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氣:200

【新人營系列二】付出與承擔 看見生命意義

第九屆「迎心傳愛新人營」邁入第二天課程,9月13日一大早,學員與隊輔精神抖擻地跳完早操後整裝,分成13條動線,展開居訪活動。

 

圖說:一大早,大家精神抖擻地跳起健康操。(左圖/李清壽、右圖/楊文道)

  趙有誠院長代表全體學員感恩志工訪視團隊長時間陪伴感恩戶,以成就此次居訪活動,讓同學見苦知福,並勉勵學員:「今天居訪的案家僅是慈濟長年照顧的幾個特別家庭。有太多太多的家庭,在慈濟社區志工的照顧下,找到人生的光明方向;我們是很有福報的一群人,如果用心觀察,相信可以從很多地方看到慈濟人的體貼,所以要帶著感恩的心出發,用感恩、尊重、愛的心情,用心打掃,了解這堂生命教育課程的意義。」

 

圖說:趙院長勉勵學員,用感恩尊重愛的心情打掃,了解生命教育課程的意義。(上圖/楊文道、左下圖/林鼎傑、右下圖/范宇宏)

◎用愛陪伴 走過低潮

  41歲的吳先生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及痛風,體重高達280公斤,加上嚴重的牛皮癬,已經一年多無法出門;他的同居人因家暴離婚,也有過重、高血糖、子宮肌瘤等疾病,而同居人升國二的兒子則有中度身心障礙、暴力、情緒不穩與自殘現象,經常睡在家裡的大型貓籠裡。台北慈濟醫院醫療團隊曾在2020年6月初前往訪視,針對減重、皮膚問題提供衛教資訊與藥物。

  隊伍浩浩蕩蕩地出發,趙有誠院長、皮膚科王淳樺主任、營養科郭柏良營養師與學員們來到吳先生的家,大門口笑著揮手、迎接眾人的是同居人的兒子。走進不大的空間裡,大家接力搬運出陳年物品,展開清掃活動,醫療團隊也相繼關心起吳先生的身體問題。看到原本嚴重的牛皮癬,在藥物作用下漸漸痊癒,出現粉色皮膚,王淳樺主任顯得相當開心;郭柏良營養師也在此時教導正確飲食習慣,期望先透過飲食、運動控制體重,待吳先生降至150公斤後,再介入手術治療。

  「院長,我跟你說,吃素以後我排便很順暢。你看!肚子都變軟了。」看到趙院長來到家中,吳先生宛若認識很久的熟人般,拉起衣服分享自己茹素後的改變。他笑著說:「現在,我最大的願望就是變回一個正常的人,可以工作、養家,跟著慈濟做善事,真的很謝謝院長帶大家來看我,感謝再感謝。院長,我跟社工師約好,等我好了,能走動時,一定先去三重幫忙資源回收,跟師姑師伯們結緣。」

  趙院長送上結緣品,祝福吳先生在醫療團隊的照顧下,早日恢復健康與行動能力,成為手心向下的助人者。隨後,啟程前往下一個居訪地點。

   

圖說:趙院長、王淳樺主任關懷吳先生皮膚狀況(左),送上結緣品(右)祝福早日恢復健康。(圖/范宇宏)

  49歲的葛先生沒有工作,疑似有憂鬱、焦慮等精神狀況,但未曾就醫鑑定,個性相當溫和。因家人皆已離世,生活費需仰賴表姊與親戚協助,但無論旁人如何關心,葛先生依舊離群索居,不願與外界聯繫,甚至長期沒盥洗。身體汙垢累積,屋內垃圾堆積,久未處理的漏水屋況……再再影響鄰居,怨聲連連。近來,在慈濟跟里長的幫忙下,葛先生開始願意盥洗、做回收,但依然跟人保有距離。

 

圖說:整理前,葛先生的房子一片凌亂,由於長時間未盥洗,頭髮的油垢在牆壁上堆積成塊(上圖牆上污垢處),此外,地上、床上更是堆滿雜物,幾乎沒辦法行走。(圖/孫保源)

  眾人魚貫進入家中,清掃客廳、臥室、並以人力接龍的方式,將不需要的大型物件搬出屋外。久未清理的家具,稍一搬動,便有蟑螂竄出,灰塵漫天飛,初次見到這種景象,無疑造成學員們大大的震撼;儘管如此,大家仍秉持付出的心,不畏汗水、辛勞,賣力整理。復健科住院醫師簡子軒笑著提到,隨著變乾淨的房子,初來乍到的震撼已慢慢被成就感取代;一般科住院醫師張瑋庭也分享:「未來,我們在醫院看到這些經濟上沒那麼好的民眾,要進一步思考是不是有其他需要協助的地方。」

 

圖說:趙院長帶領學員清掃葛先生住家,粉刷油漆。(圖/范宇宏)

  甫到骨科病房工作一個月的陳薏容護理師擦灰塵擦得滿身是汗,她感恩地說:「過程雖然辛苦,但打掃乾淨後很開心。以後到了職場,要視病如親,遇到社經地位較低的病人,要給他們更多的愛與溫暖。」

  打掃、粉刷皆告一段落,看著煥然一新的客廳,躺上新床墊,向來沉默的葛先生以許多的「謝謝」感恩醫療團隊、社區志工與里長的幫忙。在「無量壽福」的歌聲中,趙院長給予誠摯祝福,他表示:「葛先生需要的是更多陪伴,我想,慈濟的愛應該能融化、打開他的心,祝福他重新走出來,成為能幫助別人的人。」

圖說:整理後,家中煥然一新,醫療團隊與志工齊聲唱「無量壽福」,祝福葛先生早日走出陰霾,趙院長也與葛先生約定,要繼續做環保,成為手心向下的人。(圖/范宇宏)

圖說:志工協助換上乾淨床墊,讓葛先生能夠睡個好覺。(圖/孫保源)

◎走出醫院 看見暗角

  張小姐五十歲,五年前中風,右手右腳受損,行動稍顯遲緩。她的先生於2020年4月確診口腔癌四期,開刀後化療。家中主要經濟來源中斷,張小姐醫院、家裡兩頭跑,照顧病夫和兩幼子,更無力打理環境。

  來到家中,二十位志工們已經開始搬運東西,里長也已來到案家關懷。張耀仁副院長與陳美慧護理長隨即關懷先生的身體狀況,而後,男學員幫忙把垃圾搬出並扛上環保車,女學員則在廚房、浴室刷洗,垃圾分類、洗刷櫃子。整理得差不多後,志工帶來油漆,張副院長也拿起油漆刷,展露一手絕活。

  婦產部林士文醫師很高興有這個機會參與幫助案家的工作,感受到慈濟人的用心,也在無形間培養了同理心。看到小小的屋子竟可以清出這麼多東西,黃瓘勛護理師有點意外,她將助人的喜悅記在心中,未來將在臨床上用愛照護每個病人。

 

圖說:張耀仁副院長關懷罹患口腔癌的先生(左),陳美慧護理長與學員分類垃圾(右)。(圖/陳昭祥)

◎愛能觸動每顆心

  54歲古女士因中度智能障礙無法就業,僅能倚靠輕度智能障礙的女兒打零工與政府補助維生。母女倆與六隻貓、三隻狗、三隻雞一起住在老舊的三合院。屋內未接自來水,生活用水皆來自幾公尺外的溝渠;在屋外,一個以紅磚圍成的L型露天區域就是她們如廁、沐浴的地方。

遠遠地,混雜排泄物、土壤及濕氣的惡臭已撲鼻而來,踏進屋內那刻,更是因震撼而生的靜默。大家在師兄師姊的指導下,團結合作,搬走腐爛的大型家具、持鏟子將地板厚厚一層髒污鏟起、丟掉過期多年的食品用品……。

打掃暫時告一段落,徐榮源副院長親切地向古女士介紹自己是客家人,打破陌生,古女士展開笑容,用簡單的言語述說對慈濟的喜愛。現場所有人合掌,圍成一圈,歌唱「愛與關懷」予以祝福。或許是慈濟人的真心再次觸動了她,儘管無法聽懂歌詞,古女士仍在剎那間紅了眼眶,感動落淚。一般科住院醫師江卓鴻與林宏勳分享,生活在都市,很難想像會有這樣惡劣的居住環境。若日後發現病人有服藥順從性不好的問題,不會第一時間責怪,而會從不同面向去思考病人真正的需求。

圖說:徐榮源副院長帶領學員們透過實作,體悟「有苦的人走不出來,有福的人走進去」的意涵。(圖/連志強)

圖說:歌唱愛與關懷,祝福古女士。(圖/連志強)

◎最溫暖的祝福

  王先生本來是小康家庭,父親往生,母親再嫁,繼父喜歡賭博,把家中的錢花光,王媽媽因而得到憂鬱症,王先生為了照顧媽媽也病了,罹患肌無力症,找工作困難,收入不穩定,令他無心整理家裡。

  黃思誠副院長及25位學員來到王先生家中,分成六組打掃浴室、客廳、廚房、臥室及粉刷牆壁,在每位學員努力的刷洗後,地板牆面磁磚逐漸變潔白,等王先生的房間整理乾淨後,放上新的床鋪,再接著打掃王媽媽的房間。趁著清掃空檔,黃副院長跟王先生到住家樓下,關懷媽媽的病情,勸導就醫安置。看著大家的努力,王先生相當感動,表示若志工下次再來訪,可以帶個竹筒來,自己也想當付出的人。

  黃副院長送上結緣品,訪視團隊則送上一套新棉被及枕頭,希望王先生母子倆,睡得溫暖又舒服。


圖說:黃思誠副院長與學員清掃王先生的住家、粉刷牆面。(圖/林韋詠)

◎施比受更有福

  這是一個外婆、媽媽與兒子三代同堂的弱勢家庭,媽媽智力不足仍需工作,兒子翔翔在大學就讀,利用課餘打工,外婆年事已高又不良於行,當家人外出時會幫她準備一桶開水再接上吸水管,以及簡單的餐食,老人家必須自行換尿布。

  張恒嘉副院長一行人來到這戶人家,女人當男人用,男人當超人用,發揮螞蟻雄兵的力量,依序清除垃圾、刷洗、除垢、油漆、資源分類,許多學員都是生平第一次拿刷子粉刷牆壁,分成多組同時進行,屋頂以及高處則交給專業的師兄處理。張副院長哪裡需要就及時出現,以身作則帶領新人營的學員,狹小的空間裡瞬間擠進數十人,人人都濕透了衣裳,卻沒有絲毫的疲態,反而是臉上付出的喜悅。

  吳佳芳護理師分享:「身為護理人員必須從病人的家庭背景了解,才能達到治本的效果,翔翔沒有因困境走偏,是我們服務和學習的對象,也從中感受到施比受更有福。」

圖說:張恒嘉副院長及時補位,以身作則帶領學員,感受施比受更有福的精神。(圖/陳弘祥)

◎見苦知福 心境轉變

  三年前因中風、行動不便失去工作的盧先生今年42歲,父親已過世的他,日前因二度中風影響行動及語言能力,領有中度身障補助,須照顧照顧中風臥床的母親。

  楊緒棣副院長帶領學員,來到盧先生家清掃,一進屋,便傳出濃厚的燃香味,牆面上則卡著一層厚厚的咖啡色灰塵,空氣間夾雜著養狗的氣味,令人難以形容。眾人依照分工,各就各位,拿著準備好的工具,刷廚房的刷廚房、清冰箱的清冰箱;有些人搬運各種大型垃圾上下五樓樓梯,有些人幫中風的盧媽媽洗澡,擦拭乳液……一個上午轉眼過去,看著家裡變得越來越乾淨,從沒想過會有那麼多醫師、護理師、志工過來幫忙的盧先生非常感恩。

  一般科楊傳智住院醫師開心分享內心轉變的過程:「一開始心裡有點排斥,但看到老人家躺在床上沒辦法動、滿滿的雜物,就沒那麼排斥了。跟著大家一起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是很開心的事情。」楊副院長送上結緣品,祝福一家人平安喜樂,早日走出困境。

圖說:楊緒棣副院長和學員展開清掃活動,關懷中風臥床的盧媽媽,為她洗澡、擦拭乳液。(圖/陳土港)

◎延伸 愛的力量

  鄭敬楓副院長帶領學員、志工共18人來到離婚後,獨自養育二女一子的黃先生家中,黃先生忙於工作,沒有母親照料的三個孩子不懂如何處理家務,日積月累,影響居住。小小的空間,擠滿了人,大家同心協力,接力搬運不需要的物品及垃圾,清出空間後再分區打掃。每個人都埋頭努力,只希望給黃先生一個乾淨整齊的環境;志工們更用心地在一樓地面規劃各類回收箱及垃圾區,待運出的物品先行分類好後可推回環保站或裝入垃圾袋。

  曾在就學中到關懷戶家中拜訪而被拒絕的賴慧穎護理師有感而發:「跟伙伴們一起分工合作,感受到互相依靠及信任。今天看到案家這麼相信我們,我想師姑、師伯培養出的這個關係一定非常良好,他們才願意給我們這次學習的機會。」

  看到黃先生一家人加入清掃行列,鄭副院長相當感動,送上結緣品,給予祝福,他相信這家人有一天會做個手心向下的人去幫助別人。

圖說:鄭敬楓副院長一行人來到黃先生家中,同心協力清出垃圾,家人也加入整理行列,恢復乾淨環境。(圖/柳石崑)

  見苦知福的課程讓這群大醫王、白衣大士們利用假日身體力行,深入社會角落。透過生命教育,祝福未來深耕專業的同時,更能醫病、醫心,用愛的良方,對症下藥,給予來院大德最溫暖的照護。

 (文/廖唯晴、許嫚真、曾修宜、江孟樺、人文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