清掃林女士的家。(圖/呂佩玲)

一般科洪乃丞住院醫師負責清掃天花板,為了清除蜘蛛絲,他努力做到護生不傷生,利用掃把巧妙地將蜘蛛移居戶外,耗費好大一番功夫終於順利完成任務。他分享:「看到案家的情況,體會到每個人都有他不便之處,要用更多的同理心來跟他們相處。」邊將雜物放進垃圾袋中,一般科吳振瑋住院醫師感慨,原來有人是沒有辦法自己維護居家環境的,幸好有慈濟的長期關懷,才能讓他們的生活更健康。他也藉事練心,提醒自己面對病人時要投入更多關懷,做到醫病也醫心。

將準備好的衣架一一推入案家,一般科陳立杰住院醫師與陳思維住院醫師認為,藉由居家清掃,接觸不同生活層面的人,能更了解背後的處境,期許自己能用愛家人的心照顧病人,做一位有愛的醫師。而在另一旁整理衣物與地面的研究部侯采緁辦事員在協助整理衣物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喜歡幫助別人的性格特質,更覺得幸福。

20250914 不一樣的生命體驗 看見苦難付出愛 33 20250914 不一樣的生命體驗 看見苦難付出愛 34

圖說:經過一番努力,將房間的衣物與陽台空間整理乾淨。(圖/呂佩玲)

20250914 不一樣的生命體驗 看見苦難付出愛 35

圖說:張恒嘉副院長帶著學員們順利圓滿居掃任務。(圖/呂佩玲)

◎以尊重為起點的關懷

一走進案家,放眼望去滿地都是雜物,無處落腳,鄭敬楓副院長與學員來到永和一處公寓。案主獨自扶養三名子女長大,因為長期的壓力負荷,志工前往關懷時,發現屋內環境不理想,因此想協助汰換居住用品,讓案主能夠轉換心情。

初到案家,陽台盡是用不到的東西,讓學員一時不知如何進門,接著,映入眼簾的是滿地滿桌的垃圾。戴起手套,在徵得案主同意後,鄭敬楓副院長帶頭清理不要的物品,學員們也前往各自負責的區域,展開分類。此外因為長期服藥,抽屜中有許多藥袋,學員當中有四位藥師,協助進行藥品分類,希望維護用藥安全。

剛開始,案主對於學員們的到來有些牴觸,不願意斷捨離,但在發現自己的意願被尊重後,她也漸漸露出笑容,更在接過鄭敬楓副院長的祝福禮時,開心地與大家道感恩。

20250914 不一樣的生命體驗 看見苦難付出愛 36 20250914 不一樣的生命體驗 看見苦難付出愛 37
20250914 不一樣的生命體驗 看見苦難付出愛 38 20250914 不一樣的生命體驗 看見苦難付出愛 39

圖說:把握時間,學員立即前往各自負責的區域,展開分類。(圖/黃曾幼馨)

20250914 不一樣的生命體驗 看見苦難付出愛 40 20250914 不一樣的生命體驗 看見苦難付出愛 41

圖說:原先無處落腳的空間,清出乾淨空地。(圖/黃曾幼馨)

20250914 不一樣的生命體驗 看見苦難付出愛 42

圖說:任務圓滿,案家跟學員們歡喜合影。(圖/黃曾幼馨)

◎感恩手心向下的機會

何景良副院長是第一次承擔帶隊至張先生進行打掃、清潔。張先生因為顏面神經的困擾,導致面部肌肉無法正常運動,出現疼痛或不適感,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和情緒,經常令他躁動不安,影響身體與心理。但是,令人擔心的是他沒有定期就醫,曾經未達預期效果的就醫令張先生對醫療產生懷疑和不安,進而忽視自己的健康問題。

在何副院長說明此次來訪的用意後,便將張先生扶到適當的位置,以身作則,帶動學員投入掃除。這個的家範圍不大,二十幾位同學擠滿了整個空間,但還是各就各位,各司其職。在掃除告一段落,何副院長則與急診翁琬貞護理長、身心醫學科廖金蓮護理長一同關懷,讓張先生知道他不是一個人在面對這些困難,有許多人願意陪伴他。

20250914 不一樣的生命體驗 看見苦難付出愛 43 20250914 不一樣的生命體驗 看見苦難付出愛 44
20250914 不一樣的生命體驗 看見苦難付出愛 45 20250914 不一樣的生命體驗 看見苦難付出愛 46

圖說:何景良副院長(左上圖)帶著學員們用心打掃。(圖/連志強)

教學部同仁黃政閔分享,來到台北慈院工作後,看到許多熱心奉獻的人,讓他感受到了慈濟大家庭的溫暖,居家清掃面對案家的困境,他認為,能夠付出良能,對自己的身心靈都有正向影響。何景良副院長也提到:「看到案家後,覺得自己非常幸福,也意識到大台北地區仍有許多困難的民眾無法走出家門。」經過一個上午的清掃後,雜物堆積的室內空間寬廣了不少,連空氣都變得清新,何副院長認為:「雖然清掃後可能很快又會變得髒亂,但慈濟志工會持續關懷,給予協助。我們要多付出,能有這次打掃經驗,真的非常感恩,也非常快樂。」

20250914 不一樣的生命體驗 看見苦難付出愛 47 20250914 不一樣的生命體驗 看見苦難付出愛 48
20250914 不一樣的生命體驗 看見苦難付出愛 49 20250914 不一樣的生命體驗 看見苦難付出愛 49

圖說:清理前雜亂無章,清理後整個家煥然一新。(圖/連志強)

「祝福你無量壽福,祝福你無量壽福……」送上祝福裡後,職志與學員們齊唱「無量壽福」祝福案家,圓滿此次關懷。

20250914 不一樣的生命體驗 看見苦難付出愛 51

圖說:何景良副院長跟學員們一起祝福案主。(圖/連志強)

◎醫療不僅在醫院

洪碩穗副院長帶領學員至基隆雙溪,現年73歲的許爺爺,從十多年前母親往生後開始獨居生活,因為生病的關係,家裡許多物品他都捨不得丟棄,長期囤積在廚房、浴廁、房間與客廳中,這樣的生活環境也導致其左側小腿的傷口反覆發炎,甚至化膿長蛆。下了車走到許爺爺家門口,卻發現屋內堆滿雜物,飄散陣陣異味,原先分配好各自清掃空間的學員們甚至連客廳都無法進入,只能在大門外排成長長人龍,接力將回收物與垃圾移出後進行分類。「小心!有釘子哦!」「慢慢來沒關係!」頂著烈日,每個人都汗流浹背,但卻沒有怨言,反而在彼此加油打氣中培養默契,使動線更流暢。當空間一點一滴被清理出來,昏暗的環境透進久違的陽光,學員們的歡喜顯而易見。

20250914 不一樣的生命體驗 看見苦難付出愛 52 20250914 不一樣的生命體驗 看見苦難付出愛 53
20250914 不一樣的生命體驗 看見苦難付出愛 54 20250914 不一樣的生命體驗 看見苦難付出愛 55

圖說:頂著烈日,學員們排成長長人龍,接力將回收物與垃圾移出。(圖/傅長新)

另一邊,洪碩穗副院長彎著身子,與皮膚科王淳樺主任、護理部陳美慧督導一起檢查許爺爺的傷口。「爺爺會不會痛?忍耐一下哦!」洪副院長以生理食鹽水清洗皮膚表面,並輕輕將紗布覆蓋在傷口上完成包紮,同時仔細叮囑許爺爺要好好保護傷口。隨後,他也戴上手套,和學員們一起投入清掃作業。洪碩穗副院長表示,許爺爺左腳在30多年前曾經骨折並且接受多次手術,但仍有變形導致行走受限,加上日常沒有做好照護,傷口反覆潰爛結痂,因此此次特別帶上醫藥材,為許爺爺清除壞死皮屑與換藥。洪副院長也提到:「帶領學員走入案家,希望讓他們看見就在台北近郊,還是有人因病痛與生活困境無法走出家門,期許透過居訪,讓學員體會『醫療不僅在醫院,更要主動走進社區』,唯有親身付出與陪伴,才能真正同理病人的需求。」

國中便曾參與慈濟人文營的牙科部徐遠亨PGY醫師分享:「昨天的課程讓我們認識慈濟在台灣、土耳其、日本等地的賑災與關懷,但親身體會還是帶給我很不一樣的體驗。就像院長所說,看到別人的苦,就知道自己的福,讓我反思,未來在臨床不僅要注重專業,更要體恤病人、理解背後的處境,用行動實踐醫療的初衷。」陳復蓉實習醫學生來台北慈濟醫院見習兩週,她表示,訪視志工們的付出令她感動,因為有他們,病人的生活環境才能得到改善,身體才能越來越健康。

20250914 不一樣的生命體驗 看見苦難付出愛 56

圖說:洪碩穗副院長與皮膚科王淳樺主任、護理部陳美慧督導一起檢查許爺爺的傷口。(圖/張泰元)

20250914 不一樣的生命體驗 看見苦難付出愛 57

圖說:大家為許爺爺送上祝福。(圖/傅長新)

用有限的時間付出無限的良能,一堂學校跟臨床都學不到個居掃課程,在每個學員心中種下善的種子。期待大家未來在臨床深耕專業的同時,會記得曾經有一天,還是新人的自己,前往案家身體力行付出的快樂與感動。

(文/廖唯晴、鄭冉曦、人文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