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隆盛
吳隆盛

主標題:娛樂天進慈濟 成為巧智馬蓋仙

文字:胡淑惠(心惠)

吳隆盛1993受證慈誠956號,法號(惟獻),1994受證委員3444號。生性樂觀開朗的他,常以歌聲娛樂大家,所以,大家戲稱他「娛樂天!」走進慈濟後,遇到任何障難問題;他宛如馬蓋仙般,都能迎刃而解!也從「做中學、學中覺」體悟,心清靜了!自然長智慧!

吳隆盛師兄因尿道感染高燒送急診,住進在臺北慈院12A病房,3月10日,吳福川師兄與邱有賢師兄探病時,他猶心念慈濟事!感恩上人慈悲,為苦難眾生所做的一切,哪裡有需要的地方,慈濟人就到那個地方援助,這是身為慈濟人的驕傲、身為慈濟人的光榮!發願:「生生世世我一定會在慈濟這條路繼續走,走到生命終點為止。」

吳隆盛敘述跟上人的過程很特別,1976年,開車帶孩子去花蓮精舍,那時候精舍興工還沒完成,一排房子很簡陋!當時沒有男眾出勤務,受邀進來做慈濟人,吳隆盛覺得是因緣俱足!上人很慈悲,從來沒有要求弟子做什麼?只是鼓勵:「要把事業、家業顧好,行有餘力才來做志業。」所做的事情都是利益社會、利益眾生。

◎臺北慈院源起

臺北慈院尚未興建時,承擔北八中隊長的吳隆盛,常到明達場周邊愛灑、敦親睦鄰,之後順利協調取得土地。開始整地時,工地坑坑洞洞、遇雨積水成池!志工開始進去後做工地清潔、安全的維護工作!後來臺北市工務局看到,工地整理有條不紊、安全措施做得很好!還派人來學習。

開始動工時,志工提供茶水,帶動工地環保。有天上人行腳來工地,吳隆盛跟上人報告:「工人從外面叫葷食便當,工地到處都是雞骨頭、豬骨頭!」上人慈示:「提倡素食。」工地星期一至星期五,開始提供素食,由本區的師兄姊承擔,星期六、日,則由外區來承擔。

◎工地推廣素食人文

剛開始吃素食時,工人覺得素食吃不飽!吳師兄幽默的問:「你們家裡有養牛嗎?牛吃什麽?」工地菩薩回答:「吃草啊!」牛比人強壯!為什麼一定要吃肉?他們覺得言之有理!北一至北八志工希望共耕福田,之後每區輪流承擔中餐,提供十二道色香美味素食,工地菩薩大讚:「素食這好吃!」每個月發薪餉時自動捐五百元。上午、下午也提供點心,負責採買有的申請經費、更多的是發心結緣。

蓋醫院的時候,北八中隊長吳隆盛,每天六點多到工地待命,專業者前一天告知,施工有何需求時,他回家後即開始規畫,著手找鐵工、木工、水泥工等,可隨時因應工地所需!今天工地需要多少份量便當?他叮嚀負責香積去採買等!夏日炎炎,工人用餐前,將煮沸消毒過毛巾冰得涼涼,志工雙手奉上給工人擦臉、擦手,以示尊重!以行儀帶動人文理念,用餐時播放上人開示智慧法語,讓他們了解:「說好話,做好事,不能少你一人!

◎慈濟人使命與目標

負責與營建處配合調配人力,他們會提前告知,明天有砂石車要進來、或是貨車要進來?從哪一條路進來,應該怎麼處理?吳隆盛竭盡所能配合,尊重專業!

如果遇到困難,就商請專業來指導!工地志工大都協助搬板模,拔板模上鐵釘等!吳隆盛每天早出晚歸;卻做得滿心歡喜!

當初新店周邊欠缺醫療,乏人建院救人!身為慈濟人用行動來支持,慈誠隊團隊共同努力的付出,每一個位慈濟人用毅力、勇氣,人人合和互協,都很期待,臺北慈院能夠早日完工啟用,能彌補附近縣市醫療不足的地方,每一天都能搶救生命,為民眾找回健康,建立一個美滿的家庭,這就是慈濟人使命與目標!

◎感念故人

感念已故的張榮松副隊長,當初破產時無處可居時,從萬華搬來新店住!當時屋主免費讓吳隆盛居住,要賣房子時;無奈當時經濟拮据!感恩在合作金庫上班的張榮松師兄,協助全額貸款,也很感恩屋主一直無償借住,才有現今安居的處所!臺北慈院終於啟用了!是齊聚大家的一分愛心,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才有辦法蓋這家醫院,吳隆盛感恩慈濟路上,很多的貴人相助。

進來慈濟世界至今,吳隆盛師兄想到往生的徐潤蓮師姊,當時已住進臺北慈院加護病房,倒臥病榻時,仍心心念念想著慈濟!因為這是上人的德行感召,被千千萬人所肯定!也見證:做慈濟絕對不會讓你後悔;即使身陷黑暗困窘的人,進來做慈濟,也一定能夠重見光明!

◎感佩趙院長行儀典範

2005年5月8日,臺慈院啟用迄今,將屆滿20周年了!每天平均一天四千多人看診,吳隆盛師兄感恩趙有誠院長、與副院長和醫護同仁們:「視病猶親、視病如己」的無私付出。尤其感佩趙院長,從軍中少將轉任慈院院長,從對佛經不了解;進來慈濟以後,趙院長精進精神無人能及!上人給他的使命、上人的法、慈濟精神理念!趙院長領導有方,一點一滴一帶動,短短幾年已升級醫學中心,令人欽敬!慈濟人感恩上人,創造慈濟世界,讓新北多了間:「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的醫院。

吳隆盛師兄居家住在新店,感恩有這個機會,能做盡量做、能動就繼續行動;不能動的時候,有師兄在一起時,說一些慈濟歷史跟人家分享!從四十多歲進來慈濟;而今自己也有年紀了!眼看著,從前很精進的菩薩一個個走了!期盼所有的慈濟人發心如初!師兄師姊做事業、家業,也能撥三分之一的時間,「用心在醫療團體中,一心一意,好好來利益人群,讓醫院能持續發揮,更多救人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