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氣:62

北慈Power Apps工作坊 跨院共學展結晶

  為提升病人安全品質及醫護臨床作業環境,台北慈濟醫院舉辦為期八周的Power Apps工作坊課程,廣邀各單位同仁學習參與,並於1月22日於國際會議廳舉辦成果發表會,橫跨醫護、醫技及行政單位,共16組團隊參與,依序上台簡報學習成果。發表會亦邀請行天宮醫療志業醫療財團法人恩主公醫院護理部蔡玟純主任、東元醫院護理部彭淑媛主任、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護理部黃麗萍主任及台灣微軟股份有限公司王靜文技術顧問擔任評委,院內則由護理部吳秋鳳主任領軍,總共8位評審,共同給予發表團隊專業建議及肯定。

20250122北慈Power Apps工作坊 跨院共學展結晶
圖說:1月22日上午,台北慈濟醫院於國際會議廳舉辦「Power Apps工作坊成果發表會」,醫護、醫技及行政單位皆有參與。(圖/范宇宏)

  趙有誠院長首先致詞感恩所有工作人員的付出,並肯定參與學員對於學習新事物的積極態度,期勉大家在工作崗位上保有求知慾,持續精進學習。趙院長也藉此傳達 上人的叮囑,有感近期天災頻繁,鼓勵大家在追求科技及資訊的進步之餘,仍銘記環保永續的重要性,以茹素共同守護地球環境。

20250122北慈Power Apps工作坊 跨院共學展結晶
圖說:趙有誠院長首先致詞感謝主辦單位及參賽同仁們積極學習的態度。(圖/范宇宏)

  活動由主持人醫務部朱家慧高專開場歡迎專家評委的蒞臨及活動進行方式,各團隊藉由簡報介紹Apps開發過程及心路歷程,並以影像的方式呈現Apps介面及實際操作過程,讓評審及觀眾更能進入情境。

  發表會分為上下半場,上半場由藥學部的「應用Power Apps優化管制藥品查核」、總務室「庫存醫材抽盤作業」、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優化護理中央技術稽核」、身心醫學科「身心科日間病房學員出勤簽到退」、恢復室「人員區域站點分配」、慈濟基金會法務處「海外關聯組織法遵知識庫」、影像醫學部「自動排班預假系統設計」、胸腔內科「COPD Asthma住院個案管理系統」及加護病房「器械點班結合寄換消」依序上台分享。

  下半場則由醫品中心「智慧病人安全通報系統設計與應用」、慈濟基金會法務處「盡職調查評估系統」、醫事室的「服務量、DRG費用區段視覺化及自動發送」、公傳室「媒體來院採訪表單流程設計及工具擴展應用評估」、婦產科「環境稽核表APP」、內科病房「單位感控種子查核系統」及恩主公醫院以「優化護理中央技術稽核」為主題,為下半場帶來豐富的內容。

20250122北慈Power Apps工作坊 跨院共學展結晶
圖說:成果發表會分為上下半場,大家專注聆聽報告者的分享。(圖/范宇宏)

  每個團隊的表現都非常傑出,難分軒輊。其中,藥學部蔡芳佩副主任以「應用Power Apps優化管制藥品查核」為題,說明如何透過Power Apps系統將藥品稽核流程無紙化及數位化,不僅減少紙張的浪費,亦降低了人工錯誤率,流暢的表達及穩健的台風令人印象深刻。

  而複雜的排班方式及班別,讓影像醫學部魏志達組長規劃了「自動排班預假系統」,包含六項功能如儀器保養、預假、護理師點班、主管排班等,期待提升工作效率,亦能輔助新進同仁及實習生迅速了解工作內容。由於設計方式較複雜,團隊在過程中一度有想過更換題目,最終在大家的鼓勵中堅持下去,未來希望能夠提供全院使用。

  護理部5B游雯欣護理長、PICU朱晏萱護理師及15B洪翊淳護理師帶來「COPD Asthma住院個案管理系統」,運用Power App自動帶入資料、下拉式選單等功能,提升個案用藥、運動等資訊紀錄的時間,並多次測試,期待能夠符合臨床需求。

  為了優化出勤簽到退的程序,身心科團隊以「身心科日間病房學員出勤簽到退」為題,藉由多方測試以及評估使用者需求,持續提升介面的設計感及資料清晰度,團隊也分享心路歷程,表示從中學到資訊專業,獲益良多。

20250122北慈Power Apps工作坊 跨院共學展結晶 20250122北慈Power Apps工作坊 跨院共學展結晶

圖說:藥學部「應用Power Apps優化管制藥品查核」(左)及影像醫學部「自動排班預假系統」的成果分享令人印象深刻。(圖/范宇宏)

20250122北慈Power Apps工作坊 跨院共學展結晶 20250122北慈Power Apps工作坊 跨院共學展結晶

圖說:胸腔內科「COPD Asthma住院個案管理系統」(左)及身心科「自動排班預假系統」(右)用心呈現作品內容。(圖/范宇宏)

20250122北慈Power Apps工作坊 跨院共學展結晶 20250122北慈Power Apps工作坊 跨院共學展結晶

圖說:總務室「庫存醫材抽盤作業」(左);恢復室「人員區域站點分配」(右)。(圖/范宇宏)

20250122北慈Power Apps工作坊 跨院共學展結晶 20250122北慈Power Apps工作坊 跨院共學展結晶

圖說:加護病房「器械點班結合寄換消」(左);醫品中心「智慧病人安全通報系統設計與應用」(右)。(圖/范宇宏)

20250122北慈Power Apps工作坊 跨院共學展結晶 20250122北慈Power Apps工作坊 跨院共學展結晶

圖說:婦產科「環境稽核表APP」(左);醫事室「服務量、DRG費用區段視覺化及自動發送」(右)。(圖/范宇宏)

20250122北慈Power Apps工作坊 跨院共學展結晶 20250122北慈Power Apps工作坊 跨院共學展結晶

 圖說:公傳室「媒體來院採訪表單流程設計及工具擴展應用評估」(左);內科病房「單位感控種子查核系統」(右)。(圖/范宇宏)

  本次Power Apps工作坊有幸邀請到院外團隊台北醫院、恩主公醫院及慈濟基金會法務部共同學習及發表成果。台北醫院團隊張方瑜護理師及吳倖如護理師感恩蔡碧雀督導、朱家慧高專、助教團隊及講師們手把手地教學及引導,無私傳授經驗何方法。恩主公醫院團隊程于真督導及忻蘭護理師表示原本是被指派過來學習,對於power apps幾乎一無所知,如今從釐清流程及使用目的、函數的設定並呈現app操作畫面等過程中,獲益匪淺。慈濟基金會法務部團隊吳彥潔、陳怡安、楊瑀心及梅家毓則表示特地從花蓮北上學習非常有意義,不虛此行,且因為非資訊專業,學習過程中遇過諸多挫折,所幸台北慈濟醫院團隊的全力協助指導,以及工作坊夥伴們的鼓勵及陪伴,才能讓項目順利完成。

 

20250122北慈Power Apps工作坊 跨院共學展結晶 20250122北慈Power Apps工作坊 跨院共學展結晶

圖說:台北醫院(左)及恩主公醫院(右)皆以「優化護理中央技術稽核」為題,分別介紹設計發想及成果。(圖/范宇宏)

20250122北慈Power Apps工作坊 跨院共學展結晶 20250122北慈Power Apps工作坊 跨院共學展結晶

 圖說:慈濟慈善基金會法務部以「海外關聯組織法遵知識庫」(左)及「盡職調查評估系統」(右)為主題分為兩組,帶來不同領域的分享。

  活動尾聲,評審委員分別給予建議及鼓勵。首先,吳秋鳳主任肯定參賽團隊在跨域學習上的積極與用心,而除了學習知識,從中學習面對挑戰的態度及克服問題的方式,更是人生中可貴的養分,期勉未來能夠與His-5系統做串接,亦感恩蔡碧雀督導領軍的護理團隊,願意從繁忙的臨床工作中撥空承擔種子助教,為不可或缺的後盾。

  蔡玟純主任也給予肯定:「從每組團隊用心認真的態度中,我看見了護理更多元面貌及價值,如同種下護理資訊化的種子,希望這樣的精神能夠發揚光大。」黃麗萍主任感受出每個團隊的努力及創意,並感謝台北慈濟醫院毫不藏私、傾囊相授,讓台北醫院的團隊藉此交流及成長,提升臨床效率,為寶貴經驗。

  彭淑媛主任也分享:「這次的活動印證了一句話:『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的實踐,不僅護理團隊,也有醫技、行政團隊的參與,共同創造優質病安品質及職場環境,讓人感動。」王靜文技術顧問則說:「感謝大家願意為了智慧醫院和環境努力,未來Power Apps資訊系統的更新維護,也是努力的目標,期勉未來大家的成果能夠推廣及落地。」最後叮嚀大家除了為病人的安全努力,也要記得照顧自己。

  企劃室游麗穎主任以「不用很厲害才開始,要先開始才會很厲害」勉勵同仁,表示臨床作業已經非常忙碌,還能不忘細節,考慮到介面視覺設計、功能的延展性及串聯等等,令人讚嘆。最後,教學部鍾瑞瑛副主任表示,透過Power Apps提交表單後,是否能讓管理者在後台清楚檢視,也十分重要,並以「萬事起頭難」表達感觸,勉勵同仁時時回顧初發心,就會有堅持的動力。

20250122北慈Power Apps工作坊 跨院共學展結晶
圖說:吳秋鳳主任感謝主辦同仁及參與團隊的用心及認真。(圖/范宇宏)

20250122北慈Power Apps工作坊 跨院共學展結晶 20250122北慈Power Apps工作坊 跨院共學展結晶

 圖說:院外評委恩主公醫院護理部蔡玟純主任(左上)、台北醫院護理部黃麗萍主任(右上)、東元醫院護理部彭淑媛主任(左下)及台灣微軟公司王靜文技術顧問(右下)輪流上台給予肯定。(圖/范宇宏)

20250122北慈Power Apps工作坊 跨院共學展結晶 20250122北慈Power Apps工作坊 跨院共學展結晶

圖說:院內評委企劃室游麗穎主任(左)及教學部鍾瑞瑛副主任(右)也分別分享鼓勵及建議。(圖/范宇宏)

  最終,吳秋鳳主任致贈結緣品予院外評委,而參賽隊伍均獲得結業證書,活動圓滿結束,期待未來藉由更多元的課程及活動推廣,優化臨床作業環境及效率,提升醫療品質,替民眾創造福祉。

20250122北慈Power Apps工作坊 跨院共學展結晶
圖說:護理部向院外評委致贈結緣品表示感謝,期待未來更多跨院交流。(圖/范宇宏)

(文/張家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