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氣:247

用愛育良醫 熱血生力軍報到

  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簡稱PGY訓練(Post-graduate year training),即學生從醫學院畢業後,選擇自己理想的醫院接受基礎醫學訓練的過程,通常需要兩年的訓練時間。今年台北慈濟醫院共有15位住院醫師、29位PGY醫師報到,2021年8月2日,教學部舉辦職前訓練,並於8月3月舉行開訓典禮,由趙有誠院長為醫療生力軍送上祝福。


圖說:今年台北慈濟醫院共有15位住院醫師、29位PGY醫師報到,8月3月舉行開訓典禮。(圖/范宇宏)

  「醫師這個工作要比別人早起、比別人晚回家,因為我們心中放不下任何一個跟病魔搏鬥的病人,所以付出也比別人多。」一大早,趙有誠院長在國際會議廳表達對學員的歡迎,也提到心中的期待,他說:「希望大家了解慈濟慈悲為懷、濟世救人的精神,可以體貼每一個病人的苦痛,給予視病猶親的關懷。」


圖說:趙有誠院長用疫情期間的溫暖故事告訴學員醫療過程中「愛」的重要。(圖/范宇宏)

  2021年是個特別的年份,疫情打亂了大家的生活步調,苦痛充斥在醫院裡,無常成為日常。一名49歲的男性病人在照顧洗腎的母親時確診,媽媽病逝後,他入住台北慈濟醫院專責病房,治療過程中一度病況惡化插管轉到加護病房,甚至引發敗血症,在趙有誠院長的指示下,醫護團隊透過「血液透析」清除病人血中內毒素,成功拯救生命。另一名85歲的高齡爺爺雙耳重聽、雙眼黃斑部病變,幾乎全盲,儘管如此,他每天仍要到萬華龍山寺買包子給剛動完關節置換術的老伴吃,因此誤入疫區,不幸染疫;生病期間家屬無法到院陪伴,錄製許多打氣音檔,由護理師放在爺爺床邊播放,但最後爺爺仍不敵病毒,撒手人寰。辭世前,護理師著裝到病房裡,讓家屬跟爺爺通話,並請他放心,因為大家都會把奶奶照顧好。每個多做的一點一滴,都膚慰了病人和家屬的心。

  舉凡替菸癮病人找尼古清代替香菸、送生活困頓的街友最後一程、為智能障礙的洗腎患者沐浴、製作人型氣球陪伴失智阿嬤,點點滴滴都說明醫護團隊在疫情期間的智、仁、勇。台北慈濟醫院在疫情期間收治了901個確診病人,趙院長用一個個故事說明慈濟的醫療人文。他告訴學員,重點不在醫院收治了幾個病人,也不是投入了多少人力物資,而是投入了多少的愛。

圖說:學員們認真聽院長分享。(圖/范宇宏)

  對慈濟人文有了初步認識後,學員們要繼續職前訓練課程。教學部吳燿光主任說明,疫情緣故,教學部將許多課程電子化,讓學員線上學習,而這兩天主要為實際操作的訓練課程,如PPE防護裝備穿脫、電腦系統操作、志工服務等。

  在篩檢站服務的韓一鴻醫師是從中山醫學大學畢業的。因已取得醫師執照,所以在服務時也在醫師指導下為病人採檢。他提到,一開始其實不擔心,但在採檢時袖套漸漸露出來,進而發現自己還有很多要學習的地方。「我希望自己可以成為一個有能力的醫師,負起照顧病人的責任,在病人性命危急時,即時反應、搶救,這是目前對自己唯一的期許。」

圖說:看了醫師採檢後(左),韓一鴻醫師也在指導下,為病人採檢(右)。(圖/范宇宏)

  從慈濟大學畢業的鄭宇泰醫師在掛號機服務,只要看到年邁長者,就會主動上前協助,未來想走耳鼻喉科的他分享:「對台北慈濟醫院還不熟悉,但志工活動滿有意義的,可以理解師姑、師伯在做的事情,也可以熟悉醫療以外的作業。」

  自覺跟慈濟因緣很深的吳承泰醫師畢業於高雄醫學大學,擔任過慈青社社長,被問及來到台北慈濟醫院的因緣,他說:「這是我跟一位已故學長的約定,他希望我到慈濟接受訓練,接觸人醫會,把自己的志願延續。所以雖然我有自己人生的規劃,但還是想履行跟他的約定。」在藥學部服務的他,看到前來領藥的爺爺奶奶總是熱心地上前幫忙,他認為,慈濟醫療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愛」,「世界上有很多爺爺奶奶需要被關懷,面對這些長者時,其實不用想太多溝通技巧,只要把他們當作自己家人,簡單問候和關懷就好。」

圖說:志工服務時,鄭宇泰醫師(左)、吳承泰醫師(右)總是熱心幫助有需要的長者。(圖/范宇宏)

  人文與愛是教課書上學不到的寶貴資糧,趙有誠院長以時下最風靡的奧運比賽勉勵大家:「讀書時,我們就像是練習舉重,靠自己練習,成績好就可以舉很高,進入醫學系;但到了職場,我們要面對病人,這時就像打羽毛球,把球傳來傳去、你來我往,要讓對方接得到球最重要的是結好緣與彼此感恩。大家要記得 上人送給我們的五個字,感恩、尊重、愛,這樣未來的人生道路就會很愉快。」

  人醫養成不易,在這個職業生涯的起點,台北慈濟醫院的師長們將傾囊相授,在學員心中灑下愛的種子,滋養慈悲心與同理心,讓專業與慧命共同成長。

圖說:教學部吳燿光主任指導學員PPE防護裝備穿脫。(圖/教學部)

圖說:鄭敬楓副院長、教學部彭清秀副主任為新進學員講授課程。(圖/教學部)

圖說:學員認真聽課、作筆記。(圖/教學部)

(文/廖唯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