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氣:191

拔苦予樂承擔使命 專業人文並進

  6月15日上午,台北慈濟醫院趙有誠院長帶領醫療團隊至新店靜思堂,與 上人進行溫馨座談,分享精湛的醫療技術以及膚慰病苦的心路歷程。


圖說:6月15日上午,台北慈濟醫院趙有誠院長帶領醫療團隊至新店靜思堂,與 上人進行溫馨座談。(圖/范宇宏)

  趙有誠院長感恩表示:「社會存在許多苦難病人,當他們接觸慈濟時,就像生活照進一縷陽光,從此一路光明,甚至有翻轉人生的機會。台北慈濟醫院全力結合所有團隊的力量,就是為了讓病人離苦得樂,讓他們能夠回歸生活,健康安樂。」


圖說:趙有誠院長表示,台北慈濟醫院全力結合所有團隊的力量,就是為了讓病人離苦得樂,讓他們能夠回歸生活,健康安樂。(圖/范宇宏)

◎拔苦予樂心感恩   

  半年前,35歲的小純因確診罕見疾病「抗NMDA受體腦炎」在他院進行治療,經過一連串的免疫製劑、類固醇脈衝及血漿置換後病況仍然危急,有感覺喪失、意識喪失等情形。後來,小純在徐榮源副院長的接引下,來到台北慈濟醫院,由風濕免疫科陳政宏主任接手治療,將治療方針定在後續生物製劑與免疫球蛋白治療,同時神經內科許博荏醫師進行神經檢查和藥物調整以及中醫部吳炫璋主任輔以針灸醒腦。終於在醫療團隊不懈努力下,小純的病情有了起色,從剛開始眼神可以隨著指令移動,到現在更是能夠緩步行動。


圖說:風濕免疫科陳政宏主任分享治療罕見腦炎個案的過程。(圖/范宇宏)

  足部扮演人體與地面接觸及平衡協調身體動作的重要角色,整形外科盧純德主任即分享一例為車禍患者「保足」的新術式。一位男性病患因嚴重車禍導致腳掌皮肉被削去,骨頭完全露出,幾乎只剩截肢的選擇,但盧純德主任不輕言放棄,先是使用負壓傷口治療,讓僅存的組織增生,接著移植人工真皮,待其與原生組織貼合後,再從大腿移植表皮皮膚至病灶處,順利挽救傷肢,術後病人恢復良好,重拾穩健步態。


圖說:整形外科盧純德主任悉心擬定治療計畫,讓車禍患者免於截肢的困境。(圖/范宇宏)

  本身為B肝帶原者的64歲爺爺因黃疸及食慾不佳來到台北慈濟醫院,經電腦斷層檢查,胃腸肝膽科陳建華主任發現其肝右葉有浸潤型腫瘤併總膽管侵犯,組織採檢後確診為黃疸型肝癌。陳主任執行內視鏡超音波導引下胃肝內管吻合術將膽汁引流,解除黃疸危機,後續予以免疫療法,讓爺爺病況漸趨穩定。


圖說:胃腸肝膽科陳建華主任說明肝癌治療新進展。(圖/范宇宏)

  全台有200萬人深受腰痛所苦,每年至少有5萬例脊椎手術執行,而脊椎內視鏡是近5到10年重點發展的術式,相較一般傳統或微創手術,內視鏡腰椎減壓手術不僅傷口更小,術後恢復時間更短。骨科李宜軒醫師專精研究,將此術式運用在許多患者身上,分別使體重高達100公斤的秦先生與高齡80歲的方奶奶順利解除坐骨神經痛以及多節脊椎退化的困擾。


圖說:骨科李宜軒醫師專精研究內視鏡手術,解除許多腰痛患者的困擾(圖/范宇宏)

  傳統頭頸癌治療是利用第一次確診核磁共振影像作為手術標的,可經過術前誘導式化療後,患者腫瘤通常有明顯縮小,僅透過醫師臨床經驗執行。而如今透過3D導航定位系統,醫師透過化療前後的重疊影像確認腫瘤大小,並畫出切除的安全範圍,達到精準治療的目標。口腔顎面外科許博智主任即透過導航系統協助47歲頭頸癌患者切除殘存病灶,並改善面部外觀,協助病人重拾自信。


圖說:口腔顎面外科許博智主任透過3D導航定位系統治療頭頸癌,切除病灶的同時也改善患者外觀。(圖/范宇宏)

◎勇於承擔勤精進

  同時是家庭醫學科的教學部劉子弘醫師長期投入醫學教育領域,積極引進國際重要教育理論與作法,並參與國內外教育研討會,發表多篇教學論文,榮獲歐洲醫學教育學會(AMEE)肯定,取得學會副院士頭銜。劉子弘醫師向眾人展現台北慈濟醫院教學成果,並感恩院方給予實踐各種教學法的舞台,讓其展現醫學教育的價值與成效,並且跟國際社群有密切交流。下一階段,他期許自己能進行更深入的教學研究,成為能讓國際看見台灣醫學教育進步的專家學者。


圖說:教學部劉子弘醫師於今年五月取得歐洲醫學教育學會(AMEE)副院士頭銜,向眾人展現台北慈濟醫院教學成果。(圖/盧義泓)

  一位62歲伯伯因騎車撞到電線桿,造成多處肋骨斷裂、腦部出血、肺部挫傷、氣胸等嚴重創傷。面對這樣死亡率極高的「連枷胸」患者,胸腔外科范玉君醫師執行小傷口肋骨骨折固定術,在超音波定位的協助下,使用骨釘將斷裂的肋骨復位固定,大幅改善傷口疼痛及預後。術後隔天,伯伯奇蹟般地移除呼吸管,回診時也能獨立行走,萬分感恩醫療團隊讓他平安度過死劫。


圖說:胸腔外科范玉君醫師執行小傷口肋骨骨折固定術,讓「連枷胸」患者平安度過死劫。(圖/盧義泓)

  3歲的小妹妹日前因重大車禍腦部多處出血,進而使身體右側偏癱且仰賴鼻胃骨管進食,兒科部蔡文心醫師期許自己多為小病人的康復日後生活做準備,因此兒科部團隊會診復健科,在語言、物理及職能治療師每日不懈的引導之下,妹妹奇蹟般地恢復,同時團隊也與社工師、營養師等跨團隊擬定出院照護計畫,以此讓妹妹能夠慢慢回歸正常生活,找回天真燦爛的笑容。


圖說:兒科部蔡文心醫師分享團隊用心疼惜孩子的故事。(圖/盧義泓)

  12B病房鄭愉軒護理長在一次專科學校的參訪後,與台北慈濟醫院結下好因緣,一畢業就來院服務。喜歡孩子的她先是在兒科病房累積三年照護經驗後,決定挑戰自我,先後接受重症訓練與行政訓練,疫情期間更是承擔專責病房護理長重任,過程中不乏面臨困境及挑戰,恆持初心的她仍然不斷突破、充實自己,展現護理的堅毅韌性。門診中心陳宜君護理長17歲罹患血癌,治療過程中深刻體會病人的辛苦,也感受護理大愛的精神,因此堅持護理志業。一路走來,病人、同仁及主管都給予滿滿能量,她期許自己不做草莓做鐵珠,在磨練中綻放屬於自己的光芒。最後,其他五位同樣由台北慈濟醫院培育的新生代護理長們也共同上台,讓 上人看見護理新芽的成長茁壯,更堅定向 上人說道:「請您放心,我們長大了。」七位護理長自信的模樣,獲得現場熱烈掌聲。

圖說:12B病房鄭愉軒護理長(左)與門診中心陳宜君護理長(右)分享從事護理的心路歷程。(圖/盧義泓)


圖說:由台北慈濟醫院培育的新生代護理長們一同上台,讓 上人看見護理新芽的成長茁壯。由左至右分別為9B病房沈雅琳護理長、9A病房陳怡靜護理長、8A病房范文馨護理長、門診中心陳宜君護理長、12B病房鄭愉軒護理長、12A病房何佩柔護理長、5B病房游雯欣護理長。(圖/盧義泓)

  溫暖的分享也到此告一段落,主持人核子醫學科程紹智主任最後以一首〈問心〉道出醫院同仁在 上人的教導下,對善心善念的堅持,現場洋溢著溫馨與感動。


圖說:主持人核子醫學科程紹智主任最後以一首〈問心〉道出醫院同仁在 上人的教導下,對善心善念的堅持。(圖/盧義泓)

◎溫馨回饋道感恩

  趙有誠院長說到,護理人力短缺是目前社會近況,但幸好白衣大士一直都在,大醫王們也都揣懷悲心,除了醫療服務外,也結合社會資源給予病人許多支持,真的非常感恩台北慈濟醫院全體同仁。


圖說:趙有誠院長感恩台北慈濟醫院全體同仁一直都在為守護生命而努力。(圖/盧義泓)

  台大社工系榮譽教授也是慈濟基金會董事的馮燕教授表示,此次聽聞座談分享感觸甚深:「 上人教導的感恩、尊重、愛,我們的醫療團隊都做到了。 上人的宏願令人萬分感動,感恩 上人創建慈濟醫院,有慈濟真好!」醫療志業林俊龍執行長回饋:「醫療是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的志業,醫療團隊要將幸福、美滿、快樂留給病人,把困難、壓力、責任留給自己,大家都是 上人的好弟子,無論臨床治療照護或是醫學教育傳承我們都會做到最好,並接引新生代加入慈濟的行列。」

圖說:馮燕教授表示,上人教導的感恩、尊重、愛,醫療團隊都做到了(左);林俊龍執行長回饋,慈濟醫療志業無論臨床治療照護或是醫學教育傳承都會做到最好(右)。(圖/范宇宏)

  慈濟基金會副總暨人文志業王端正執行長分享,慈濟醫院是最有愛的,每個人只要踏進來一定都能感受到來自醫療團隊以及志工滿滿的愛,大醫王與白衣大士付出專業,用心用情為病人設想周全,著實充分地展現了佛陀及 上人慈悲利他的精神。慈濟基金會林碧玉副總感謝所有團隊的專業以及為病人、社會不斷創新的精神,大家能夠共聚台北慈濟醫院,相信一定是在過去世與 上人結下了最重要的約定。

圖說:王端正副總分享,慈濟醫院是最有愛的,只要踏進來一定都能感受到來自醫療團隊以及志工滿滿的愛(左);林碧玉副總感謝所有團隊的專業以及為病人、社會不斷創新的精神。(圖/范宇宏)

  上人慈示:「人有情,時間無情,但卻需要時間成就一切的動人故事。慈濟即將一甲子,慈濟人都是付出無所求,醫療團隊用真誠的愛對待每一位病人,醫師、護理師、藥師、放射師等等,大家都是把職業當作一生志業,所以『守志奉道,其道甚大』,慈濟志業有志一同,師父生生世世就安心。」拔苦予樂,安身立命,台北慈濟醫院全體同仁會帶著 上人的祝福,守志奉道勤精進,守護生命守護愛。


圖說: 上人慈示,醫療團隊人人皆是守志奉道,讓師父很安心。(圖/盧義泓)

(文/鄭冉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