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氣:395

堅守愛的本質 邁向卓越醫療

為凝聚全院的共知與共識,台北慈濟醫院每年舉辦「合心共識營」,邀集主管、同仁參與,擬定來年工作目標。2020對台北慈濟醫院而言充滿挑戰,11月29日,165位醫療、護理、醫技、行政主管齊聚國際協力會議廳,分享討論,檢視過去一年的成果,凝集向心力,期許回到工作崗位後帶領同仁共行決策,迎接2021的評鑑挑戰。


圖說:11月29日,台北慈濟醫院舉辦合心共識營,凝聚共知與共識。(圖/范宇宏)

◎走過試煉 迎向新挑戰

  「觀身不淨、觀受是苦。」上人慈示,病人因身體的四大不調求醫,醫師讓病人換上一張歡顏笑臉、解決病苦,「愛」是大家共同的心願,在院長的承擔、副院長的合和互協下,醫療團隊像粽串般共同一志,穩定病人的心,讓愛的能量得以成為病人的生機。

  趙有誠院長指出,2020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同仁們合和互協地愛護台北慈濟醫院這個家,用專業搶救每一個把生命託付給醫療團隊的大德。他勉勵在座主管仔細聆聽長官們的經驗,學習如何提攜後進,將醫院打造成人人想加入的團隊。


圖說:上人慈示,醫療團隊像粽串般共同一志,讓愛的能量得以成為病人的生機。(圖/范宇宏)

  地球面臨地水火風四大不調,加上瘟疫、飢荒、戰爭等小三災的苦難,令許多國家生活得苦不堪言,為此,慈濟力行生活環保、從資源回收到推廣素食,善盡社會責任。林俊龍執行長感恩台北慈濟醫院在疫情的不穩定下、準備評鑑的忙碌中,不曾改變「感恩尊重愛」的本質。醫療有專業、人文兩個面向,如何在醫療過程中傳遞關懷與愛心是醫療團隊要再三思考、追求的,林執行長提醒大家:「只要病人有需要,我們就去做,苦難的人走不出來,有福的人就走進去。記得:我們的信念是把幸福美滿快樂留給病人,問題苦難責任由我們承擔。」

  2021年,台北慈濟醫院將要評鑑爭取「醫學中心」,在人人都希望「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張聖原策略長卻直指,台北慈濟醫院沒有天時、地利。「沒有天時,因為一場疫情,我們以中等規模的醫院承擔起比大型醫院更多的工作,加上新的資訊系統不如預期期望,帶給各位諸多辛苦;而只要是大台北的醫院,要評「醫學中心」就沒有地利,因此,我們要靠的是人和。」張策略長認為在這個情況下,共識營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鼓勵大家把握機會說出看法跟意見,就算不一定會全然被接受,但明年一定很有機會成為醫學中心。此外,他也感恩資訊系統轉換之際,同仁投入改善,彼此包容、互相支持。

圖說:林俊龍執行長感恩台北慈濟醫院不曾改變「感恩尊重愛」的本質(左);張聖原策略長指出評鑑必須靠「人和」(右)。(圖/范宇宏)

  接續兩位長官提綱挈領地指導,趙有誠院長以「成為卓越醫療之典範˙成就愛與人文的價值」為題,帶領眾人回顧2020年,檢閱一路走來的成績單。走過疫情與資訊轉換,趙院長提醒各位主管,把握時間,用萬全準備面對2021,他相信「台北慈濟醫院是最堅強的。」趙院長說:「今年同仁承擔了許多工作,在龐大的壓力下,還能用心做好每個細節,我非常感動。優化、精進的過程非常重要,明年要把最好的成績呈現在評鑑委員的面前,將共同的目標與理想化為好成績,報答 上人將這麼好的醫院託付給我們。」

 

圖說:趙有誠院長帶領眾人回顧2020年,檢閱一路走來的成績單。(圖/范宇宏)

◎以愛為本 走向藍海

  複雜的事簡單做,簡單的事重複做。2003年前英國自行車隊從沒拿過像樣的名次,連製造商都不願出售自行車給他們,就怕品牌聲譽被影響;但在2003年後,卻得了將近200個世界冠軍。原來天空車隊總經理戴夫˙布雷斯福德帶領團隊,逐一改善所有跟運動相關的細節,他認為:「每一個環節,我優化1%就夠了」因而帶來前所未有的成功。「長期主義不是堅持一件正確的事,而是在目標定好後,堅持做面前的一件件小事。」檢驗科林植培主任分享「我的戰略思維」,透過一個個故事與案例,分享「長期主義」的意涵以及在評鑑上的應用。

  「臨床研究中心」秉持「加速新穎藥物在預防、治療、最終治癒癌症病人的發展」的使命,以「成為癌症臨床治療領域最受尊崇之頂尖機構」為願景,在今年10月揭幕。血液腫瘤科夏和雄醫師的分享涵蓋「癌症早期臨床試驗的發展」、「流程優化」、「研究中心的未來展望」,告訴大家:「要成為頂尖機構,研究是不容忽視的,臨床試驗不是白老鼠,也不是單純嘗試,而是有機會提供受試者、病人長期存活的機會。」

圖說:林植培主任透過故事與案例,分享「長期主義」的意涵與在評鑑上的應用(左);夏和雄醫師指出要成為頂尖機構,研究是不容忽視的(右)。(圖/范宇宏)

  樂活有愛,慢老無礙。隨著出生率減少、老年人口增加,預估2025年每100個人口就有20位老人。社區暨長照服務部李孟蓉副主任分享單位成長現況,詳細說明辦公室擴展、人員招募、出院準備與長照銜接、日照中心揭幕的歷程。台北慈濟醫院轉介長照的服務率為新北市第一名,截至10月,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A)服務個案數已1415人,複合型服務(B)居家照顧服務為474人、居家復健則是200人,失智共照服務共301人,日照中心也在兩個半月的時間,即將收治額滿。螢幕上幕幕是從零到有的足跡,見證長照服務團隊的努力與用心,也期盼未來能結合社區網絡,共創整合照顧模式。

  一般而言,管理者會從平均值界定標準差,超過標準差就會被認定偏離正常,而「六標準差」是最普遍被應用在管理上的評估標準。醫療品質中心蕭宗賢主任說明,若以3.8個標準差來看,每天會發生6起住院病人跌倒事件、29次門診處方簽交付錯誤事件、每周有3.3例非計畫氣管內管滑脫事件……,但要是以6個標準差來看,住院病人跌倒事件每16個月才會發生一次錯誤,門診處方簽的交付錯誤要每3.3個月才發生一次、非計劃性氣管內管滑脫更是每17.3年才會發生,由此可見訂定標準差的重要。而檢視台北慈濟醫院過去成績,內科加護病房非計劃性氣管內管滑脫就高達5個標準差、化療給藥正確率達5.4個標準差、手術準備完整率則有4.9個標準差……,雖然成績斐然,但仍有精進空間,蕭宗賢主任鼓勵同仁以「成為高度可信賴機構(High Reliability Organization,HRO)」為目標,持續品質改善,畢竟「醫療錯誤零容忍,不是要求降低,而是力求去除。」

圖說:李孟蓉副主任分享社區暨長照服務部成長的歷程(左);蕭主任鼓勵同仁以「成為高度可信賴機構」為目標,持續品質改善(右)。(圖/范宇宏)

  而後,在場主管分為八組,就服務、品質、教學、研究、管理等不同面向進行討論,舉凡如何提升醫療特色的能見度、醫病共享決策的方向、團隊資源管理方向、非計劃性再入院的因應策略與作為、通過並維持專科醫師訓練醫院資格及容額的具體作為、創新研發計畫與主題、組織管理的困境與作為、提高單位向心力與留任率、如何推動「感動服務」等等,與會者提出建言,由鄭敬楓副院長、心臟血管科周星輝醫師、胃腸肝膽科陳建華主任、整合醫學科洪伯斌主任、骨科洪碩穗主任、劉繼元醫師、吳宗樵醫師、一般外科陳家輝醫師、家庭醫學科陳正裕主任、失智服務中心李嘉富主任、內科加護病房黃如婕護理長上台分享討論結果。

圖說:在場主管分為八組,就服務、品質、教學、研究、管理等不同面向進行討論。(圖/范宇宏)

◎甘願付出後 擷取榮耀果實

  醫療團隊齊心戮力,為病人、為醫院做了各式各樣的努力,2020年共有18位醫師、2組團隊獲得肯定。麻醉科張君毓醫師、內科楊牧峻醫師獲得「優良年輕住院醫師獎」;家醫科劉子弘醫師、骨科吳宗樵醫師獲得「優良年輕主治醫師獎」;新陳代謝科郭熙文醫師、血液腫瘤科高偉堯主任、身心醫學科陳益乾主任獲得「優良服務獎」;胸腔內科藍冑進主任獲得「研究論文獎」;腎臟內科盧國城醫師獲得「研究推動獎」;內科加護病房蘇文麟主任、兒科部吳秉昇醫師、整合醫學科洪伯斌主任、急診部楊久滕主任、感染科彭銘葉主任、心臟血管外科諶大中主任、神經外科徐賢達主任獲得「醫療貢獻獎」;急診部急診內科陳玉龍主任、一般外科陳家輝醫師獲得「醫品專案推動獎」。此外,胸腔疾病及呼吸治療研究團隊、慢性腎臟病研究團隊則獲得「最佳研究團隊獎」,分別由教學部吳燿光主任、腎臟內科洪思群主任代表領獎。


圖說:頒發醫師節獎項,2020年共有18位醫師、2組團隊獲得肯定。(圖/范宇宏)

  疫情期間不畏艱難,帶領內科加護病房悉心照顧病人的蘇文麟主任領過獎狀,謙虛表示:「感恩加護病房團隊努力奉獻,陪我一起承擔,我會把這個獎帶回去跟大家分享,隨著天氣慢慢變冷,加護病房裡感染的病人與呼吸道疾病會逐漸增加,大家已經做好心理準備,用戒慎虔誠的心情持續努力,把病人照顧好。」

  2019年9月到任的劉子弘醫師在這一年來,以多元創新的方式,結合科技推動跨領域教學活動,榮獲「優良年輕主治醫師獎」,他感恩趙院長與教學部長官的支持肯定,讓他可以執行科技導入教學的計畫,其中包括跟華碩合作,將人工智慧引入門診、住院的病歷系統,還有虛擬實境教案、線上APP開發等。劉醫師希望有朝一日將這些成果推展至全國,得到更多回響。

圖說:蘇文麟主任感恩內科加護病房團隊努力守護病人(左);劉子弘醫師希望有朝一日將結合科技的跨領域教學推動至全國(右)。(圖/范宇宏)

  趙有誠院長感恩 上人創建台北慈濟醫院,讓大家能有舞台發揮良能,也感恩主管們的用心與堅持,帶領單位變成令人引以為傲的團隊。趙院長勉勵到──學習可以慢慢來,但真誠的愛無可取代,期盼透過團隊合心,讓病人得到最好的照顧。


圖說:會後,醫療團隊前往靜思堂,感恩 上人創建台北慈濟醫院,讓大家發揮良能。(圖/范宇宏)

(文/廖唯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