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氣:199

慈大學子成良醫 大愛精神濟眾生

  台北慈濟醫院於6月19日在靜思館舉辦「慈大畢業校友座談」,精舍德悅師父、德諦師父、慈濟基金會林碧玉副總執行長及醫療志業林俊龍執行長親臨關懷,院方由趙有誠院長偕同院部主管參加,現場共有12位畢業於慈濟大學的主治醫師及住院醫師,逐一介紹自己與慈濟的緣分以及在志業體的成長。


圖說:6月19日,台北慈濟醫院於靜思館舉辦「慈大畢業校友座談」。(圖/范宇宏)

  座談會由趙有誠院長主持,說明目前在台北慈院服務的慈大校友中,主治醫師以及住院醫師共有37位,另外還有後中醫系的校友共10位,並請在座的醫師們進行自我介紹。

  「其實我曾經是慈濟的逃兵。」腎臟內科的林定筠醫師幽默說道,曾經離開慈濟體系的她,經過幾度轉折,緣分又帶她回到台北慈院服務,她說:「回到台北慈院對我來說是一段不可思議的旅程,我得到了很多意料之外的收穫。」她提到除了在主管的帶領下學習做研究,累積了多篇論文,上周才參加韓國亞太腎臟醫學年會的她,也深感自我的成長,期許自己未來也能夠帶領後進投入醫療研究與教學。

  來自耳鼻喉科兼任教學部副主任的黃韻誠醫師誠摯分享:「在疫情期間,實習醫師仍須到院實習,但當時防疫面罩、疫苗都面臨非常稀缺的狀況,讓我很煩惱。」然而,在院部主管、感染控制中心及人文室等跨團隊幫忙下,教學部很快就收到兩大箱防疫面罩,且每個實習醫生也至少打到一劑新冠肺炎疫苗,讓他由衷感動:「假如在其他醫院,可能感受不到如此溫暖的照顧。」

圖說:林定筠醫師分享與慈濟志業體的緣分及心路歷程,期許自己提攜後進(左);黃韻誠醫師分享慈濟醫院與他院不同之處,心懷感恩(右)。(圖/范宇宏)

  身為高雄人的家庭醫學科黃如薏醫師,畢業後也曾到其他院所受訓及返鄉服務,最後因緣際會回到台北慈院,從工作的過程中感受到了溫馨又精進的氛圍。對於數位資訊也有濃厚興趣的她,期待發展第二專長:「未來我希望能夠進修AI及大數據,在資訊及相關領域有所貢獻。」

  除了分享心路歷程,醫師們對於院方還可以進步的地方也都客觀提出想法,如:開刀房的資源、人才的留任、新一代醫師的想法差異及護理人員的招聘等現實層面問題,而如何克服目前的困難及挑戰,是值得討論的課題。

圖說:黃如薏醫師除了精進醫學專業,對於數位資訊也相當有熱忱,期許未來有所貢獻(左);師父及鈞長們仔細聆聽分享(右)。(圖/范宇宏)

  「諸位都是 上人的寶貝,慈濟的愛與關懷會隨時呵護著大家。」林俊龍執行長說道,他表示此行目的就是為了聆聽大醫王們的心聲,了解需要提升及改善的地方。「在招聘人力的過程中,我們發現薪資福利是基本,有效率的資訊化工作環境、帶人帶心的管理階層以及和諧共善的工作氛圍,才是致勝關鍵。」他同時也勉勵大醫王們秉持不請之師的精神,以懿德爸爸媽媽、無語良師及良語良師為典範,並將所學回饋於社會,讓台北慈院在競爭激烈的首善之區出類拔萃,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方向。


圖說:林俊龍執行長勉勵諸位恆持不請之師的精神,將智慧與愛即時付出。(圖/范宇宏)

  林碧玉副總表示,看到莘莘學子日漸茁壯,慢慢成為 上人期待中,兼具同理心及智慧的大醫王,讓她著實欣慰。面臨護理人力短缺的全球困境,表示慈濟也正在評估培養及招募國外護理人才的可能性,希望能夠紓緩護理艱難的環境。林碧玉副總非常肯定這次的座談會,除了藉此更了解大家,關於正向的建議及期待,也能夠集思廣益、團結一心,共同思考解決之道。她說:「今年是台北慈院晉升醫學中心的第一年,這僅是一個起步,未來的路還很長,讓我們齊心共創更卓越的未來!」


圖說:林碧玉副總針對醫師們提出的建議,說明目前慈濟努力的過程及方向。(圖/范宇宏)

    「慈濟大學是一所佛教大學,以培養慈悲喜捨的學子為信念,致力播灑大愛的種子。」德悅師父慈祥說道,表示看著大家從青澀懵懂到成熟穩重,從學醫到行醫的漫長之路,一起見證歷史也創造歷史,德悅師父說:「時間有限,但是空間無限,人與人之間的因緣,也是一秒鐘一輩子。」鼓勵大家珍惜與慈濟的緣分,有機會就常回花蓮靜思精舍尋根。

  座談會結尾,精舍師父親手為大醫王們送上福慧雙足吊飾及院方準備的祝福禮。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期許慈大學子們在受到慈濟教育志業的洗禮後,於各自的崗位謹守本分,在這樣一個充滿愛的環境,以「感恩、尊重、愛」為目標,造福芸芸眾生。

圖說:德悅師父呼籲大家有機會就回花蓮靜思精舍(上);精舍師父們親手將祝福送給醫師們(下)。(圖/范宇宏)

(文/張家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