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衷公益、喜愛跑步的陳先生今年61歲,自1981年起捐了第一袋血後,開始40年從未間斷的捐血人生,每兩個禮拜捐一次血小板,至今已捐出超過七百袋的血液。儘管11年前到大陸深圳發展,他仍維持捐血習慣,在當地創建「熱血跑團」,號召在地人響應捐血,身體相當健康。然而,去年陳先生卻第一次因為血紅素不足而無法捐血。起初,他以為自己太過疲勞,但調整作息幾天後,血紅素依舊無法回升,進一步檢查後,確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輾轉來到台北慈濟醫院血液科高偉堯主任的門診治療。經過七個月的化療,陳先生的疾病一度穩定,但返回大陸8個月後復發,在2024年再度回到台北慈濟醫院治療。為了根除癌細胞,高偉堯主任替他在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申請配對,幸運地在日前接受骨髓移殖,順利出院。
血癌又稱為「白血病」,有急性、慢性之分,急性血癌又可分為骨髓性、淋巴性兩種,前者發生率為每十萬人口約3-5人,且是發生率最高的成人血癌;後者則是發生在小孩居多。骨髓是人體的造血器官,當骨髓癌變,不成熟的白血球過度增生,影響人體血液功能,侵犯其他器官,就是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高偉堯主任說明,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表現通常以感染、發燒、出血、貧血為主,研究發現可能與基因異常有關。治療上,會在前期檢查時藉由白血球的數量、基因變化狀態等判斷預後狀況,決定病人是否要第一時間進行骨髓移植。
現在的「捐髓」不同於早期需住院麻醉,抽取骨髓細胞的方式,而是指周邊幹細胞的蒐集,將周邊血液經過體外特殊的過濾方式,分離出幹細胞後,將剩餘的血液成分流回捐贈者的身體裡,不會影響健康。至於受贈的病人,在接受骨髓移植前必須先進行全身化療療程,再經由高劑量的化療把身體內的癌細胞及正常細胞清除,最後才能將周邊幹細胞輸至體內。高偉堯主任解釋:「植入後兩個禮拜是關鍵期,必須觀察白血球在病人體內能否穩定成長,之後才能從隔離房轉入普通病房。且移植半年內都必須密切追蹤,服用免疫抑制劑,以免發生排斥反應或是併發症。」
定期捐血的關係,陳先生在極早期發現自身血液異常,因而求診,疾病復發後更曾因嚴重的化療併發症住進加護病房,所幸在醫護團隊的救治下走出鬼門關。此次歷劫重生,向來正向樂觀的他在醫院辦理的祝福會上說到:「六十歲前,我投入健康公益,捐了超過七百袋血;六十歲後,在罹癌的一年內就用掉一百多袋血液。我零歲的生命是父母給的,可是六十歲以後的生命是慈濟救的,往後餘生,我將用自己的經歷告訴社會大眾捐血的重要,鼓勵罹癌病人堅強抗癌。」
「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自1993年成立,為台灣最大的骨髓配對資料庫,秉持尊重生命的理念,以臍帶血和周邊血幹細胞移植,救治不少患者。高偉堯主任鼓勵符合資格的善心民眾加入骨髓捐贈的驗血行列,同時提醒:「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沒有預防方式,但健康作息與生活習慣可以防禦百病,因此切記維持健康生活,如有不適儘早就醫,才能及時治療。」
陳先生骨髓移植成功,與趙有誠院長(左)、高偉堯主任(右)一同切下象徵重生的蛋糕。
高偉堯主任到病房探視陳先生。
媒體報導 | |
自由時報 | 61歲捐血鬥士罹血癌 骨髓移殖重生
61歲捐血鬥士罹患血癌 骨髓移殖順利出院 |
中國時報 |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難預防 定期健康檢查揪病灶 |
三立新聞 | 捐血40年竟救了自己的命!他血紅素不足以為疲累 竟及早查出「血癌」 |
ETTODAY健康雲 | 翁捐血40年救了自己!突血紅素不足無法捐 極早期揪出血癌 |
匯流新聞網 | 他不間斷捐血40年救了自己命! 血紅素不足極早期查出「血癌」 |
HEHO健康網 | 40年捐700袋血救人一命,卻罹患血癌!醫:「這些症狀」不可忽視 |
好醫師新聞網 | 40年捐血700袋 熱血男及時發現血癌 |
TCnews慈善新聞網 | 熱血鬥士罹患血癌 臺北慈院植「髓」救命重生 |
台灣導報 | 熱血鬥士罹患血癌 臺北慈院植「髓」救命重生 |
台灣新生報 | 捐血40年 救自己一命 |
人間福報 | 捐血鬥士罹血癌 植「髓」救命重生 |
知新聞 | 熱血男意外救自己!40年首度捐血失敗 幸運早期發現血癌 |
CANCER | 40年捐700袋血救人一命,卻罹患血癌!醫:「這些症狀」不可忽視 |
祝你健康 | 捐血40年竟救了自己的命!他血紅素不足以為疲累 竟及早查出「血癌」 |
網站平台轉載 | |
YAHOO新聞 | 三立新聞網
匯流新聞網 好醫師新聞網 慈善新聞網 台灣新生報 |
LINE | 三立新聞網
HEHO健康網 慈善新聞網 |
YAM蕃薯藤 | 匯流新聞網
慈善新聞網 |
PCHOME | 匯流新聞網
好醫師新聞網 慈善新聞網 |
OWLNEWS | 匯流新聞網
好醫師新聞網 |
MSN | 三立新聞網 |
LIFE | 匯流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