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氣:223

慈濟添丁發揮良能 職志合一利益群生

  1月6日是台北慈濟醫院歲末祝福,也是新發意菩薩受證的日子,此次台北慈濟醫院共有15位同仁在 上人與全球慈濟人的祝福下,成為靜思弟子。當日下午,趙有誠院長帶領受證同仁與 上人進行溫馨座談,分享培訓因緣以及過程中的心情點滴。


圖說:1月6日下午,趙有誠院長帶領15位受證同仁與上人進行溫馨座談,分享培訓因緣以及過程中的心情點滴。(圖/范宇宏)

◎付出就是幸福

  中醫部中醫內科謝伯駿主任到院近九年,參與過國內外的義診活動,慈濟志工的發心協助令他印象深刻,但過去這些活動對他來說還是工作,直到參與培訓,才真正認識四大志業、八大法印,以及各個師兄師姊的故事。謝主任以自己主筆完成淨思本草飲對COVID-19染疫病人的研究為例,指出研究目的是在於確認治療效益,進而幫助更多的病人。最後他也希望自己能夠像過去一樣,持續發揮自己的專業,行善利他。

  高壓氧中心張孟宗主任在來到台北慈院服務之前,對職業生涯感到茫然與不安,直到加入慈濟大家庭後,才真正體會到全人醫療的溫度。六年來全心投入困難傷口與高壓氧治療的張主任,一直以來都把台北慈院當作另一個家,經由此次培訓,讓他更深刻了解 上人為佛教、為眾生的宏願,也學習到「做中學,學中覺,覺中悟」的心法,他發願未來會在救拔病苦的道路上,精進不懈。

 圖說:謝伯駿主任經由培訓更深入了解慈濟四大志業、八大法印(左);張孟宗主任學習到從做中學、學中覺、覺中悟的心法(右)。(圖/范宇宏)

  因為姑姑德格師父的引導,兒科住院醫師卓昑穎從小參加慈濟兒童班、做精舍志工,當時最喜歡表演手語歌曲「我很幸福」,覺得自己可以把更多幸福傳遞出去。2015年卓醫師進入慈濟醫學系就讀,並接續來到台北慈濟醫院培訓住院醫師,她期待自己能將培訓所感融入醫療工作,成為一名良醫,愛每一位病人。

  李艾臻師姊是骨科洪碩穗主任的同修,喜愛做志工的她,過去曾在許多單位服務,在培訓之中,學習到志工服務不單只是單純付出行動,而是要站在對方的立場,以同理心設想。加入培訓也讓她試著了解佛法,提升內在的精神,期勉自己未來能夠用心體會與學習,做一位手心向下利益大眾的人。

 圖說:兒科住院醫師卓昑穎期待自己能將培訓所感融入醫療工作(左);李艾臻師姊期勉自己未來能夠用心體會與學習,做一位手心向下利益大眾的人(右)。 (圖/范宇宏)

  復健科胡丞緯物理治療師一直都是由阿公阿嬤照顧,也跟著他們在社區做環保,並進入慈濟體系就讀。求學過程中曾遭遇車禍意外、皮膚疾病等問題,但他也在那時遇見生命中的貴人,學校的慈誠懿德爸爸媽媽伴他走過人生低潮,直到現在也不曾間斷,因此他也把握因緣,正式培訓加入慈濟大家庭。

  楊正翰師兄是慈濟功德會法脈宗門中心黃麗馨秘書長的兒子,有感於父母投入慈濟、無私付出的情懷,決定重拾幼時的初心,加入培訓。他表示,培訓最大的感悟就是了解人生真正的幸福是「付出」,未來會把過程中所收穫的感動化為實際的行動,在菩薩道上更加精進。

  12B病房楊晏護理師生長在慈濟家庭,從小就隨著父母參與社區親子班、大愛媽媽班、花蓮生命教育研習營、靜思語教師培訓活動,耳濡目染之下,具足慈濟精神理念。護理系畢業後來到台北慈院,她誓願將培訓所學的慈濟人文力行於生活中,成為一位有溫度的白衣大士。

圖說:胡丞緯物理治療師因為學校慈誠懿德爸爸媽媽的因緣,正式培訓加入慈濟大家庭(左上);楊正翰師兄培訓最大的感悟就是了解人生真正的幸福是「付出」(右上);楊晏護理師誓願將培訓所學的慈濟人文力行於生活中,成為一位有溫度的白衣大士(下)。(圖/范宇宏)

◎心寬念純付出愛

  同樣從小就接受慈濟體系教育的11A病房方欣惠護理師,環境的薰陶讓她一直保有正知善念。在癌症病房服務,也讓她學著思考如何讓病人與家屬正面積極與疾病共存。過去她曾遇到一位爺爺,因為病情急轉直下而驟逝,她悉心替爺爺遺體護理,引導家屬四道人生,希望做到生者心安、亡者靈安。方欣惠的母親同時於今年加入培訓,她感恩慈濟給予孩子的呵護,也感恩 上人教導的種種善法。受證後母女倆不只今生是家人,更是生生世世的法親,未來會一起攜手共行菩薩道。


圖說:方欣惠護理師與母親共同培訓受證,未來母女倆將一起攜手共行菩薩道。(圖/范宇宏)

  企劃室吳品臻專員因為工作中的「三個感動」,啟發想參與培訓的心念。第一個感動是參加迎心傳愛新人營,發現院部主管每年都會一起前往案家居家關懷打掃;第二個感動是疫情期間志工師兄師姊不畏疫情、無私奉獻,在人來人往的疫苗接種站服務;第三個感動則是從工作中感受到同仁合和互協的展現。

  醫事室門診組高晨予組員則是以「三個感恩」分享自己加入培訓的因緣。2015年蘇迪勒風災重創家園,因為慈濟的援助,讓小小的家恢復整潔乾淨;她也曾因大腸桿菌引發敗血症住到台北慈院治療,孤身一人的她因為護理師貼心的小舉動,感受到莫大的溫暖;家人無常的離去,令她情緒受創,但懿德媽媽們的愛以及靜思語的提醒陪她走出思念的傷痛,迎向新生活。

 圖說:吳品臻專員因為工作中的「三個感動」,啟發想參與培訓的心念(左);高晨予組員則是以「三個感恩」,分享自己加入培訓大家庭的因緣(右)。(圖/范宇宏)

  預防醫學中心張景喻護理師從小與父母深耕社區,被師姊們逗趣地取了「慧根(會跟)」的綽號,在愛的澆灌下成長茁壯。出社會後她來到台北慈院,卻措手不及地經歷家人接連過世,因而陷入憂鬱泥沼,所幸單位主管和同事拉了她一把,伴她走過低谷。她參與培訓,期許自己像小花一樣面向陽光,把年輕的能量發揮極致。

  畢業後便來到台北慈院小兒加護病房服務的呂佩芳護理師,負責照顧零至十八歲的小小孩與大小孩。不管是看到孩子健康成長,還是疫情期間照顧確診孕婦產下的寶寶,都讓她感到滿滿成就感,也萌生參加培訓的想法,她希望將 上人的智慧深植於心,繼續投入臨床工作,造福更多小病人。

 圖說:張景喻護理師期許自己像小花一樣面向陽光,把年輕的能量發揮極致(左);呂佩芳護理師望將 上人的智慧深植於心,繼續投入臨床工作,造福更多小病人(右)。(圖/范宇宏)

  兒科病房林香宜護理師從小由伯父撫養長大,一次意外中,伯父發生急性心肌梗塞,所幸在台北慈院的搶救下重獲新生,她也因此到院服務。幾年前母親過世時,懿德爸爸媽媽以愛相伴,她漸漸走出陰霾,因此,也想以同樣的愛付出,參與培訓,將慈濟護理視為終身志業,陪伴更多孩子長大。

  因為「喜歡做志工,授證之後參加志工比較方便」,來院服務15年的5B病房吳定亞護理師決定參加培訓。事實上,她從小學二年級就開始接觸靜思語,更在慈濟技術學院就讀了七年,對慈濟可以說是非常認識,這次跟著同事一起培訓尋根,讓她更清楚地看到美善的慈濟世界。

  院長室宋美侖律師過去在律師事務所服務,經常接受主管高壓情緒。來到台北慈院服務後,她感受到院部主管對同仁的溫暖、大醫王對工作的熱愛,同時體會到生命無常,因此期許自己能夠把握時間付出,發揮良能照顧醫護團隊,也關心更多病人。


圖說:林香宜護理師想以慈誠懿德爸爸媽媽為榜樣,付出同樣的愛陪伴更多孩子長大(左上);吳定亞護理師跟著同事一起培訓尋根,更清楚地看到美善的慈濟世界(右上);院長室宋美侖律師期許自己能夠把握時間、付出如常。(圖/范宇宏)

◎溫馨座談 點滴感動

  聆聽受證同仁的分享之後,與會貴賓也分享自己心中的感動。林俊龍執行長提到,在座雖然都是年輕人,但是都有許多人生、無常的經驗,這次在單位主管、慈誠懿德爸爸媽媽的呵護陪伴下,成長得非常紮實,未來將會是台北慈濟醫院最優秀的中堅份子,傳遞這份愛,繼續造福。

  已故台中慈濟醫院耳鼻喉科吳弘斌醫師的爸爸吳正牧分享,跟慈濟的因緣是孩子的往生,吳醫師曾經發願生生世世要追隨上人,願力無窮道心堅定,他認為自己跟受證的慈誠、委員們的福報都很大,才有機會得到 上人跟精舍師父的照顧,希望大家能永遠行菩薩道,永遠做大醫王,永遠是慈濟人,希望大家一起用感恩尊重愛讓這個世界更美好。

圖說:林俊龍執行長提到,在座眾人未來將會是台北慈濟醫院最優秀的中堅份子,傳遞這份愛,繼續造福(左);已故台中慈濟醫院耳鼻喉科吳弘斌醫師的爸爸吳正牧希望大家一起用感恩尊重愛讓這個世界更美好(右)。(圖/范宇宏)

  慈濟人文志業中心王端正執行長分享:「歲月是一條無窮盡的路,我們都在走讀歲月,也在回眸歷史,在漫煮人生,貢獻社會,為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來努力。很多時候很多事情是事在人為,雖然有困難,但只要有心就不難。」他敬佩台北慈院跟所有醫療志業的同仁,祝福台北慈院升格後更上一層樓。

  趙有誠院長感恩慈誠懿德爸爸媽媽給了受證同仁好多的愛,也影響了他們的人生。早上的演繹是模仿《無量義法髓頌》,雖然在有限的時間內無法完整展現各個事件當下的困難,但是趙院長非常感恩歲末祝福得以圓滿,有非常多資深菩薩共同見證參與,並感恩 上人撐著身子親自前來祝福。

圖說:王端正執行長分享,很多時候很多事情是事在人為,雖然有困難,但只要有心就不難(左);趙有誠院長感恩慈誠懿德爸爸媽媽給了受證同仁好多的愛,也影響了他們的人生(右)。(圖/范宇宏)

  上人慈示,人生有許多的求,因為求不得,所以苦,所以要善解。大家也要盤點自我的生命,看看這一輩子做了多少對人間付出有價值的事。受證後要挑起天下的責任,尤其是醫療,要為病人挑起責任,匹夫有責就是生命的價值,感恩所有菩薩用愛的能量付出,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


圖說: 上人感恩所有菩薩用愛的能量付出,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圖/范宇宏)

(文/鄭冉曦、廖唯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