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氣:798

聰明就醫-胃腸肝膽科

大腸鏡多久做一次比較合適

胃腸肝膽科 陳建華主任

息肉從小、中、大、變壞(大腸癌),平均需5-10年,還要依據不同的風險及個人狀況而有所不同,加上大腸鏡為侵入性檢查,所以不是每個人在發現息肉時都要每年做追蹤檢查。

一、大腸鏡檢查正常,沒有息肉

  1. 建議5年再追蹤。
  2. 若50歲以上,每2年做糞便潛血檢查;若呈陽性,建議做大腸鏡檢查。

二、大腸鏡發現增生性息肉

增生性息肉絕大多數不會變成惡性腫瘤,好發在乙狀結腸或直腸。

1.小於1公分且出現在乙狀結腸或直腸可以不用切除,建議5年再追蹤。 

2.但若大於1公分或長在乙狀結腸或直腸以外的位置仍會考慮切除,建議3年再追蹤。

三、大腸鏡發現腺瘤性息肉

腺瘤性息肉癌化的風險高,在病理組織上又分為管腔狀(tubular)、絨毛狀(villous)及二者混合存在的混合型,其中又以絨毛狀的腺瘤癌化的可能性較高。

  1. 只有1-2顆小型的腺瘤(小於1公分),建議3年再追蹤。
  2. 有3個以上小型的腺瘤(小於1公分),建議1-3年再追蹤。
  3. 有大型的腺瘤(大於1公分),或是絨毛狀腺瘤,或是高度分化不良,建議1年再追蹤。
  4. 若〈分次切除〉或〈病理報告發現有局部早期病變〉,建議半年就要再追蹤。

四、大腸鏡發現鋸齒狀腺瘤/息肉(sessile serrated adenoma/polyp)

好發在近端大腸,尺寸較大,轉變為惡性腫瘤的機會較高。

  1. 只有1-2個且小於1公分,建議3年再追蹤。
  2. 若大於1公分或超過3個以上,建議1年再追蹤。
  3. 若大於2公分,建議半年就要再追蹤。

五、腸道準備不佳

建議在1年內做好腸道準備後再重新檢查。

參考資料

  1. 台灣消化系內視鏡學會,大腸鏡後追蹤間隔專家會議。
  2. 台灣消化系內視鏡學會,大腸癌篩檢決策盒。
  3. Effectiveness of fecal immunochemical testing in reducing colorectal cancer mortality from the One Million Taiwanese Screening Program. Cancer. 2015 Sep 15;121(18): 3221-9.
  4. Optimizing adequacy of bowel cleansing for colonoscopy: 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U.S. multi-society task force on colorectal cancer. Gastrointest Endosc 2014 Oct; 80(4): 543-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