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氣:135

北慈醫護齊出動 走入平溪挹注愛

  平溪是新北市人口最少的區,也是台灣最老的鄉鎮。有感在地長者高齡,就醫不便,4月20日,台北慈濟醫院舉辦平溪擴大義診,趙有誠院長帶領徐榮源、黃思誠、張恒嘉、鄭敬楓四位副院長和醫護團隊、眷屬共58人參與。與慈濟人醫會一同提供活動中心定點看診與往診,共服務157位鄉親。

20250420北慈醫護齊出動 走入平溪挹注愛
圖說: 4月20日,台北慈濟醫院舉辦平溪擴大義診,共服務157位鄉親。(圖/范宇宏)

  一大清早,參與義診的同仁及眷屬已在醫院大廳集合。趙有誠院長叮嚀指出:「感恩大家布施假日時間一起到平溪關懷訪視,大家代表的是台北慈濟醫院,要記得配合人醫會夥伴的安排,以及看到老人家應有的禮貌,要將他人的痛苦或孤獨記在心中,展現愛與真誠。同時也要注意安全,祝福平安圓滿。」而後,大家整隊上車,前往平溪。

20250420北慈醫護齊出動 走入平溪挹注愛
圖說:趙有誠院長叮囑同仁展現愛與真誠。(圖/范宇宏)

20250420北慈醫護齊出動 走入平溪挹注愛
圖說:醫護團隊前往平溪活動中心。(圖/范宇宏)

◎聆聽開示 傳承悲願

  來到平溪活動中心,在 上人開示的影片中看到 上人感恩醫護、藥師作健康的守護者,願意三不五時地到山上偏鄉照顧鄉親,很慈悲地付出愛心、放下身段,真的是令人感恩、尊重,同時期待這樣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的菩薩,要發心年年傳承下去。北區人醫會召集人徐榮源副院長表示:「感恩每次辦義診活動都有相關團隊事前數次的籌備,也感恩有這麼善的平台能讓大家一起學習,期許可以接引更多菩薩一起見苦知福、認識慈濟,而台北慈濟醫院會一直作人醫會的後盾。感恩大家、祝福大家。」

  人醫會隊長張治球醫師則是帶領團隊一同大聲地祝福台北慈濟醫院20歲生日快樂,提到:「今日恰逢媽祖生日繞境,醫護將與媽祖一起帶給鄉親幸福快樂的感覺。」趙有誠院長感恩大家放下假日遊玩時間、與家人相處的時間,代替 上人到偏鄉幫助孤老有病痛的人,把 上人的愛帶到需要的人家裡,希望能夠把握因緣一同學習,祝福今天平安順利。

20250420北慈醫護齊出動 走入平溪挹注愛
圖說: 上人期待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的義診團隊,發心年年傳承下去。(圖/范宇宏)

20250420北慈醫護齊出動 走入平溪挹注愛 20250420北慈醫護齊出動 走入平溪挹注愛

圖說:徐榮源副院長感恩義診團隊的用心安排,而台北慈濟醫院會是人醫會永遠的後盾(左);張治球醫師帶領團隊祝福台北慈濟醫院20歲生日快樂(右)。(圖/范宇宏)

20250420北慈醫護齊出動 走入平溪挹注愛
圖說:趙有誠院長希望大家把握因緣學習、付出。(圖/范宇宏)

◎愛與祝福傳遞 守護老寶貝

  祈禱過後,眾人分作十四條動線,開始一個上午的義診、往診服務。

  「阿嬤好!」趙有誠院長到103歲的葉游阿嬤家。阿嬤從房間走出來,大家不禁讚嘆:「哇,看不出103歲了耶!」連住家理容院的客人聞聲都轉頭頻頻稱讚「看不出來。」

  阿嬤告訴趙院長,自己只要一天吃一次三高藥,其他沒有不舒服,讓大家驚訝不已,直問「有沒有什麼養生秘訣?」媳婦聽了笑說:「年輕時喝酒啦,現在你們要喝還可以陪你們喝。」一字一句都看得出阿嬤的身體有多健康。於是,醫護團隊笑著拿出 上人祝福的禮物,趙院長祝阿嬤身體健康直到兩百歲,繼續耳聰目明,可以一直出來做典範給大家看。

20250420北慈醫護齊出動 走入平溪挹注愛 20250420北慈醫護齊出動 走入平溪挹注愛

圖說:103歲的葉游阿嬤身體硬朗,看不出年紀,醫護送上祝福禮(圖/范宇宏)

  或許平溪地處偏鄉,在地人心寬念存,所以特別長壽。第二位拜訪的一樣是百歲人瑞。林葉阿嬤100歲,平日獨居自己煮三餐,雖然中聽很嚴重,最近記憶力不好,可是走起路來還是相當靈敏。

  兒子看到醫療團隊趁機說道:「她每次藥拿回來都不吃,只有感冒那幾天吃一下而已。」趙院長幽默地說到:「阿嬤這樣子活到100歲,我們也不好說什麼。」惹得大伙哄堂大笑。林葉阿嬤雖然聽不清楚,但還是精神奕奕地坐在一旁。一席人閒話家常,離開前醫護團隊齊唱無量壽福,祝福阿嬤繼續身體健康。

20250420北慈醫護齊出動 走入平溪挹注愛 20250420北慈醫護齊出動 走入平溪挹注愛

圖說:大家祝福林葉阿嬤身體健康,無量壽福。(圖/范宇宏)

  回到活動中心,正好有幾名患者需要內科醫師看診,趙有誠院長便接手協助病人。腸胃問題、氣喘問題、心臟問題,趙院長仔細地聆聽鄉親遇到的困擾,予以居家衛教。有一位女士告訴院長:「我的心跳一直很快,有在吃心臟的藥。」院長立刻協助脈搏測量,詢問是否有甲狀腺疾病,但病人說不上來自己的狀況及用哪一種藥,於是人醫會的護理師將她的症狀記錄下來,請當地師姊追蹤關懷,院長則是耐心告訴她:「有時間可以到台北慈濟醫院做詳盡的檢查,找出病因,維持健康。」

  與趙院長在同一線跟診的洪佩菁護理長分享:「過往義診經驗,長輩可能都要臥床,卻沒想到這次拜訪的百歲人瑞居然能夠自己緩緩走出來、身體看起來很康健,內心真的非常開心。也很感恩社區據點與人醫會師兄姊定期的關懷,讓我們有機會來服務。」

20250420北慈醫護齊出動 走入平溪挹注愛
圖說:趙有誠院長與洪佩菁護理長回到活動中心,協助民眾看診。(圖/范宇宏)

◎健康樂活過百年

  「讓我們歡迎今天的女主角!」眾人立即回以熱烈掌聲,迎接今年107歲的阿省奶奶。徐榮源副院長輕輕握住奶奶的手,一邊確認握力,一邊向奶奶的兒子確認平時的健康狀況。社區暨長照服務部李孟蓉副主任則蹲下身檢視奶奶小腿的肌肉以及是否有傷口,並向一旁的兒媳詢問三餐作息是否正常。

  「很好!很好!」確認奶奶身體健朗,徐榮源副院長連連讚嘆,雖然阿省奶奶不太聽得清人說話,卻好似能感受周圍人的心情,露出燦爛的笑容,點點頭回應。隨行的人醫會人員及志工圍在身側,時不時逗得奶奶眉開眼笑。在出發前往下一站前,團隊獻唱〈無量壽福〉祝福老人家身體安康,福壽綿延。

20250420北慈醫護齊出動 走入平溪挹注愛
圖說:徐榮源副院長帶領團隊關懷高齡107歲的阿省奶奶,歡喜合影。(圖/盧義泓)

20250420北慈醫護齊出動 走入平溪挹注愛 20250420北慈醫護齊出動 走入平溪挹注愛

圖說:徐榮源副院長握住奶奶的手確認握力(左);李孟蓉副主任與慈濟志工圍在身側時不時逗得奶奶眉開眼笑(右)。(圖/盧義泓)

  緊接著,走過蜿蜒小徑,有位滿頭銀髮的奶奶坐在家門口,正一片一片清洗著菜葉。原來這是今年將滿99歲的桂花奶奶,她一見到眾人便趕忙想起身迎接,徐榮源副院長隨即攙扶至旁邊的椅子坐著。經過鄰居熱情介紹,眾人才知道這些都是桂花奶奶自己種植採摘,可或許是年紀漸長,桂花奶奶身體總有些痠痛的老毛病,加上有痛風情形,中醫部吳炫璋主任隨即上前關懷。

  「奶奶,我之前有來看過你,還記得嗎?!」原來吳主任過去便曾到家中為奶奶針灸,聽到熟悉的聲音,桂花奶奶忙指出身體不適的地方,吳主任一一貼上藥布後,轉頭跟陪伴的小女兒說:「每周三下午,台北慈濟醫院都會有中醫師在平溪衛生所義診,如果有需要進一步的協助,可以去那裡找我們的醫師哦。」擔心奶奶來往不方便,吳炫璋主任同一時間也將資訊傳給中醫偏鄉義診、往診的負責人廖振凱醫師了解,讓廖醫師日後往診時可以多加注意。最後,一行人歡喜合影,讓桂花奶奶開心不已,更不斷祝福大家都能「身體健康呷百二!」

20250420北慈醫護齊出動 走入平溪挹注愛
圖說:眾人的關懷讓桂花奶奶開心不已,祝福大家都能跟她一樣「身體健康呷百二!」(圖/盧義泓)

20250420北慈醫護齊出動 走入平溪挹注愛 20250420北慈醫護齊出動 走入平溪挹注愛

圖說:看見徐榮源副院長一行人到來,奶奶歡喜迎接(左);吳炫璋主任仔細聆聽奶奶訴求(右)。(圖/盧義泓)

  此次往診一共拜訪六戶八位長輩,吳炫璋主任回饋:「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長期投入偏鄉往診及義診關懷,現在每周三下午於平溪衛生所都有中醫師駐點。這次拜訪的幾位個案都有身體痠痛、關節發炎的症狀,所以趁此機會也向陪伴的家屬們說明這項服務,希望能夠以此給予更多協助。」

  李孟蓉副主任也提到,或許是護理人員長期累積的敏銳度,知道長者大多都臥床或坐輪椅,不僅有肌少症情形,且因為下肢循環不好,很容易有傷口卻不自知,所以每到案家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仔細檢查長輩們的腿部狀況。而最令她印象深刻的就是高齡107歲的劉林阿省奶奶,李孟蓉副主任說:「看到長輩還能如此神采奕奕,一方面感動於團隊勤勞的關懷,一方面也感動於家屬照護的用心。」

20250420北慈醫護齊出動 走入平溪挹注愛 20250420北慈醫護齊出動 走入平溪挹注愛

圖說:吳炫璋主任為長輩把脈,推廣中醫駐點義診服務(左);李孟蓉副主任蹲下身,觀察長輩們的雙腿情形(右)。(圖/盧義泓)

  除了趙有誠院長、徐榮源副院長之外,黃思誠副院長、張恒嘉副院長與鄭敬楓副院長也個別帶領團隊前往各線,關心長者健康,並致贈結緣品,傳遞 上人的祝福。

20250420北慈醫護齊出動 走入平溪挹注愛 20250420北慈醫護齊出動 走入平溪挹注愛

圖說:黃思誠副院長前往平溪街居家關懷,閒話家常。(圖/萬佳麗)

20250420北慈醫護齊出動 走入平溪挹注愛 20250420北慈醫護齊出動 走入平溪挹注愛

 圖說:張恒嘉副院長至義工線,細心檢查長者不適部位。(圖/張迺蓉)

20250420北慈醫護齊出動 走入平溪挹注愛 20250420北慈醫護齊出動 走入平溪挹注愛

圖說:鄭敬楓副院長到十分線,一一替長者聽診。(圖/謝誠佑)

◎定點服務 發揮良能

  平溪活動中心安排的是失智長者的記憶課程,此外,也有眼科醫師、中醫師的駐診服務。到眼科求診的民眾以乾眼症、白內障居多,眼科謝繡卉醫師仔細地替鄉親檢查,衛教到:「乾眼症要記得一天早晚各一次熱敷,而白內障要避免陽光曝曬,如果視力真的不夠用,還是要到大醫院檢查,看看是不是需要開刀。」她分享,這裡的資源沒有想像中缺乏,但是有些民眾因為年紀較長,若到大醫院就醫,醫護往往沒有時間慢慢說清楚他們的狀況,而義診的幫助是可以慢慢地跟他們溝通,多講幾句讓他們聽懂自己的病症,知道怎麼自我照顧。旁邊跟診的梁啟原護理師則是提到,義診的設備雖然沒有醫院新穎,但是付出的心境不同,來到這裡心情放鬆,可以付出的感覺相當好。

20250420北慈醫護齊出動 走入平溪挹注愛 20250420北慈醫護齊出動 走入平溪挹注愛

圖說:眼科謝繡卉醫師(左圖)、梁啟原護理師支援眼科服務(右圖)。(圖/范宇宏)

  而對老年人來說,中醫也是他們非常需要的科別。在地長者年輕時都以粗工工作為主,因此許多人有關節退化的問題,隨著年事增長,更伴隨睡眠障礙。中醫部許雅婷醫師協助針灸痠痛部位,需要的患者也會協助開立藥物。她提及:「很高興有機會來這裡看到不一樣的就醫族群,參與付出。」

20250420北慈醫護齊出動 走入平溪挹注愛
圖說:許雅婷醫師替同樣有痠痛困擾的志工針灸。(圖/范宇宏)

◎圓緣分享 感恩時刻

  圓緣時刻,大會也邀請台北慈濟醫院醫療人員登台分享。兒科部趙露露主任帶著未來立志想當醫師的姪子參與,她表示,以前覺得往診關懷的多是長者,兒科醫師似乎無用武之地。但在幾次的學習之後發現,或許長輩們最需要的是溫言暖語的膚慰,短短的相處對他們而言就是最歡喜的,這次帶著姪子參加,就是希望讓他了解,醫師不僅僅是坐在診間,更要把握因緣走進社會去關懷走不出來的病人。中醫部徐培珊醫師提到:「很感恩人醫會以及訪視志工平時與案家愛的存款,對我來說是很幸福的體驗與學習。」

  神經科鄭筑方臨床研究醫師此次負責活動中心為長輩進行失智量表評估,她分享,不同於往診,這次的工作需要與長輩進行比較細節的對談,在自身台語並不是那麼流暢的情況下,會需要花費較多時間執行,日後一定更加精進,繼續發揮良能。帶著妻女參與活動的影像醫學部放射科周嘉豪組長則是感恩此次義診,讓他們有機會走進偏鄉,守護民眾健康。

20250420北慈醫護齊出動 走入平溪挹注愛 20250420北慈醫護齊出動 走入平溪挹注愛
20250420北慈醫護齊出動 走入平溪挹注愛 20250420北慈醫護齊出動 走入平溪挹注愛

圖說:趙露露主任帶著姪子共同參與,體會「全人醫療」的感動(左上);徐培珊醫師感恩人醫會以及訪視志工平時與案家愛的存款,讓她有機會體驗與學習(右上);鄭筑方醫師分享義診中的挑戰,表示日後一定更加精進,繼續發揮良能(左下);周嘉豪組長感恩有機會走入偏鄉,守護民眾健康。(圖/范宇宏)

  短短半日的擴大義診圓滿落幕,台北慈濟醫院深耕偏鄉不遺餘力,發揮良能的同時,也帶給當地長者滿滿的歡樂,畢竟對老年人而言,畢竟對老年人而言,健康與陪伴同樣重要,而醫護同仁的關懷,將會持續在他們心中發酵,感到溫暖。

(文/廖唯晴、鄭冉曦)